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消费萧条后,国内啤酒制造业于2009年开始稳步回升。据糖酒快讯市场研究中心数据,2009年1—11月我国啤酒产量超过4000万吨,累计增长率6.4%,对比2008年行业平均增长率为5.5%;销售收入为1858亿元,同比增速超过30%。
销售额方面,2009年1—11月实现全国啤酒行业销售收入114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实现毛利353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利润总额73亿元,增长31.5%;吨酒产值略有增长。
在整体复苏的大环境下,广东省境内27家规模以上的啤酒企业截至2009年11月亏损总额达3.18亿元,11家企业出现亏损。这与广东省啤酒行业产能过剩、过度竞争有关。
2009年1-11月啤酒分产区啤酒亏损状况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糖酒快讯市场研究中心
金融危机后,珠三角地区啤酒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雪花、燕京、百威等巨头纷纷在广东建厂,区域啤酒企业的发展压力不断增大。青岛啤酒在佛山、深圳、珠海设有工厂;麒麟啤酒在珠海有年产20万吨的金鼎啤酒工厂;百威英博啤酒集团成立之后在中国开业的第一家酿酒厂——佛山三水工厂于2009年3月正式投产,主要生产“百威”和“哈尔滨冰纯”两款产品;而广东燕京啤酒厂2005年于佛山建成投产,2006年的3万吨产能,到2009年已提升至30万吨。
巨头扎堆,使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也造成了产能过剩的问题。据统计,2009年广东地区产能在500万吨左右,而总消费约350万吨。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竞争,一方面带来了价格战的阴影;另一方面,各大品牌对终端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面临着如何强化对终端的控制力、强化终端品牌形象的问题。
据苏赛特(SID)追踪数据显示,2009年,青岛啤酒在广州的市场份额同比上升5%,燕京同比上升5%,百威和哈尔滨取得12%的份额,广东本地巨头的竞争压力增大,亟须逆势突围。
面对严峻的形势,珠江啤酒采取了各方面的措施,逆势而上。
首先,在产品结构上,珠江啤酒产能中高端的纯生啤酒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公司停止了许多低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将重心放在中高端市场。2009年珠江啤酒推出珠江纯生精制啤酒,主要针对中高端夜场消费者,有利于提升珠江啤酒的品牌形象。
其次,在管理与技术方面不断创新。据糖酒快讯市场研究中心2009-2010年研究报告,珠江啤酒在已建立多年的强大的ERP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基础上,强化以降本增效和持续改进为核心的管理,推行零基预算、工厂最优化管理模式,优化管理、内部挖潜、提升绩效。通过管理创新,珠江啤酒在2008年节支1.5亿元的基础上,2009年再次节支近亿元,跨越难关,实现企业逆势增长。另外,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力,珠江啤酒与中国人民大学进行合作,创新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实行职位职能资历工资制,良好的激励机制成为珠江啤酒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在科技研发方面,公司拥有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发人员占员工人数的5%,具有较强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公司创新的快速发酵工艺使得发酵周期维持在12天左右,远远短于行业平均周期(25天),大大降低了公司的存货周转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另外,在本土市场面临众多巨头夹击的情况下,拓展外省市场成了珠江啤酒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一步。珠江啤酒坚持“北上、西征、东拓”的全国市场策略和“立足广东、巩固基地、深耕两翼”的广东市场策略,在外省市场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