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商品价格只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吗

商品价格只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吗

时间:2023-06-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一节 需求理论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应该指出的是,与数学上的习惯相反,在微观经济学分析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时,通常以纵轴表示自变量P,以横轴表示因变量Q。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一节 需求理论

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

1.需求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根据定义,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欲望而没有购买能力,就不能算作需求。需求必须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比方说,有的人不喜欢汽车,它的收入再高也不会去购买汽车,因而不构成对汽车的需求;有人对汽车特别偏好,但受收入的限制没有能力去购买,因而也就不构成对汽车的需求。因此,需求是主观偏好和客观能力的统一,缺一不可。

案例1

英国商人的失算——消费欲望与需求

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商人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而欣喜若狂。当时英国棉纺织业中心曼彻斯特的商人估计,中国有4亿人,假如有1亿人晚上戴睡帽,每人每年用两顶,整个曼彻斯特的棉纺厂日夜加班也不够,何况还要做衣服呢!于是他们把大量洋布运到中国。

但是结果与他们的梦想相反,中国人没有戴睡帽的习惯,衣服也用自产的丝绸或土布,洋布根本卖不出去。

2.需求表

商品的需求表根据购买者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市场中按某种商品不同价格所愿意并能够购买的量所列成的表,见表2-1。

表2-1 某商品的需求表

从表2-1可以清楚地看到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譬如,当商品价格为1元时,商品的需求量为70单位;当价格上升为2元时,需求量下降为60单位;当价格进一步上升为3元时,需求量下降为更少的50单位;如此等等。需求表实际上是用数字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

3.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商品不同的价格—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图2-1是根据表2-1绘制的一条需求曲线。

在图2-1中,横轴OQd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OP表示商品的价格。应该指出的是,与数学上的习惯相反,在微观经济学分析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时,通常以纵轴表示自变量P,以横轴表示因变量Q。

图2-1中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实际上,需求曲线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以是曲线型的。当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直线上各点的斜率是相等的。当需求函数为非线性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曲线,曲线上各点的斜率是不相等的,如图2-2所示。

图2-1 需求曲线图

图2-2 非线性需求曲线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1.影响需求的因素

很多因素可能影响商品的需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由于满足同一种需求可以有多种商品可供选择,例如,在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猪肉价格上涨,消费者可以多购买牛肉、鱼、家禽等食品来替代猪肉,因而猪肉的需求减少;反之,价格下跌,需求增加。在经济学中,将这种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对需求产生的影响称为替代效应,称效用上能相互替代的商品为互替商品。此外,若消费者的收入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当猪肉的价格上涨,消费者会感觉到实际购买力降低,相对收入下降,因而也将减少购买猪肉,猪肉的需求减少;反之亦然。在经济学中,将这种因商品价格变化后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对需求产生影响称为收入效应。事实上,价格变化后,这两种效应是同时存在的,需求曲线之所以负向倾斜,正是这两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分为两种情况:对于一般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商品的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化。对于低档商品商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商品的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

第三,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当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商品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互补关系,另一种是替代关系。互补关系是指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互相补充的。例如,眼镜框与眼镜片、汽车与汽油等。这种有互补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如汽油)价格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汽车)的需求就减少。反之,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增加。互补商品价格变化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反方向变动。替代关系是指两种商品可以相互代替来满足同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例如羊肉和牛肉、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间就是这种替代关系。这种有替代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如羊肉)价格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如牛肉)的需求就增加。因为羊肉价格上升,人们少吃羊肉,必然多吃牛肉。反之,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减少。替代商品价格变化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同方向变动。

第四,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

第五,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对消费者需求量影响的预期因素,不仅是价格预期,还有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预期、政府政策倾向的预期等。

除此以外,影响需求的因素还有地方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

案例2

带婴儿的父母乘坐飞机的困惑

父母在乘坐飞机旅行时,是应该允许他们把婴儿放在他们的膝盖上,还是要求他们为婴儿买单独机票,并用皮带把婴儿束住在安全座位上?一项要求为婴儿购买单独机票和将婴儿放置在单独座位上的法律将会同时产生好消息和坏消息。好消息是:由于婴儿在他们自己的座位上会更安全,因而死于飞机碰撞的婴儿将会减少。而坏消息是:更多的人将死于车祸。要求父母购买两张机票而不是一张机票的法律会增加乘坐飞机旅行的成本。这将使很多的父母转向乘车旅行,从而使旅行的危险增加了。

在多次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对更多的人来说这是坏消息。联邦航空委员会于是于1992年做出规定,父母可以将其婴儿放置在他们的膝盖上。

一个简单的教训是,消费者会对价格的变动做出反应。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乘飞机旅行)会引起一些消费者转向它的替代品(高速公路旅行),从而导致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2.需求函数

所谓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其中,Qd表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P代表该商品的价格,Y代表收入,Px、Py代表相关商品的价格,Pr代表偏好,Pe代表对未来的预期。

我们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即把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仅仅看成是这种商品的价格的函数,于是,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

比如,假定某一商品具体的需求函数是:Qd=1 000-0.5P,这一需求函数画出的需求曲线就是一条直线,直线型需求曲线即线性需求函数的一般形式可写成:

式中a,b为常数,且a>0,b>0。

三、需求定理

1.需求定理的含义

建立在需求函数基础上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都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变动和需求量变动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表2-1中可见,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相应地,在图2-1中的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需求定理。

需求定理的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需求定理作为一种经济理论也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前提的。这个假设条件就是“其他条件不变”。所谓“其他条件不变”是指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之外,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都是不变的。离开了这一前提,需求定理就无法成立。

2.需求定理的例外情况

第一,炫耀性商品,其价格与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化。即需求曲线由左上方向右上方倾斜。比如用来显示人的社会身份的商品,例如首饰、豪华型轿车就是这种商品。这种商品只有在高价时才有显示人的社会身份的作用,因此,价格下降时,需求反而减少,如图2-3(a)所示。

第二,证券、黄金市场的需求曲线往往在价格刚开始上升的时候,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但价格上升到一定点后,随着价格的继续上升,需求曲线将向右弯回,有的向左弯回,呈不规则变化的形态。呈现这种变化形态主要受心理预期的影响。如图2-3(b)所示。

图2-3

第三,在低档生活必需品中有一种特殊商品即吉芬商品,其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不但不减少反而增加。吉芬商品是在1845年爱尔兰发生大灾荒时才发现的。当时,马铃薯的价格上升,需求量反而增加。很多经济学家困惑不解,试图寻求答案。后来,英国经济学家吉芬解释了这一现象,人们就用他的名字命名这一有着特殊变化规律的商品。

四、需求量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在经济分析中特别要注意区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这两个概念。

在西方经济学中,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都是需求数量的变动,它们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是不相同的,而且,这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是不相同的。

1.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例如,在图2-4中,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在需求曲线D上,随着商品价格的变动,点A、B、C之间的位置移动,即为需求量的变动。

图2-4 需求量的变动图

图2-5 需求的变动图

2.需求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是指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和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的变动等。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如图2-5所示。

第二节 供给理论

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

1.供给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根据定义,供给是指既有提供出售愿望又有提供出售能力的有效供给。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算作供给。

2.供给表

商品的供给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表2-2是一张某商品的供给表。

表2-2 某商品的供给表

表2-2清楚地表示了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供给表实际上是用数字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

3.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是以几何图形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如图2-6所示。

图2-6 某商品的供给曲线

图中的横轴OQ表示商品数量,纵轴OP表示商品价格。在平面坐标图上,把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所得到的相应的坐标点A、B、C、D、E连接起来的线,就是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它表示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和需求曲线一样,供给曲线也是一条光滑的和连续的曲线,它是建立在商品的价格和相应的供给量的变化具有无限分割性的假设的基础上的。

如同需求曲线一样,供给曲线可以是直线型,也可以是曲线型。如果供给函数是一元一次的线性函数,则相应的供给曲线为直线型,如图2-6中的供给曲线。如果供给函数是非线性函数,则相应的供给曲线就是曲线型的。直线型的供给曲线上的每个点的斜率是相等的,曲线型的供给曲线上的每个点的斜率则不相等。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

1.影响供给的因素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它们对商品的供给量的影响如下:

第一,商品自身的价格。一放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

第二,生产要素价格。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素价格上升会使生产成本上升而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减少。相反,生产要素价格下降使生产成本下降会增加利润,从而会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第三,生产的技术水平。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量。

第四,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但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会发生变化。例如,对某个生产小麦和玉米的农户来说,在玉米价格不变和小麦价格上升时,该农户就可能增加小麦的耕种面积,减少玉米的耕种面积。

第五,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是乐观的,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上涨,生产者在制订生产计划时就会增加产量供给。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是悲观的,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下降,生产者在制订生产计划时就会减少产量供给。

2.供给函数

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可以看成是所有影响该商品供给量的因素的函数。即:

如果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即把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只看成是这种商品价格的函数,则供给函数就可以表示为:QS=f(P)。

其中,QS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如供给曲线是直线,供给函数可以写成:QS=-c+dP(c、d大于0),-c是供给曲线(严格地说是供给曲线的延长线)在横轴上的截距。

三、供给定理

1.供给定理的含义

供给定理也称供给法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供给定理存在的原因:

(1)企业对利润的追求。价格高意味着可有较多的利润,企业愿意增加供给。价格下降时,利润也下降,这又促使企业缩减生产,从而减少供给量。

(2)商品价格必须同增加的成本相适应,才能使商品的供给量相应增加。

2.供给定理的例外

(1)某种商品的价格维持在某一水平上不变,个别厂商便愿意并能够充分供给市场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供给曲线的斜率为零,例如销售啤酒、汽水等,如图2-7(a)所示。

(2)某种无法多生产的商品或孤品,即使出价再高也无法增加供给数量。例如名画、古玩的拍卖。这种情况下,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无穷大,如图2-7(b)所示。

图2-7

(3)某些厂商在大规模生产时平均成本锐减,这时商品价格虽下降,生产者仍愿意供给更多的商品。如小汽车生产。这种情况下,供给曲线的斜率为负值,同需求曲线形状相同,如图2-7(c)所示。

(4)某些商品价格开始提高时,供给量按正常规律变化,即增加,但价格上升到定限度后,或因人们意识到这是值钱的商品、或因人们对货币并不感到迫切需要,因而停止供给,甚至反而减少供给。例如数量很少的古董、古画、名贵邮票之类珍品的供给。再如,劳动的供给,工资水平开始提高时,劳动的供给增加。但工资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劳动者感到对货币的需要并不迫切了,工资再上升,劳动的供给也不会增加,甚至还可能减少,因为劳动者可能认为休息或从事其他文化、教育、娱乐等活动更为迫切、更为重要。上述情况的供给曲线先是正态递增,继而垂直,最后向后弯曲或呈其他不规则状态,如图2-7(d)所示。

四、供给量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都是供给数量的变动.它们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是不相同的,而且,这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是不相同的。

1.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这种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供给量的变动是同一条供给曲线上不同点的变动。如图2-8所示,随着商品价格的变动,A点沿着同一条供给曲线逐步运动到C点、B点。

图2-8

图2-9

2.供给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可以是生产成本的变动、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动、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的变化等。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则是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如图2-9所示,供给曲线从S1移动到S2、S3。很显然,供给的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表示整个供给状态的变化。

第三节 均衡价格

市场是由两个半球组成的,即供给与需求。我们已经知道,需求曲线说明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在每一价格下的需求量是多少,供给曲线说明了生产者对某种商品在每一价格下的供给量是多少。但是,它们都没说明这种商品本身的价格究竟是如何决定的。那么,商品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呢?微观经济学中的商品价格是指商品的均衡价格。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在商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这两种相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一、均衡价格

均衡(Equilibrium)是物理学中的名词,它指的是一种平衡状态,均衡的最一般的经济学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往往在于寻找在一定条件下经济事物的变化最终趋于静止之点的均衡状态。

我们可以给均衡价格下这样一个定义: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可以用图2-10来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

在图2-10中,横轴代表数量(需求量与供给量),纵轴代表价格(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D与S相交于E,这就决定了均衡价格为每千克4元,均衡数量为100千克。

图2-11中P0即为均衡价格。

图2-10

图2-11

对均衡价格的理解应注意这样三点:

第一,均衡价格的含义。正如我们在均衡分析时所讲过的,均衡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均衡一旦形成之后,如果有另外的力量使它离开原来均衡的位置,则会有其他力量使之恢复到均衡。由此可见,均衡价格就是由于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第二,决定均衡价格的是需求与供给。这里要强调的是,在一个完全竞争、不存在垄断的市场上,只有需求与供给决定价格,它们就像一把剪刀的两个边一样,不分主次。因此,需求与供给的变动都会影响均衡价格的变动。

第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最后的结果,其形成过程是在市场的背后进行的。

我们还要注意,当市场供求实现均衡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需求价格,与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供给价格相等。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需求量与生产者愿意而且能提供的供给量也相等。处于这种均衡状态的市场称为市场处于市场出清状态。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

如前所述,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的形成的。均衡价格的形成也就是价格接受过程。因此,价格也就是由市场供求双方的竞争所决定的。需要强调的是,均衡价格的形成,即价格的决定完全是自发的,如果有外力的干预(如垄断力量的存在或国家的干预),那么,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我们可以用表2-3来说明均衡价格形成的过程。

表2-3 均衡价格形成表

我们可以假设,在市场上有一个叫价者,他先报出每千克鸡蛋的价格为4.2元,这时需求量为80千克,而供给量为150千克,供给量大于需求量,鸡蛋交不出去,必然降价。他再报出每千克鸡蛋3.8元,这时需求量为150千克,而供给量为80千克,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必然提价。叫价者多次报价之后,最终他叫到每千克4元,这时需求量为100千克,供给量为100千克,供求相等,于是就得出均衡价格为每千克4元,均衡数量为100千克。换言之,市场上自发地进行的竞争过程就决定了鸡蛋的价格为每千克4元。这是供求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格,也就是均衡价格。

还可以用图2-12来说明同样的道理。

在图2-12中,如果价格为每千克4.2元,需求量为80千克,而供给量为150千克,供大于求(图上a至b),价格必然按箭头所示方向向下移动。如果价格为每千克3.8元,需求量为150千克,而供给量为80千克,供小于求(图上的c至d),价格必然按箭头所示方向向上移动。这种一涨与一跌的现象会一直继续下去,直至最终达到价格为每千克4元时为止。因为这时供求相等,均衡就实现了。这样,每千克4元就是均衡价格。

图2-12 均衡价格的形成

三、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数量)是由需求与供给决定的:任何一方的变动都会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动。

在分析各种因素如何影响均衡价格时,可以分为三步:第一,这种因素变动影响需求还是供给。第二,引起需求或供给如何变动,即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向哪个方向移动。第三,这种变动的结果是什么。

1.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如前所述,需求变动是指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变动,这种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我们可以用图2-13来说明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数量)的影响。

图2-13 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在图2-13中,D0是需求曲线,D0与供给曲线S相交于E0,决定了均衡价格为每千克4元,均衡数量为100千克。

医生号召人们多吃鸡蛋,引起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即由D0移动到D1。D1与S相交于E1,决定了均衡价格为每千克4.2元,均衡数量为150千克。这表明由于需求的增加,均衡价格上升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相反,如果医生号召人们少吃鸡蛋,引起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即由D0移动到D2。D2与S相交于E2,决定了均衡价格为每千克3.8元,均衡数量为80千克。这表明由于需求的减少,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减少了。(↑表示增加;↓表示减少;—表示不变)

-S,D↑→P↑;Q↑-

S,D↓→P↓;Q↓

结论是: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2.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供给变动是指价格不变的情况产,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变动。这种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我们可以用图2-14来说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数量)的影响。

图2-14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在图2-14中,S0是供给曲线,S0与需求曲线D相交于E0,决定了均衡价格为每千克4元,均衡数量为100千克。

引进更优秀的鸡饲料引起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即由S0移动到S1。S1与D相交于E1,决定了均衡价格为每千克3.8元,均衡数量为150千克。这表明由于供给的增加,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相反,一场鸡瘟引起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即由S0移动到S2。S2与D相交于E2,决定了均衡价格为每千克4.2元,均衡数量为80千克。这表明由于供给的减少,均衡价格上升了,均衡数量减少了。

-D,S↑→P↓;Q↑

-D,S↓→P↑;Q↓

结论是: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3.供求定理

从以上关于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的分析可以得出:

第一,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

第二,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第三,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

第四,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4.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供给、需求同时变动:

S↑+D↑→Q↑;P?

S↓+D↓→Q↓;P?

S↑+D↓→P↓;Q?

S↓+D↑→P↑;Q?

实际上,需求曲线可能左移或右移;也可能需求曲线不变,仅供给曲线左移或右移;还可能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同时发生同方向或逆方向的移动变化。这样,变化了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就有多种交叉组合的可能。现将所有新组合的可能综合如下:

(↑表示增加;↓表示减少;—表示不变;?表示不能确定)

(1)当D↑-S时,P↑,Q↑;

(2)当D↓-S时,P↓,Q↓;

(3)当S↑-D时,P↓,Q↑;

(4)当S↓-D时,P↑,Q↓;

(5)当D↑S↑时,P?,Q↑;

(6)当D↓S↓时,P?,Q↓;

(7)当D↑S↓时,P↑,Q?;

(8)当D↓S↑时,P↓,Q?。

在以上八种变化可能中,第(5)、第(6)种的价格不能确定;第(7)、第(8)种的数量不能确定。因为在这几种变动中,不仅要考虑需求或供给曲线变化的方向,而且还要考虑到需求或供给曲线变化的程度。试以第(5)钟情况为例说明,见图2-15。

图2-15中,原均衡点为E0,均衡价格为P0。如果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需求曲线由D0右上移至D1,供给曲线由S0向右下移动。这时有三种可能:①移至S1,新均衡点为E1,新均衡价格为P1,和原均衡价格相比,新均衡价格上升;②移至S2,新均衡点为E2,新均衡价格为P2,和原均衡价格相比,新均衡价格不变;③移至S3,新均衡点为E3,新均衡价格为P3,和原均衡价格相比,新均衡价格下降。而上述几种情况,无论哪一种,新均衡量都增加,因为所有的新均衡点都位于原均衡点的右侧。根据同样道理,可以判断第(6)、(7)、(8)情况中的不确定结果。

图2-15

图2-16

把上述八种全部的变化可能综合反映在同一张图上,即成为图2-16。图中,有四个不能确定的新均衡点,即D1和S2交点以及D2和S1交点的新均衡量不能确定;D2和S2交点以及D1和S1交点的新均衡价格不能确定。

四、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

价格调节具有不完善性。价格调节是在市场上自发进行的,有其盲目性,并不一定符合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政府为了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往往对市场价格进行干预。

图2-17 支持价格

1.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支持的含义就在于保证某一行业的价格不低于某一水平,如果低于这一水平则给予支持。如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常实行农产品支持价格。支持价格政策所产生的后果可以用图2-17来表示。

从图2-17可以看到,该商品市场的均衡价格为PE,均衡产量为QE。实行支持价格P1后,市场价格上升,此时,与这一价格相对应的需求量为P1F(=Q1),供给量为P1G(=Q2)。由于供给量大于需求量,该商品市场将出现过剩,过剩量为FG。为维持支持价格,这些过剩商品不能在市场上卖掉;此时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有:

一是政府收购过剩商品,或用于储备,或用于出口。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收购过剩商品必然会增加政府财政开支。

二是政府对该商品的生产实行产量限制,规定将生产的数量控制在Q1,使供求平衡。但在实施时需有较强的指令性且有一定的代价。

2.限制价格

图2-18 限制价格

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限制的含义就在于保证某些产品的价格不高于某一水平,如果高于这一水平则给予限制。其目的是为了稳定经济生活,例如稳定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有利于安定民心。限制价格政策所产生的后果可以用图2-18表示。

从图2-18可以看到,该商品市场的均衡价格为PE,均衡产量为QE,实行限制价格P1后,市场价格下跌,此时,与这一价格相对应的需求量为P1G(=Q2),供给量为P1F(=Q1)。由于需求量大于供给量,该商品市场将出现短缺,短缺量为FG。这样,市场就可能出现抢购现象或是黑市交易。为解决商品短缺,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是控制需求量,一般采取配给制,发放购物券。但配给制只能适应于短时期内的特殊情况。否则,一方面可能使购物券货币化,还会出现黑市交易;另一方面会挫伤厂商的生产积极性,使短缺变得更加严重。一旦放弃价格控制,价格上涨会变得更加厉害。

第四节 弹性理论及其运用

一、弹性的概念

商品的需求和供给随着影响它们的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前面我们讨论了它们之间变化的一般规律,那么这些因素一定幅度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和供给变动的程度有多大呢?这就要引用弹性理论来说明。

弹性(elasticity)原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意指某一物体对外界力量的反应力。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小可以用两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之比,即弹性系数来表示。如设变量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E为弹性系数,则:

本节介绍的弹性理论包括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需求弹性主要有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三种类型。供给弹性也有几种类型,我们主要介绍供给的价格弹性。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需求弹性,它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如果用Ed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用Q和ΔQ分别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变动量,用P和ΔP分别表示价格和价格的变动量,那么,由定义得:

公式中之所以有负号,是因为需求量变动与价格变动一般说是方向相反的。在理解需求弹性的含义时要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在需求量与价格这两个经济变量中,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所以需求弹性就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或者说是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第二,需求弹性系数是价格变动的比率与需求量变动的比率的比率,而不是价格变动的绝对量与需求量变动的绝对量的比率。因为绝对值有计量单位,而不同的计量单位是不能相比的,而变动的比率采用百分比的形式,没有计量单位,才可以相比。例如,价格变动的绝对量是元或角,需求量变动的绝对量是千克或吨,这当然是无法比的,但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就可以相比。

第三,弹性系数的数值可以为正值,也可以为负值。如果两个变量为同方向变化,则为正值;反之,如果两个变量为反方向变化,则为负值。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所以当价格增加,即价格的变动为正值时,需求量减少,即需求量的变动为负值;同理,当价格的变动为负值时,需求量的变动为正值。所以,需求弹性的弹性系数应该为负值。但在实际运用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都取其绝对值。例如,某商品价格从1元降到0.8元,需求量从100斤增加到150斤,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为:

(一)需求价格弹性的两种计算方法

1.弧弹性计算方法

图中需求曲线上a、b两点价格分别为5和4,相应需求量分别为400和800。当商品的价格由5下降为4时,或者当商品的价格由4上升为5时,应该如何计算相应的弧弹性值呢?

由a点到b点和由b点到a点的弧弹性数值不同。由a点到b点(即降价时):

图2-19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由b点到a点(即涨价时):

原因:尽管ΔQ和ΔP的绝对值都相等,但由于P和Q所取的基数值不同,两种计算结果便不同。涨价和降价产生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便不等。为了克服这一缺陷,通常采用变动前后价格和需求量的算术平均数来计算弹性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该公式为需求价格弧弹性的中点公式。

根据此式计算上例中的弹性系数:

上例中a、b两点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为:

2.点弹性计算方法

弧弹性所求出的值是一段弧线上两点之间的平均值。当两点无限靠近时,弧弹性就接近于“点弹性”,即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所谓“需求价格点弹性”,是指在某一价格水平点上,当价格波动很微小的一点,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其公式可用微分的方法导出,即:

这里-实际上是需求曲线上与P和Q相对应的点的切线斜率的倒数,而的P和Q之值实际上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坐标,需求弹性则是它们二者的乘积。这也说明,弹性和斜率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如对于线性需求曲线而言,其斜率是唯一的,因而曲线上每一点的弹性都随其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已知需求函数为Qd=120-20P,则需求点弹性为:

这时,可求出任何价格水平的需求弹性系数,如:当P=2时,

以此类推,当P=3时,ed=1;当P=4时,ed=2。

3.需求点弹性的几何测定

(1)点弹性1:直线型需求曲线:通常由需求曲线上任一点向价格轴和数量轴引垂线的方法来求得。

如求图2-20中A点和B点的弹性值,当A点向数量轴作垂线,,得=5;或者,由A点向价格轴作垂线,,得

图2-20

图2-21

(2)对于非线性需求曲线而言,我们求某一点的弹性可以用通过这一点的切线求得。如图2-21(非线性需求曲线点弹性的测定),非线性需求曲线上C点的弹性系数,可以过C点作一条切线,与横轴相交与B点,与纵轴相交于A点,则C点的弹性系数仍然可以用BC/AC表示,如图2-21所示。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别

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也是不同的,根据它们的弹性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可分为五种类型:

第一,|Ed|>1,即需求富有弹性,它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即价格每升降1%,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大于1%。奢侈品和价格昂贵的享受性劳务多属于这类商品,如图2-22(a)中,A、B两点间的需求弧弹性值为2.1。

第二,|Ed|<1,即需求缺乏弹性,它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即价格每升降1%,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小于1%。生活必需品,如粮、油等大多属此类型,如图2-22(b)中,A、B两点间的需求弧弹性值为0.6。

第三,|Ed|=1,即需求是单一弹性,它表示需求量与价格按同一比率发生变动,即价格每升降1%,需求量就相应减增1%。其需求曲线为双曲线,如图2-22(c)中,A、B两点间的需求弧弹性值为1。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极为罕见。

第四,|Ed|=∞,即需求弹性无穷大,它表示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需求量是无限的,而一旦高于既定价格,需求量即为零,说明商品的需求变动对其价格变动异常敏感。其需求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一条水平线,如图2-22(d)中,在既定的价格水平P=3,需求量是无限的。这也是一种现实中罕见的极端情况。

图2-22

第五,|Ed|=0,即需求完全无弹性,无论价格怎样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其需求曲线是与纵轴平行的一条垂线,如图2-22(e)中,在任何价格水平,需求量都固定不变,Q=30。这是一种现实中罕见的情况,通常认为像特效药这样的商品或劳务接近于这一类商品。

(三)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益的关系

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会发生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厂商提高自己的产品价格,能使自己的销售收入得到提高,而有的厂商提高自己的产品价格,却反而使自己的销售收入减少了。

我们首先要了解总收益这个概念。总收益也可以称为总收入,指企业出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也就是销售量与价格的乘积。如果以TR代表总收益,Q为销售量,P为价格,则有:TR=P×Q。

特别要注意的是,总收益并不是出售商品赚到的钱,即不是利润,而是所得到的钱。总收益中包括了成本与利润,只有扣除成本之后的净收益才是利润。我们这里要分析的是需求弹性对包括成本在内的总收益的影响,而不是对扣除成本之后总收益的影响。

此外,总收益也就是总支出,这就是说,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总收益是出售一定量商品的总收入;从家庭来看,这也就是为购买一定量商品而付出的总支出。所以,分析需求弹性对企业总收益的影响实际上也就是分析需求弹性对家庭总支出的影响。

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它的需求弹性的大小与出售该商品所能得到的总收益是密切相关的。因为总收益等于价格乘以销售量。这样,价格的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假设需求量也就是销售量。这样,价格的变动也就引起了销售量的变动。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量的变动不同,从而总收益的变动也就不同。下面我们分析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的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增加。

例:某商品P1=500美元,Q1=100件,此时总收益TR1=50 000美元。现假定价格下跌了10%。

如价格下调10%,数量则增加20%,

P2=500-500×10%=450元/台

Q2=100+100×20%=120台

TR2=P2×Q2=450×120=54 000元

TR1=50 000元

TR2-TR1=54 000-50 000=4 000元

TR2>TR1,表明价格下跌,总收益增加。

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薄利多销”的原因所在。“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所以,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如果价格上调10%?

如价格上调10%,数量则减少20%,

P3=500+500×10%=550元/台

Q3=100-100×20%=80台

TR3=P3×Q3=550×80=44 000元

TR3-TR1=44 000-50 000=-6 000元

TR3<TR1,表明价格上调,总收益减少。

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卖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应该适当降低价格。

在图2-23中,D是某种需求富有弹性商品的需求曲线。当价格为OP1时,销售量为OQ1,总收益为OP1AQ1;当价格为OP2时,销售量为OQ2,总收益为OP2 BQ2。由图上可以看出,当价格由OP1降为OP2时,总收益增加;当价格由OP2上升为OP1时,总收益减少。

图2-23 薄利多销原理图解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减少。

例:面粉Ed=0.5,P1=0.2元/斤,Q1=100斤。

如价格下调10%,总收益怎样?

如价格下调10%,数量则增加5%,

P2=0.2-0.2×10%=0.18元/斤

Q2=100+100×5%=105斤

TR1=P1×Q1=0.2×100=20元

TR2=P2×Q2=0.18×105=18.9元

TR2-TR1=18.9-20=-1.1元

TR2<TR1,表明价格下跌,总收益减少。

中国有句古语叫“谷贱伤农”,意思是指丰收了,由于粮价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了。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由于丰收而造成的粮价下跌,并不会使需求同比例增加,从而总收益减少,农民受损失。此外,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时期出现过把农产品毁掉的做法,究其根源也在于这些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降价不会引起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只会减少总收益,所以将这些农产品毁掉反而会减少损失。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减少的幅度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仍以面粉为例,如果价格上调10%,则总收益?如价格上调10%,数量则减少5%,

P3=0.2+0.2×10%=0.22元/斤,

Q3=100-100×5%=95斤

TR3=P3×Q3=0.22×95=20.9元

TR3-TR1=20.9-20=0.9元

TR3>TR1,表明面粉价格上调,总收益增加。

卖者总收益的增加,也就是买者总支出的增加,由此可以看出,粮油、蔬菜、副食、日用品这类生活必需品的涨价一定要谨慎,因为这类商品的需求弹性很小,涨价后,人们的购买不会减少很多.这样就会增加人们的生活支出,造成实际收入下降,影响生活安定。

在图2-24中,D是某种需求缺乏弹性商品的需求曲线。当价格为OP1时,销售量为OQ1,总收益为OP1AQ1;当价格为OP2时,销售量为OQ2,总收益为OP2 BQ2。由图上可以看出,当价格由OP1降为OP2时,总收益减少;当价格由OP2上升为OP1时,总收益增加。

图2-24 谷贱伤农原理图解

(3)Ed=1,销售总收入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如图2-25所示。不管价格上升或下降,总收益都是30单位,如图2-25所示。

图2-25

(4)Ed=∞时,在既定价格下收益可以无限增加,厂商因而不会降价,涨价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为零。

(5)Ed=0时,价格变动会使销售收入同比例同方向变动。

上述情况概括如下:

当Ed>1,价格下降,则总收益上升;价格上升,则总收益下降;

当Ed<1,价格下降,则总收益下降;价格上升,则总收益上升;

当Ed=1,无论价格下降还是上升,总收益都不变。

(四)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正因为需求价格弹性对总收益有很大影响,西方经济学家们十分注意对市场商品价格弹性的调查研究。这种考察研究注意到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经济因素。那么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经济因素究竟有哪些?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第一,可替代商品的多少和替代程度的高低。可替代商品越多,替代程度越高,需求价格弹性则越大;反之,则越小。其原因在于,只要价格稍微提高一点,消费者很容易找到其他价格没有变动的替代品,因而对价格反应的灵敏度较大。例如,牛肉价格上涨,许多人会多买猪肉、鸡肉等。结果,牛肉的需求量就会减少很多。假如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替代,消费者没有什么其他选择余地,则需求价格弹性必小。

第二,商品消费支出占消费者收入比重的大小。如果商品消费支出占消费者收入的比重大,则需求价格弹性必大,反之必小。例如火柴、毛巾、铅笔之类商品的支出,在一般消费者收入中所占比重极小,人们对其价格变动并不太重视,所以需求价格弹性较小;而珠宝、房屋之类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则较大。

第三,选择商品时间的长短。价格提高后,如果消费者有充足的时间在市场中选择,则找到替代品的机会和可能性较大,同时,消费者偏好也可能发生变化,这样,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反之则小。

第四,商品用途的多少。商品用途越广泛,价格变动后涉及的范围则越广,需求价格弹性则越大;商品用途越少,对价格反应的范围越小,需求价格弹性则越小。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

1.定义与计算方法

需求的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比如,收入增加10%引起需求量增加5%,则收入弹性是0.5。如果用Em表示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用I和ΔI分别表示收入和收入的变动量,Q和ΔQ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变动量,则需求收入弹性公式为:

2.正常品与劣等品

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可正可负,并可据此来判别该商品是正常品还是劣等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正值,即E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该商品即称为正常品。正常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可等于1,大于1(奢侈品),或小于1(必需品),它们也分别称为单一弹性、富有弹性和缺乏弹性。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负值,即E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量反而下降,该商品即称为劣等品。那些低档的日用消费品,就可能只有负的收入弹性,因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会更多地购买较好的消费品取代之。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不同商品在一定约收入范围内具有不同的收入弹性,同一商品在不同的收入范围内也具有不同的收入弹性:收入弹性并不取决于商品本身的属性,而取决于消费者购买时的收入水平。这是因为,收入水平提高时,本来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也许会被认为是必需品,本来被认为是正常商品的东西,可能会被认为是劣等品。

四、需求的交叉弹性

1.定义与计算方法

需求的交叉弹性是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简称,它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是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如果以X、Y代表两种商品,用EXY代表X商品的需求量对Y商品的价格反应程度,则需求的交叉弹性公式为:

2.互替品与互补品

需求的交叉弹性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它取决于商品间关系的性质,即两种商品是互替商品还是互补商品。同时,商品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通过交叉弹性来度量。

如果商品X、Y的需求交叉弹性是正值,即EXY>0,表示随着Y商品价格的提高(降低),X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减少),则X、Y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为互替品,其弹性系数越大,替代性就越强。

如果商品X、Y的需求交叉弹性是负值,即EXY<0,表示随着Y商品价格的提高(降低),X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则X、Y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为互补品;其弹性系数越大,互补性就越强。

当然,如果商品X、Y的需求交叉弹性为零,即EXY=0,则说明X的需求量并不随Y的价格变动而发生变动,X、Y既非替代品亦非互补品,它们之间没有什么相关性,是相对独立的两种商品。

五、供给弹性

在供给弹性中,供给的价格弹性是最基本最主要的一种类型。因此,通常讲的供给弹性即指供给的价格弹性。

(一)供给弹性的含义与计算公式

供给的价格弹性(以下简称供给弹性)是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以ES表示供给弹性系数,以Q和ΔQ分别表示供给量和供给量的变动量,P和ΔP分别表示价格和价格的变动量,则供给弹性系数为:

同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一样,供给弹性的弧弹性公式为:

点弹性公式为:

由于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的变动在一般情况下是同方向变动的,因此供给弹性系数为正值。

(二)供给弹性的类别

根据弹性系数的大小,供给弹性可分为五种类型:

(1)富有弹性:ES>1,表示供给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其供给曲线与纵轴相交,如图2-26(a)所示。

(2)缺乏弹性:ES<1,表示供给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其供给曲线与横轴相交,如图2-26(b)所示。

(3)单一弹性:ES=1,表示供给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供给为单一弹性,其供给曲线如图2-26(c)所示。这也是现实中—种极端的情况。

(4)完全弹性:ES=∞,供给弹性无穷大,其供给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一条水平线,表示价格的变动,会引起供给量无限的变动。如图2-26(d)所示,只有在商品出现严重过剩时,才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

图2-26

(5)完全无弹性:ES=0,供给完全无弹性,其供给曲线是与纵轴平行的一条垂线,如图2-26(e)所示,表示在任何价格水平,供给量都固定不变。极其稀缺、珍贵、无法复制的商品如土地、文物,接近于这类商品。

(三)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第一,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变动生产方式的难易。

如果某些商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很容易变动其生产方式,即很容易用于各种不同商品的生产,这些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则大。

因为,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用于这种商品的生产要素很快会转用于其他商品的生产,因而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减少;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则这些生产要素很快能从其他生产中转入这种商品的生产,因而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反之,如果这些生产要素很难变动其生产方式,即使这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其生产量也不会有多大变化,其供给弹性自然就小。

第二,商品增加生产后成本增量的大小。

如果成本增量大,则供给价格弹性小;反之则大。原因在于如果成本增量大,就意味着增加生产的负担大,即使价格上涨,其增加生产的可能性仍然较小。反之,如果成本增量小,则有利于增加生产,生产量对价格的反应则大。

第三,变动生产量的时间的长短。

调整产量需要时间。例如增加产量,需要增加原材料、劳动力和机器,甚至厂房等。各种要素数量的增加都需要时间,有些要素在较短时间就可以增加,有些要素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增加。因此一般来说,需要的时间越短,产量调整的幅度越小,供给价格弹性也就越小;需要的时间越长,产量调整的幅度可能越大,供给价格弹性也就越大。

另外,时间的差异、厂商生产能力、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等因素,都会影响供给弹性。

思考与作业

1.什么因素决定买者对一种物品的需求量?

2.消费者偏好的改变是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还是沿着需求曲线移动?如何影响?

3.当汽油价格上升时,汽车的需求曲线如何移动?

4.分析下列因素的变化对自行车需求曲线的影响:

(1)居民收入的增加;

(2)助力车价格下降;

(3)有的城市禁止助力车;

(4)生产自行车的成本提高;

(5)生产自行车的厂商增加;

(6)人们越来越认为骑自行车对身体健康有利。

5.医生告诉人们多吃鸡蛋有利于健康,许多长寿老人在电视上说自己长寿是因为坚持每天吃两个鸡蛋,这对鸡蛋和猪肉市场分别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6.一场霜冻使柑橘大幅度减产,这对柑橘和苹果市场分别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7.有些地方规定电影票价最高不得超过25无,最低不得低于10元。你认为这两种作法是什么价格政策?这些作法会引起什么后果?

8.小说类图书和中小学教科书都属于书籍,但小说类书的需求弹性大于中小学教科书,为什么?

9.当人们的平均收入增加20%时,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30%,计算需求收入弹性,并说明这种商品是正常物品还是低档物品,是奢侈品还是生活必需品。

10.农业科学家开发了一种高产水稻。这对农民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为什么?

11.保健品能不能薄利多销?为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