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信息数据库的发展

经济信息数据库的发展

时间:2023-06-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信息数据库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信息加工程度低国内经济信息数据库主要提供数值、文本或事实信息,以事实型数据库为主。数据库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经济信息数据库直接为经济建设、管理决策提供服务,对经济信息的可靠性、系统性、完整性、及时性要求很高。(二)国外经济信息数据库的发展1.现状国外经济信息数据库发展迅速,已形成一定的规模,走向产业化和市场化。经济信息数据库的整体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三、经济信息数据库的发展

(一)我国经济信息数据库的发展

1.现状

我国经济信息数据库最早建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开始起步。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信息数据库也有了较大的发展。1995年,我国首次开展数据库信息资源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数据库大全》中收录的1 038个有一定容量的自建库中,29%(297个)为经济类数据库,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类数据库。[1]如万方公司的《中国企业、公司及产品数据库》(CECDB)就是这一时期我国发展比较成功的经济信息数据库。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提供的《200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2]显示,截至2005年12月,我国网络数据库的内容分布状况为:全国在线数据库总量为295 400个,其中,“产品信息数据库”、“图片数据库”、“企业名录数据库”是各类数据库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前三种,可见经济信息数据库已经成为网络数据库的主流产品。2000年以后,经济信息数据库成为数据库产业发展的一个热点,其总量、比例、增长速度均占前列。

2.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经济信息数据库还不是一个独立、成熟的产业,与国外成熟的信息数据库产品及服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1)数据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如中经网数据库、中宏数据库及中国资讯行数据库,就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问题。

(2)数据来源范围窄

经济信息涉及市场、产品、企业、金融等各个方面,分散在报纸、杂志、新闻、政府信息部门、企业内部信息网以及商业活动现场等领域。我国经济信息数据库一般只收录大型的报纸杂志,数据采集渠道单一、主题覆盖面窄,加上分散建库、行业之间的行政分割等障碍,使经济信息源不足、收集不全、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度没有保证。

(3)全文数据库所占比例小

网络化服务促使数据库类型发生重大变化。2000年以后我国全文数据库的数量有所增加,如中国专利、中国国家标准、中国法律法规、中国学术期刊、中国学术会议论文、中文科技期刊等全文数据库,都同时提供光盘和网络检索服务。但是,“我国全文数据库所占比例还不超过数据库总量的30%,与发达国家全文数据库所占比例为78%相差甚远”。[3]

(4)数据库市场化程度低

我国大部分数据库属于自建自用,市场化程度低。主要表现为:①数据库生产受行政体制的影响,分散建库、规模小;②经济信息数据库选题没有市场需求为主导,市场竞争力弱;③经济信息数据库建设以自产自销为主,缺乏类似DIALOG、EBSCO等既有权威性又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数据库及服务提供商;④能够实现以库养库的数据库较少。

(5)信息加工程度低

国内经济信息数据库主要提供数值、文本或事实信息,以事实型数据库为主。另外,信息的加工程度低,对经济数据的分析、统计还停留在数据的简单罗列上,缺乏预测系统和各种分析工具,难以直接提供用户所需的深加工信息。如企业产品数据库,目前存在缺少产品的性能技术指标,缺乏权威性,检索软件繁杂等问题,大大降低了数据库的利用价值。

(6)数据更新速度慢

经济信息与市场密切相关,特别是市场、产品、金融类的数据,时效性强,要求及时更新数据。目前国内经济信息数据库存在数据收录不全、收录年限短、数据更新周期长等问题。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提供的《200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显示,只有金融股票信息做到按周更新,很多经济信息数据库的更新周期在半年以上,且每次更新数据的比例小。

(7)数据库标准化程度低

由于国内经济信息数据库基本上处于分散开发、局部使用的阶段,现有的数据库小而散,缺乏容量大、内容精的数据库。数据库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不利于向联机网络化发展。

(8)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的法制建设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侵权行为时有发生,知识产权很难得到保护,出版社联合状告数据库生产商的官司时有发生,影响了数据库产业的健康发展。

3.优化对策

(1)加强数据库建设的宏观管理

建议由国家设立统一的机构,以便协调管理数据库建设工作,制定数据库建设发展的宏观规划和整体发展战略。同时,应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确保在政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政府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2)多元建库、提高市场化水平

数据库的建设技术要求高、周期长、投入大且见效慢。因此,应鼓励企业、私人资金参与建库,使数据库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步建立数据库的生产—销售—服务的产业结构;在服务上,打破地区、行业限制,充分向社会开放、由市场调节价格;在使用推广上,加强宣传,发掘市场潜在需求,实现数据库及其服务商品化、数据库生产和销售产业化。

(3)提供技术含量高的信息产品

整合各种数据库,减少原始信息数据库产品比例,加强高端信息产品的研发,生产能直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不同类型需求的专业技术含量高的信息深加工产品。

(4)全面系统地收集经济信息

经济信息类型多样且分散,要努力扩充信息来源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快速准确地收集有价值的最新信息。既要与各种信息机构保持密切联系,还要充分利用网上工具、电子信息资源,挖掘各种信息来源。

(5)数据库类型多样化

努力改变数据库类型单一的局面,大力开发全文数据库和事实型数据库,逐步开发图像、多媒体数据库,形成包含数字、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多样的数据库。

(6)数据库生产标准化、规范化

经济信息数据库直接为经济建设、管理决策提供服务,对经济信息的可靠性、系统性、完整性、及时性要求很高。应制定一系列标准,保证经济信息准确可靠,进而实现数据采集、处理、组织和提供的标准化、规范化。

(7)强化数据库服务能力

一方面,提供数据挖掘等深层次信息服务;另一方面,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多样化、多层次的信息发布形式,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信息需求。同时,也要加强个性化服务,为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偏好的用户设计不同的信息产品,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二)国外经济信息数据库的发展

1.现状

国外经济信息数据库发展迅速,已形成一定的规模,走向产业化和市场化。经济信息数据库的整体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数据库规模大、数据量多、增长迅速

如DIALOG系统1985年初有数据库269个,其中经济、商业类已有149个,占55%。发展至今,DIALOG系统已有超过600种数据库,其中超过60%为经济信息数据库。

(2)经济信息数据库数据更新速度快、周期短

一般情况下,网络版的文摘索引数据库每周更新,相应的光盘版每季度或每月更新,电子期刊数据库每周或每日更新,电子报纸按小时、分秒更新。

(3)数据库发展成熟

表现为经济信息数据库品种多,内容丰富;数据库界面友好,易于理解和操作,检索功能强大;数据库的生产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处理技术,便于数据交换与系统扩展整合,同时保证了数据库的稳定、畅通使用;检索结果显示与输出方式灵活多样;数据库系统已实现与图书馆馆藏、其他数据库、原始文献以及Internet信息资源的链接与整合,一般都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如:文献传递服务、定题服务等。

当然,国外经济信息数据库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是数据库内容存在交叉重复,如Abstracts of Business Information(商业信息数据库)与Business Source Premier(商业资源电子文献库)的内容有重复之处;高水平学术电子期刊的品种与数量有限;数据库未实现完全开放,不利于数据库之间的整合等。

2.发展趋势

数据库作为一种主要的电子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未来几年中,经济信息数据库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向规模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

在内容上,各大数据库商通过购买其他数据库或者整合一些免费资源,不断补充原有内容,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资源。在资源类型上,将集合图书、期刊、会议、专利、报告和事实数据等多种信息源,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参照、相互补充的信息资源的集成体。同时,数据库建设将更加突出特色,未来的经济信息数据库将以规模化和特色化占有和保持市场。

(2)电子期刊、电子图书数据库迅速增长

随着人们对数据库内容的重视,二次文献数据库及普通期刊全文数据库将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未来几年,学术期刊数据库将大量创建,并进一步丰富全文电子期刊的品种与数量;电子图书也将成为新的电子资源增长点,不仅在数量、品种和范围上有大的增长,在结构、功能上也有所发展,购买模式也更加灵活、多样。

(3)全文信息获取更为便捷

数据库开发商将更加重视全文信息的提供,以实现信息检索和全文获取一体化,满足用户快速方便地获取全文信息的需要。

(4)数据库技术和服务更加成熟、完备

经济信息数据库服务在现有基础上,还将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提炼文档中的信息,提供高质量的商业情报服务;利用智能化集成检索系统,整合数据库检索平台,提供一站式查询服务;提供系列信息和商务分析产品、图形和表格显示、高性能的传输数据、新闻、分析和视频以及决策支持工具;提供教育服务、媒体服务等一体化综合性服务及针对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