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资源,是历史遗留给城市的一种珍贵的财产,是这个城市历史发展过程的见证,是一座城市文化发展的根基,沈阳的历史文化揉合了中原农耕文化和边疆游牧文化,形成了多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特质,积累了宝贵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沈阳市现存古代历史文化遗迹160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个,沈阳市级86其中,沈阳故宫、昭陵、福陵2005年荣登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享誉海内外,沈阳也成为全国世界文化遗产较多的城市。沈阳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活动场所214处,具有文化历史价值的著名的寺庙教堂14个,其中,长安寺、实胜寺、太清宫、清真南寺、南关天主教堂、东关基督教堂、锡伯族家庙等闻名全国。近现代历史建筑近百处,其中,张氏帅府、东北大学旧址、老北站旧址、中山广场建筑群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见证。铁西工业区,铸造博物馆等留下了共和国装备制造业由弱到强的发展足迹。改革开放后,沈阳兴建的世博园、彩电塔、省博览馆、大剧院等,都是沈阳做强历史文化品牌的战略性资源。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实施保护性开发战略,正确处理好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辩证关系。要把这些方针原则体现在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要制定有利于文化资源保护和文物工作的相关政策,使文物博物资源得到整合、开发和利用,实现文物博物的当代价值。
根据古代文化资源、民族宗教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当代文化资源四大类型,以“一宫两陵”等为依托,打造历史文化品牌;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张氏帅府、金融博物馆等为依托,打造近代文化品牌;以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为依托,打造励志文化品牌;以关东影视城、刘老根大舞台等为依托,打造民俗文化品牌;以劳模纪念馆、铸造博物馆、工人村生活馆等为依托,打造工业文化品牌;以世博园、棋盘山、浑河及运河水系等为依托,打造生态文化品牌。注重打造沈阳特色文化品牌与发展旅游业的有机结合,积极发展旅游文化。
大力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老字号的保护和传承。倾力打造“一馆一区一基地一线”非遗保护名片和品牌,建立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展馆,建立沈阳市国家级锡伯族非遗生态保护区,建设民间文学类项目的沈阳故事家传承展示基地,打造一条非遗项目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沈阳文化的软实力。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作用,对入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给予奖励性资助。同时,在一宫两陵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启动申报《世界记忆》工作。《世界记忆》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创立,是世界遗产目录项目的延续,主要对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进行抢救,使人类记忆更加完整。沈阳市古文献资源丰富,有条件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应成立机构组织专家,对沈阳市具有历史价值的远古岩画、历代碑刻、壁画、雕刻等进行整理汇总,特别是对满族语言、文字、绘画等进行整理立项,启动申报《世界记忆》工程,争取在3-5年内有1-2项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