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创意指数研究
北京市统计局 张小洁 徐 燕 张勇顺 林 梅
内容提要:2005年北京市大力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几年来,统计部门开展了相应产业发展统计监测。但在为政府决策制定提供依据时,缺少直观性、综合性强的评价方法,为此,北京市研究编制了文化创意指数。用来衡量北京市文化创意增长的决定因素和创造力成果,客观评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本文阐述了北京文化创意指数的研究思路和框架内容、指数的作用、编制原则和内容特点,测算2005年以来文化创意指数结果并进行评价解读。
关键词:文化创意;北京;指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意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崛起,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对提高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显示了重要意义。通过编制创意指数,对创意产业发展及其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已成为不少国家和地区指导和规划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方法。在编制北京市文化创意指数过程中,北京市统计局定义了北京文化创意指数的概念和作用,借鉴了部分国内外创意指数研究成果,在指导思想上结合北京的实际,并对2005年至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指数进行解读。本研究报告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国内外创意指数比较与启示
(一)欧洲创意指数ECI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理查德·佛罗里达教授在2002年进行了一项创意与经济繁荣关系的创新研究,在《创意新贵》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意指数”(Creativity Index)的概念,他以“3T”(即人才、技术、包容)来解释一个地方的创意区域优势。2004年,佛罗里达先生把“3T”的结构用于欧洲国家,创立了“欧洲创意指数”这一概念。该指数包括三个分指数:欧洲人才指数(Euro‐Talent Index)、欧洲技术指数(Euro‐Technology Index)和欧洲包容性指数(Euro‐Tolerance Index),是目前在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创意指数。欧洲创意指数把“人”当作创意产业第一要素,作为衡量这个产业最重要的标准。技术要素作为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位列第二。第三个要素是包容性,指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态度、价值观等。其包含的内容见表1。
表1 欧洲创意指数
(二)香港创意指数HKCI
2004年,香港民政事务局委托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拟定创意指数结构。香港创意指数以佛罗里达先生的“3T”理论为基础,除包含佛罗里达先生经济层面的创意,还补充了促进创意成长的其他两个因素:非财务项目衡量创意活动的产出因素,社会和文化价值因素。因此,组成香港创意指数的架构有五个方面(5C):创意效益、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结构制度资本(见表2)。指数体系包含了不同资料来源的88个相关指标。
表2 香港创意指数
香港创意指数报告中阐述了指数作用:“是作为评估香港创意活力的准则;作为香港经济有关创意领域方面持续增长的综合指数;作为香港整体政策制定、投资、旅游及居住决策的参考资料;作为国际间的比较基础。”由此看来,香港创意指数不但作为创意产业的评定标准,甚至可以作为其政策制定的参考资料。
(三)上海城市创意指数
2006年7月,上海发布了内地首个创意指数《上海城市创意指数》。上海借鉴了欧美、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指数体系,结合中国国情和上海城市所处发展阶段,设立以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创意指数体系。选取五项与创意效益相关,并对上海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评价指标,包括产业规模、科技研发、文化环境、人力资源、社会环境五方面,涉及33个分指标。(见表3)。
表3 上海城市创意指数
续表
(四)比较结论与启示
经过以上研究和对比,可以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设定创意指数框架的指导思想和选取指标内容上的异同。
1.相同点
国内外对文化创意、创意产业本质特征的认同,使创意指数在核心要素确定方面存在共性。国内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及其相关概念繁多,相互存在差异,但是这些概念都具有创造性、文化性、科技化和产业化的特点。其核心是强调文化与经济、科技的融合;共性是既关注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又关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商品性及其产业功能,因而,在确定创意指数的核心要素方面,选择技术与人才两大要素做法是一致的。这为不同国家、地区指数的比较奠定了基础。
2.不同点
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创意产业的发展阶段、发展方式、东西方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不同,指标体系内容设置上有所不同。由于指数体系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意潜力、能力或程度,因而较多涉及发展方式、社会环境和意识形态。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社会、文化的特定发展阶段上出现的新兴产业,不同国家或地区建立的指标体系,都具有本国产业发展特征,带有地区社会文化背景色彩,因而在指标体系内容设置上有所不同。
第二部分 北京文化创意指数研究
(一)北京文化创意指数的概念和作用
北京文化创意指数的概念:通过建立北京文化创意指数体系,对北京的文化创意贡献、成果、环境、投入和人才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用以度量和评价促进文化创意增长的决定因素和创造力成果,评估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一个城市的创造活力。
北京文化创意指数的作用:反映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状况以及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为政府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反映北京有利于创意发展的环境优势,为境外、京外地区的企业和个人投资、从业、居住、旅游等选择提供参考;用于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城市比较,为进行产业发展国际化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为衡量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轨迹提供资料库。
(二)指数编制原则
1.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现实性
指数体系的制定首先要具有前瞻性,符合全球产业发展规律和潮流,满足地方制定产业政策的预见性需要。同时还要兼顾操作性,香港创意指数有88个指标,数据来源涉及面十分广泛,但难以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整体配套性。因此,在指标选取过程中,我们充分研究了政府统计体系和部门统计体系以及经济普查的数据资源,保证所选择的指标的数据来源。对于重要但暂时缺失的指标,通过开展统计调查获得数据。
2.既要反映地方特色,又要具有可比性
北京创意指数首先要能够突出地方特点,客观评估本地区产业发展能力和发展环境,满足地方制定政策的需要。同时为研究经济全球化格局中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指数保证了在创意规模、人才指数内容方面,有关分指数可以进行城市间对比。
(三)指数框架与计算方法
北京文化创意指数设置了综合指数和五大分指数,即投入、成果、贡献、环境、人才五方面,共17项目,26个指标。
1.文化创意贡献指数
反映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贡献和发展规模,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
2.文化创意成果指数
反映北京市取得的科技成果和文化创意成果,体现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包括:万人专利申请数、每万人技术合同成交额、每万人新书出现总数、电影人均制作总数。
3.文化创意环境指数
反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网民数量占全市人口数量的比重、公共设施的每百万人占有量、文化服务的每百万人占有量、文化娱乐场所的每百万人占有量、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重。
4.文化创意投入指数
反映企业研发投入和政府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投入情况,包括: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GDP的比例、政府科学支出占GDP的比重、政府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
5.文化创意人才指数
反映高学历、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和科研人才拥有情况以及高等教育中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情况,包括:高学历人员比重、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比重、科技活动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高等教育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比重。
表4 北京文化创意指数架构
续表
6.指数的计算方法
北京文化创意指数是以加权的方法对五个分指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出综合指数。权重的确定采取国际通用的德尔菲法,我们请国家统计局、北京市委研究室、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社科院等统计权威部门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导部门的专家共同进行了研究,在综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各个分指数的权重(各分指数权重之和为100%)。北京文化创意指数计算了定比和环比两种指数。定比指数是以2004年为基准年(把2004年度的文化创意指数设为参考值100),各年度指标与基准年指标对比计算的年度指数。环比指数是各年度指标与上年度指标对比计算的年度指数。
(四)北京市文化创意指数的特点
1.从文化创意产业自身概念出发,以研究挖掘文化创意的手段、核心价值、交易特征、为公众的服务作用等,从创意产生发展服务过程的不同侧面对文化创意进行综合评价
一是反映创作、创造、创新的手段,衡量文化创意的发展动力;二是反映文化积累和创意成果等核心价值,衡量文化创意的发展能力;三是反映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的交易特征,衡量文化创意的发展条件;四是反映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并提高其生活品质相关活动,衡量文化创意的发展基础。
2.在建立创意指数体系的观念上与欧洲有较大的区别,体现了文化服务大众的价值观
欧洲创意指数以“3T”(人才、技术、包容)为架构,强调“人”和软环境,认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在于社会环境的多样性、宽容性和创造性所吸引而来的创意阶层。包容性指数用4个独特的标准衡量:同性恋指数、波西米亚指数、人口混杂指数和种族融合指数,以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群的态度作为反映社会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依据。香港创意指数“5C”理论认为创意效益和4个资本是促进创意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侧重于经济和制度上的直接考量,在社会资本的范畴中包括了一般信任、制度信任、接受多元化和包容的程度、对外地移民的态度、对现代价值的支持等方面的内容。两者在指数框架的确立上都映射出本国或本地区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
建立北京文化创意指数体系,需要用符合国情的先进合理的文化价值观作为基础,才能对我国现实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作出准确的判断。中国的文化价值评价应当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创新的文化是大众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本质和宗旨的需要;是由大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一定的地域通过共同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而创造出来的;是从文化主体和功能出发,对文化价值取向作出的基本定位。在我国,只有大众的文化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将包容指数修改为社会环境指数,突出文化消费、文化体验的社会服务作用,以此评价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娱乐、心理需求的功能。
3.根据首都城市性质、功能定位,指数内容设置上突出本地区产业发展特点和区域比较优势
“文化度”是证明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吸引力。北京作为首都和超大型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建立“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为发展目标,新时期又提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要求。首都的区位优势,历史文化优势、政策制度优势、教育人才优势、产业集聚优势、信息迅捷优势,技术领先优势等,为北京营造出适合创意产业的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指数体系中要突出这种资源比较优势。北京的产业结构是服务业高度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地位突出,指标体系要能够体现文化创意产业与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
(五)北京文化创意指数的内容特点
1.文化创意贡献指数方面
贡献指数不仅要反映经济方面的直接贡献,还要反映社会贡献及对经济领域的间接贡献。我们不仅用“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衡量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还增加了“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用来反映文化创意产业在解决就业方面的贡献。
2.文化创意成果指数方面
文化主体的核心价值表现在新的创意成果的出现,我们选取了“每万人专利申请数”、“每万人技术合同成交额”、“每万人新书出现总数”、“电影人均制作总数”等指标来反映。
3.文化创意环境指数方面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必要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服务、网络、电信等,还需要提供有利于创意产生的氛围和环境,特别是满足创意人群喜爱的工作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因此,我们保留了“公共设施的每百万人占有量”、增加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单位数量比例”。为体现文化消费、文化体验的社会参与程度,表明市民对于文化艺术的态度和接受程度,评价文化产品和服务大众的功能。我们增加了“网民数量占全市人口数量的比重”、“文化服务的每百万人占有量”、“文化娱乐场所的每百万人占有量”、“人均家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重”等指标。
4.文化创意投入指数方面
创意经济产生的模式可分为政府驱动型、艺术家驱动型、企业推动型、传统保护型、旅游泛化型等等。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明显的“政府驱动型”特征,表现为政府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扶持产业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为教育、科发和文化事业增加经费支出等,产业发展较多得益于政府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在文化创意投入指数方面,增加了“政府科学技术支出占GDP的比重”、“政府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文化创意专项资金比重”等指标。
5.文化创意人才指数方面
人才的流动性和从业人员素质,是有助于社会文化交流、技术转移和知识的流通,以及新想法的产生的重要因素。我们参考了香港创意指数“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研发人员数量占总创作人口的比重”等指标。选用现有的“高学历人员比重”(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重)、“高技术职称人员比重”等统计指标。并从专业人才培养角度,增加了“高等教育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比重”指标。
第三部分 北京文化创意指数计算结果及分析
北京文化创意指数采用加权平均方法,对五大分指数加权平均计算总指数。权重的确定采取国际通用的德尔菲法,由有关专家共同研究确定。指数计算使用定基和环比两种方法,便于从不同角度观察指数的变化情况。定基指数是以2004年为基准年(把2004年度的文化创意指数设为100),各年度指标与基准年指标对比计算的年度指数。环比指数是各年度指标与上年度指标对比计算的年度指数。
(一)北京文化创意总指数
我们使用2004年至2007的数据资料进行了指数计算,结果如下:
表5 2005—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指数
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定基总指数分别为104.54、132.87和144.51。从定基指数变动趋势看,2007年北京市文化创意综合指数达到144.51,比2005年提高了39.97个百分点,比2006年提高了11.64个百分点,说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有较大幅度提高。
图1 2005—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五大分类指数(定基指数)
2005年至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环比总指数分别为104.54、127.19和107.86。从环比指数变动趋势看,2006年比2005年提高了22.65个百分点,但2007年比2006年的指数降低了19.33个百分点,说明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增幅在2006年达到一个高峰,2007年总体竞争力仍在继续提高,但增长速度比2006年有所放慢。
图2 2005—2007年北京与上海指数对比情况
北京和上海是目前国内创意产业的先锋,考虑到上海编制的城市创意指数与北京文化创意指数在核心内容上有一定可比性,我们将两城市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2005年至2007年上海的城市创意指数(定基指数)分别为109.1、119.27、137.48,呈快速上升趋势,但总体增幅较北京低。2005年北京文化创意指数低于上海,但2006年以后超过上海,表明近年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步伐快于上海。
(二)北京文化创意五大分指数
1.文化创意贡献指数
文化创意贡献指数反映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社会贡献和发展规模。2005年至2007年的文化创意贡献指数分别为104.86、106.58和114.57。从经济贡献来看,2005年至2007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700.4亿元、812亿元和992.6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均达到10%以上。2005年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平均增长率达17.4%,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1.8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已发展成为北京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从社会贡献来看,2007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从业人员达到102.5万人,比2004年增加27.8万人,从业人员平均增长率达到11.1%;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市的比重由2004年的8.6%提高到2007年的10.9%。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是首都经济增长的亮点,而且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2.文化创意成果指数
文化创意成果指数反映北京市取得的科技成果和文化创意成果,主要体现城市的创新能力。2004年以来,全市专利数量由18 402项增加到2007年的31 680项,增长72.1%;新书数量由58 890种增加到2007年的69 594种,增长18.2%;2007年技术合同的成交额达到882.6亿元,比2004年翻了一番。2005年至2007年,北京市文化创意成果指数分别为108.55、131.68和151.74,2007年比2005年提高了43.19个百分点。表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有较大提高。
3.文化创意环境指数
文化创意环境指数反映产业发展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科技、文化、信息等各类创意资源的支撑。北京的文化创意资源丰富,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密集的研发、教育资源;作为全国信息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独具信息资源优势,能够快速获取产业最新发展动态和创意思想,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创意源泉。2005年至2007年文化创意环境指数稳步提高,分别为103.51、108.46和116.07。主要反映在:信息化建设速度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升级,网民占全市人口的比重由2004年的26.9%增加到2007年的45.1%。文化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市民在文化消费、文化体验方面参与度提高。以2004年为基期,2007年图书馆可借阅数量、电影放映场次、文化表演场次等文化服务的每万人占有量指数为135%。网吧、歌舞厅、电子游艺等文化娱乐场所每百万人占有量指数为112%。
4.文化创意投入指数
文化创意投入指数反映企业研发投入和政府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投入情况。2005年至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投入指数分别为95.75、215.36和229.21,2007年投入指数比2005年提高了1.3倍,在五大类指数中增幅最高。创意经济产生的模式可分为政府驱动型、艺术家驱动型、企业推动型、传统保护型、旅游泛化型等。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明显的政府驱动型特征。表现为市政府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扶持产业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为教育、研发和文化事业增加经费支出等。2004年至2007年,北京市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数额分别为13.3亿元、15.5亿元、70.2亿元和90.8亿元;2007年地方财政教育支出311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04年的2%提高到3.3%。政府的支持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5.文化创意人才指数
文化创意人才指数反映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学及以上学历、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和科研人才拥有情况以及高等教育中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情况。2005年至2007年文化创意人才指数分别为111.43、109.46和117.18。2007年,北京市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学历人员占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56.28%,比2004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技术人员占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24.9%,比2004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全市科技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比重为4.77%,比2004年提高1.25个百分点。2007年,北京市高校文化创意相关专业学生为38万人,比2004年增加3.9万人。
同时,各分类指数情况也提示我们应予注意的问题。全市文化创意投入指数和成果指数大大高于环境指数、人才指数和贡献指数。文化创意环境指数和人才指数中部分二级指标综合比率增幅不高,反映出该领域发展仍有提升空间。如:2004年以来,相对北京市大量增加的人口,博物馆、文化馆、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电影院、旅游景区等公共文化设施增加数量不多,2007年每百万人公共文化设施占有量仅比2004年增加1%。人均家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人均家庭总支出比重下降,由2004年的17.3%下降到2007年的11.1%。另外,相对文化创意产业较快的发展速度,高素质人才增长率不高,吸引人才和避免高端人才流失问题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理查德·E.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3.厉无畏、王如忠:《创意产业城市发展的新引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4.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主编:《创意指数研究》,2004年。
5.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编:《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6.白永秀、惠宁:《产业经济学基本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7.叶取源、王永章、陈昕主编:《中国文化产业评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刘牧雨主编:《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10.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办公室课题组编著:《C产业:创意型经济的引擎》,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The Study of Cultural Creativity Index of Beijing
Zhang Xiaojie Xu Yan Zhang Yongshun Lin Mei
Abstract:The Cultural Creativity Index prepared by the Bureau of Sta‐ tistics of Beijing aims at measuring the decisive factors and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Beijing’s cultrual and creative industry,and assesses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of it objectively.This paper explains the research ideas,framework,effects,preparation prinsiples,con‐tent and the characters of Cultural Creativity Index of Beijing.In the paper,we also caculate and make judgments on the data results of the index since 2005.
Key words:Cultrual Creativity;Index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