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建设文化投资融资体系

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建设文化投资融资体系

时间:2023-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文化建设,离不开充足的财力支持。为建设文化强市提供数量足、质量高、功能全、满足需要、效益好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使其成为展示全市历史文化与时代风貌,体现沈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集学习、娱乐、休闲、健身与购物一体的公共文化设施。

加强文化建设,离不开充足的财力支持。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财政保障机制,为沈阳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1)确立市区(县)两级财政投入增长机制

沈阳与国内其它城市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文化经费投入不足的现象。在文化建设中要尽快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稳定的文化建设投入机制。

一是建立市、区(县)两级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在政策上大力扶持,在投入上切实保障。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要保证文化事业的投入总量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要保证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特别是要确保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幅。

二是要对不同性质的文化事业单位应重新界定、分类管理,并采取不同的投入方式。属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应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加大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构建基本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体系,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图书馆的图书购置费、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经费以及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文化活动费,应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逐年有所增加。

三是遵循“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准则,设立“文化发展专项基金”,建立健全各类文化专项资金制度。根据沈阳未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可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优秀剧(节)目创作演出专项资金”、“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公共文化建设发展资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专项资金”、“出版发展专项资金”、“高端文化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农村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沈阳重点文化品牌专项扶持资金”以及市长专项资金等等。专项资金的来源为财政预算资金和按国家有关规定批准的收费等预算外资金,并保证逐年增加。

四是加大政府为重大文化项目提供战略投入。应将文化项目作为财政预算项目,对于能体现地方特点、具有国家水准的艺术表演团体,如沈阳评剧院、沈阳京剧院、沈阳话剧团、沈阳歌舞团、沈阳杂技团创作的重点文化项目,以及“满风神韵”、“幻”字杂技表演、“蔡氏飞车”、沈阳冰雪节等已形成品牌的文化项目,沈阳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重点给予扶持。

五是政府应加大对网络传播、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的投入。北京市从2006年起设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面向社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2007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资产总计7260.8亿元,增加值已超过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仅次于金融业,在第三产业中位居第二,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确立。

六是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统筹城乡,开发农村文化市场。除采用专项基金外,还可采取财政补贴、贴息贷款、奖励等方式,保证每年一定比例的文化事业建设经费投入,改革政府投入方式,实行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相结合,日常财政拨款与项目资助相结合,实现由“养人头”向“养事业”的转变。

(2)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

公共文化设施是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是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强市目标的依托和载体。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设施建设,一批重点文化设施相继建设落成,使沈阳市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从总体上看,沈阳市文化设施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国际甚至是国内的大城市比,沈阳市的公共文化设施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少与沈阳作为中心城市相适应的,能够展示沈阳深厚文化底蕴及符合国际标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二是原有文化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由于经费投入不足,我市大多兴建于上世纪30—80年代的文化设施已残破不堪,甚至失去使用和开发改造价值,有的甚至是出租作为其它用途;三是空间布局不合理,老城区文化场所相对集中,而新城区以及广大农村文化设施较少。

为此加大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投入任务十分繁重,要彻底改变这些现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政府投入要按照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门类齐全、功能优化的原则,在全市逐步形成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全市文化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及布局。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设施建设,加强对文化广场设施的建设,逐步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建设一批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文化馆和图书馆,加强演出场馆建设,推动沈阳艺术大厦早日建成。构建基本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一团一场”的演出场馆布局。为建设文化强市提供数量足、质量高、功能全、满足需要、效益好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使其成为展示全市历史文化与时代风貌,体现沈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集学习、娱乐、休闲、健身与购物一体的公共文化设施。其次,政府应加大投入规划和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建设项目,以提升沈阳的文化服务能力、综合竞争力,更好地塑造沈阳文化形象。沈阳要想建成东北区域的文化中心城市、全国一流的文化强市,就必须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确立建设沈阳艺术中心、沈阳音乐厅、沈阳剧场等大型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的目标,力争达到国内一流、东北领先的标志性工程,塑造沈阳文化新形象。再次,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对现有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进行重新改造、扩建和升级,并尽量抢救一批具有历史价值的公共文化设施,将其开发改造成公共文化设施,或进行创意文化园区的建设,着力改善文化消费环境,特别要在浑南新区、铁西新区、沈北新区开发规划大型的公共文化设施,营造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将更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3)加大对战略性文化产业的投入

资本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政府要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在用好财政文化产业专项基金的同时,以政府为主体设立文化产业启动资金、文化产业贴息资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扶持有发展前景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项目。将投资重点放在扶持华强文化科技展示体验区、棋盘山实景演出、浑南4D电影、故宫方城改造、万柳塘杂技城建设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影视传媒、创意设计、文博会展、数字等新兴文化产业以及浑南动漫产业基地、棋盘山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沈北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和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4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建设上来,实现文化产业集群协调和集约高效发展,使沈阳的文化产业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以确保实现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到2015年力争文化产业平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8%,让文化产业成为沈阳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奋斗目标。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投入不仅仅依靠政府,还应将社会力量纳入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在继续发展完善专项资金的同时,应借鉴国际经验,按照“政府出资、专家管理、社会监督、面向全社会、间接资助”的原则,形成财政资助文化发展的完整体系。采取“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拓宽文化经费筹集渠道,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各类非盈利公益文化项目中来,形成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的多渠道基金筹措机制,为文化强市建设注入充足的资金。要强调吸收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资金进入文化领域,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投资机制,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注入资本和活力。沈阳市应在国家法律政策的许可范围内,鼓励社会创办和经营文化企业,鼓励社会和个人对文化企业投资,允许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收购兼并等资产运作。进一步明确文化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扩大文化企业的投资决策权,鼓励借助资本市场发展文化产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包括资助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兴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形成多种形式发展的文化格局。支持文化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吸纳社会资本等形式,加快推进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面向世界知名文化企业和国内发达地区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引进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大、能够做大产业增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力争在引进国外知名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5)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文化消费群体建设

完善政府补贴向社会提供低价文化产品机制,实施“文化消费补贴计划”和“市民文化消费卡工程”,探索建立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补贴机制,努力提高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日常消费中的比重。文化消费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它还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因此,要努力在确立文化消费意识、建立文化消费机制、培养文化消费群体等方面,多做探索和研究,积极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繁荣文化市场。文化市场的繁荣,离不开演艺娱乐市场的繁荣。近年来,二人转专场演出等一批演出场所的兴起,为我市的演出市场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但总体感觉格调不高,应针对我市高雅艺术缺乏市场和演出场地的情况,由政府出资买单的形式逐步培养文化演出市场,提升高雅艺术消费市场。沈阳可参照借鉴南京、无锡等城市的做法,采取发放文化消费券等方式,用于引导群众欣赏文艺演出、观看电影、观赏体育比赛、参加健身锻炼、聆听讲座、购买书籍和文化体育用品、送戏下乡等活动。加强文化电子商务体系建设,鼓励和培育网络游戏、网上书店、网络视频点播、网络购物、网络付费下载、网吧等网络文化消费新模式,拓展艺术培训、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与文化相结合的服务性消费,大力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全方位拉动沈阳的文化消费,由此加强文化强市建设的群众基础培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