首页 百科知识 影响管理者道德的因素

影响管理者道德的因素

时间:2023-06-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影响管理者道德的因素一、道德发展阶段一项研究表明,道德发展存在三个阶段。结合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南京冠生园的管理者处于前管理阶段。⑤在心理与物质上,与该种行为的受害或受益者的接近程度。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经常出现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与实际上不讲道德规范的高度分裂,由此产生了企业管理的道德失衡。信息传递的滞后和扭曲,使企业管理失衡成为可能。

第二节 影响管理者道德的因素

一、道德发展阶段

一项研究表明,道德发展存在三个阶段。

(一)前管理阶段

在这一阶段,管理道德观受个人利益支配。按怎样对自己有利制定决策,并按照什么行为方式会导致奖赏或惩罚来确定自己的利益。在这一阶段上,行为者认为凡是对自己有利的行为就是道德的;对自己不利的行为就是不道德的。

(二)管理阶段

道德观受他人期望的影响,包括遵守法律,对重要人物的期望作出反应,并保持对人们的期望的一般感觉。这种道德观,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一些真正为企业整体利益着想的道德观就是良性的。相反,以个别人期望为是非标准的管理道德观就是恶性的。

(三)原则阶段

原则是指个人的道德原则,它们可以与社会的准则和法律一致,也可以不一致。这种管理道德观强调个性和个人英雄主义,认为人如果压抑自己,不充分施展和发展自我,违背自己内心的是非观,是不道德的。

前面的案例3-1表明,南京冠生园的管理者,用发霉的陈馅加工做成新月饼出售;在员工举报后,打击报复举报人;被媒体曝光后,公然发表颠倒是非的声明,欺骗消费者;南京冠生园停产以致申请破产时,管理者却销声匿迹不知去向了。结合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南京冠生园的管理者处于前管理阶段。这样的管理者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观念,将自身的利益凌驾于消费者利益、企业员工利益及其他社会公众利益之上,是典型的利益驱使道德观。

二、管理道德的影响因素

(一)个人特征

进入组织的每一个人都有—套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这些准则是个人早期发展起来的,它包含了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的基本信条。故每个组织中的管理者,经常有着明显不同的个人准则。

(二)自我强度

自我强度是衡量个人自信心强度的一种个性度量。自我强度高的人对事物判断比较准确,更可能去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自我强度差的人判断力差,在道德准则判断与道德行为一致性上较差,不宜做中高层管理者。

(三)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是衡量人们相信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程度的个性特征。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相信自己能控制自己的命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适合做管理者;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往往凭运气办事,对自己行为的后果不承担责任,不适合做管理工作。

(四)结构变量

结构变量是指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模式与相关制度。有些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有些却只是给管理者制造麻烦。如果结构变量模糊,管理者就容易出现道德问题。

(五)组织文化

强的组织文化可以抵御外来风险,化解内部冲突。—种可能形成较高道德标准的文化,是一种高风险承受力,高度控制以及对冲突高度宽容的文化。这种组织文化有利于企业的创新活动。

(六)问题的强度

问题的强度是从道德问题本身来讲,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某种道德行为的受害者或受益者受到多大程度的伤害或利益。②有多少舆论认为这种行为是邪恶的或善良的。③行为的实际发生和将会引起的可预见的危害或利益的可能性有多大。④在该行为和它所期望的结果之间持续的时间有多长。⑤在心理与物质上,与该种行为的受害或受益者的接近程度。⑥行为对有关人员的集中作用有多大。

这六个因素决定了道德问题的重要性。道德问题越重要,管理者越有可能采取道德行为。

三、当前我国企业管理道德失衡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

(一)企业管理道德失衡的具体表现

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一些单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企业唯利是图。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经常出现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与实际上不讲道德规范的高度分裂,由此产生了企业管理的道德失衡。当前我国企业管理道德失衡的具体表现如下:

(1)企业与顾客的关系方面:欺骗性的广告宣传、在营销和推广上夸大其词、生产不安全或有损健康的产品。有些经营者明知产品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成分,但故意向消费者隐瞒真相,而大力宣传其对消费者有利的方面,或信口开河、擅自夸大产品的功效。

(2)企业与竞争者的关系方面:假冒其他企业的商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侵犯他人商业秘密、损害竞争对手商业声誉、不遵守市场游戏规则、挖墙脚等。特别是企业间不讲信誉、彼此拖欠货款,甚至赖账、不履行合同等。

(3)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方面:有些企业盲目追求利润,不顾员工的生存和工作环境、侵犯员工的健康权利;有些企业在招聘、提升和报酬上采取性别、种族歧视,侵犯隐私;有些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评价不公正、克扣拖欠薪水等。

(4)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方面:财务欺诈、偷税漏税、官商勾结、权利腐败、商业贿赂、地方保护主义、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内部人”控制现象等。

(5)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方面:企业为追求高利润,对治理污染采取消极态度。对排放“三废”等造成的污染不实施治理而是继续偷偷地排放。特别是一些化工、印染、造纸等工厂规模小,对废水缺乏必要的处理,严重污染环境。

(二)企业管理道德失衡的成因

在中国,有不少的企业家不是在做企业,而是做生意,所有经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他们如此全神贯注地追逐财富,不仅忽略了公司治理结构和增长模式,而且无视一切企业都应该恪守的社会责任与商业道德,而这恰恰是许多失败的企业和企业家走向毁灭的原因。那些悲伤而愤怒的母亲不会忘记三鹿奶粉事件被央视公开曝光的那个夜晚,他们死去的或者患病的孩子的名字将永远与一个可怕的企业联系在一起。原来不少企业高喊的“保护民族品牌”、“向消费者奉献爱心”的甜言蜜语,如今在失望和愤怒的消费者眼里也不过是耻辱的笑柄。

企业管理道德的失衡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经济体制不完善。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容易造成竞争无序,使企业管理道德缺乏约束,甚至出现经营活动缺乏公平竞争制度,经营“游戏”规则混乱的局面。在此局面中,由于国家政策控制的原因,造成地区、行业、单位的竞争起点不同,从源头上造成了竞争无序;加上市场体系不完善,未能形成众多统一开放的全国大市场,使得地方保护主义泛滥,一些官员从当地经济发展和自己政绩、利益需要出发,非但没有取缔无序竞争,反而搞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鼓励、纵容包庇无序竞争、违法经营。

(2)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的滞后和扭曲,使企业管理失衡成为可能。经营活动中出现一些欺骗、失信现象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信息风云变幻,使得信息难以控制。拥有信息多的一方就可能欺骗另一方,加上媒体广告片面宣传的推波助澜,为不法企业欺诈行为开了方便之门。只要有利可图,或者欺诈带来的收益大于为进行欺诈所付出的成本投入,欺骗、失信就会不知疲倦地继续下去。这样造成企业管理道德的失衡。

(3)企业价值取向的偏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观,仍然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然而,在经济转型的特殊环境条件下,部分企业价值取向出现了偏颇,过分强调企业利润最大化,功利主义的趋向严重,忽视甚至侵害他人的利益。这些企业为了私利,不择手段,违法经营,使企业丧失道德,逃避责任,造成企业管理道德的失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