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是未来成功的礼物
分享成员之间的成功体验非常重要,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学会分享失败体验。比起成功,人们更能从失败中学到东西。
要想成功地在企业里分享失败的经验,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日本工学院大学教授畑村洋太郎倡导这样一种失败学:“理解失败的特征,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失败,从失败中获取知识,获得成长。”
畑村氏还这样说:“想要学习他人的失败经验,并从中领悟到新知识时,‘客观的失败情报’是毫无作用的。”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例子:这是一份关于顾客电话索赔的报告书。首先,我们站到客观的角度,用第三者的视点,将其叙述出来。
发生时间:×月×日13点30分
商品编号:○○××
电话内容:新买的产品无法使用
索赔的内容:新买的产品无法使用,这让顾客很恼火。但更让他生气的是,客服竟然说:“你有没有好好看说明书?”这句话直接导致客服和顾客的关系恶化。
之后,客服虽然将电话转接到技术支持中心,但是顾客却拒绝接听。再之后,技术责任人代替该客服建议顾客退货,可是顾客却怎么都不听解释。他只有和顾客约好进行家访。第二天,他去了顾客家里进行和解,并做了相应的赔偿。
下面这段话是根据当时客服的主观判断所进行的情景再现。
×月×日,从早上开始我就头痛得厉害,服了药才能勉强上班去。这天上午我接连收到两个索赔的电话,身体的不适让我变得有些烦躁。
下午一点半,第三个电话打进来了,顾客反映新买的产品无法使用。他非常生气地喊:“才买的东西就不能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终于,不经意间我说出了这句话:“你到底有没有好好看说明书?”
之后,我按照守则,将电话转接给担任技术支持的同事,但这样顾客却更加生气。
这个时候我才猛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非常后悔。我忘记了最基本的准则:不能让客户不愉快。在这之后,沟通变得很困难,我只能让技术责任者代替我去收拾这个烂摊子。
读了这两份报告书,你有什么感想呢?从客观方面来说,前者显然更加完整,但是要想让别人也能体验到这种经验,后者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这个故事属于“我的故事”的类型,它是按照“故事的基本型”构成的。它以客服的一系列行动为轴心告诉我们主人公碰到了怎样的问题,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并产生了怎样的结果,等等。
这份报告的读者会很自然地假想自己就是主人公,从而产生“类似的体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就会从他人的失败体验中学到必须克制自己的脾气、注意倾听顾客的投诉、站在顾客的立场思考问题等经验教训。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当我们要在企业中分享失败的经历时,仅仅是陈述客观事实,那团队成员们是学不到任何东西的。
畑村氏认为在这个时候,要按照对方的意愿,让对方发自内心地讲述才最重要。
所谓“对心灵的影响”,就是“共感”。只有将别人的失败看成自己的经历,才能从中获取经验和教训。“失败的体验”才是我们真正的“礼物”故事。
任何人都不想遭遇失败,但它又是不可避免的。作为领导者,就要学会诠释“从失败中学习并创造成长的机会”的“失败学”,并将这种“失败学”传达给自己的成员们。
另外,就算下属真的失败了也不能狠狠地责备他。帮助下属探明原因,并帮助下属反思该如何从失败的经历中获得成长,以及以后将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这才是领导者所应当做的事情和最应该做的事情。
许多名人都遭遇过连续的挫折。发明大王爱迪生就遭遇许多次失败。他在成功发明电灯之前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当周围人都劝说他选择放弃,爱迪生这样回答。
“我从来就没有失败过,我只是找到了一万条走不通的路而已。”
无一例外,成功人士都是善于积极思考的人。他们不惧怕失败,不言放弃,直到成功。
从爱迪生的事例中我们学到了,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件事物,我们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论。一句俗语是这么说的:“对事物的理解决定了人生的本质。”这个情景正好验证了这句话。
最后,我将就如何解释事件,如何在解释当中传达自己的观点这一问题,来介绍一下我在日常生活中所总结出的教训。
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和他人,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和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