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指假定先购进的存货先耗用或先销售,期末存货就是最近入库的存货。先耗用或先销售的存货按先入库存货的单位成本计价,后耗用或后销售的存货按后入库存货的单位成本计价。其特点是:期末存货的账面价值反映最近入库存货的实际成本。
(5)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是指假定后入库的存货先耗用或先销售,因此耗用或销售的存货按最近入库存货的单位成本计价,期末存货按最早入库存货的单位成本计价。
第二节 仓储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一、仓储作业和仓储合理化分析
仓储作业是指从商品入库到商品发送出库的整个仓储作业全过程,主要包括入库流程、在库管理和出库流程等内容。
(一)仓储作业环节
1.订单处理作业
仓库的业务归根结底来源于客户的订单,它始于客户的询价、业务部门的报价,然后接收客户订单,业务部门了解库存状况、装卸能力、流通加工能力、包装能力和配送能力等,以满足客户需求。对于具有销售功能的仓库,核对客户的信用状况、未付款信息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服务于连锁企业的物流中心,其业务部门也叫做客户服务部。每日处理订单和与客户经常沟通是客户服务的主要功能。
2.采购作业
对采购作业环节进行管理的目的,一是为了将仓库的存货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二是为了寻求订货批量、时间和价格的合理关系。采购信息来源于客户订单、历史销售数据和仓库存货量,所以仓库的采购活动不是独立的商品买卖活动。采购作业包括统计商品需求数量、查询供货厂商交易条件,然后根据所需数量及供货商提供的经济订购批量提出采购单。服务于连锁企业的物流中心,此项工作由存货控制部来完成。
3.入库作业
仓库发出采购订单或订单后,库房管理员即可根据采购单上预定入库日期进行作业安排,在商品入库当日,进行入库商品资料查核、商品检验,当质量或数量与订单不符时,应进行准确记录,及时向采购部门反馈信息。库房管理员按库房规定的方式安排卸货、托盘码放和货品入位。对于同一张订单分次到货,或不能同时到达的商品要进行认真的记录,并将部分收货记录资料保存到规定的到货期限。
4.盘点作业
仓储盘点是仓库定期对仓库在库货品实际数量与账面数量进行核查。通过盘点,掌握仓库真实的货品数量,为财务核算、存货控制提供依据。
5.拣货作业
根据客户订单的品种及数量进行商品的拣选,拣选可以按路线拣选,也可以按单一订单拣选。拣选工作包括拣取作业、补充作业的货品移动安排和人员调度。
6.出货作业
出货作业是完成商品拣选及流通加工作业之后,送货之前的准备工作。出货作业包括准备送货文件、为客户打印出货单据、准备发票、制订出货调度计划、决定货品在车上的摆放方式、打印装车单等工作。
7.配送作业
配送作业包括送货路线规划、车辆调度、司机安排、与客户及时联系、商品在途信息跟踪、意外情况处理及文件处理等工作。
(二)仓储合理化分析
仓储合理化就是用最经济的办法实现仓储的功能。仓储的功能是对需要的满足,实现被储物的“时间价值”,这就必须有一定储量。
商品储备必须有一定的量,才能在一定时期内满足需要,这是仓储合理化的前提或本质。如果不能保证储存功能的实现,其他问题便无从谈起了。但是,储存的不合理又往往表现在对储存功能实现的过分强调,往往是过分投入储存力量和其他储存劳动所造成的。所以,合理储存的实质是,在保证储存功能实现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投入。简单地说,仓储合理化就是一个投入产出的关系问题。
1.仓储合理化的标志
(1)质量标志
保证被仓储物的质量,是完成仓储功能的根本要求。只有这样,商品的价值才能通过物流得以最终实现。在仓储中增加了多少时间价值或是得到了多少利润,都是以保证质量为前提的。所以,仓储合理化的主要标志中,为首的应是保证使用价值的质量。现代物流系统已经拥有很有效的维护货物质量、保证货物价值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也正在探索物流系统的全面质量管理问题,即通过对物流过程的的控制来保证仓储物的质量。
(2)数量标志
在保证功能实现前提下有一个合理的数量范围。
(3)时间标志
在保证功能实现前提下,寻求一个合理的仓储时间,这是和数量有关的问题,仓储量越大,消耗速率越小。
(4)结构标志
从被储物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花色的仓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对仓储合理性进行判断,尤其是相关性很强的各种货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更能反映仓储合理与否。
(5)分布标志
根据不同地区仓储的数量比例关系,以此判断当地需求比以及对需求的保障程度,也可以此判断对整个物流的影响。
(6)费用标志
考虑仓租费、维护费、保管费、损失费、资金占用利息支出等,才能从实际费用上判断仓储的合理与否。
2.仓储合理化的要求
一般来说,仓储合理化的实施要点可以归纳如下:进行仓储物的ABC分析;在ABC分析基础上实施重点管理;在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总规模前提下,追求经济规模,适当集中库存。所谓适度集中库存是指利用仓储规模优势,以适度集中仓储代替分散的小规模仓储来实现合理化。
(1)适度集中库存是“零库存”这种合理化形式的前提
1)加速物资总的周转,提高单位产出,如采用单元集装存储,建立快速分拣系统都利于实现快进快出、大进大出。
2)采用有效的“先进先出”方式,保证每个被储物的仓储期不至过长。“先进先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也是仓储管理的准则之一。
有效的先进先出方式主要有三种。①贯通式货架系统。贯通式(重力式)货架系统利用货架形成贯通的通道,从一端存入物品,另一端取出物品,物品在通道中自行按先后顺序排队,不会出现越位等现象。贯通式(重力式)货架系统能非常有效地保证先进先出。②“双仓法”仓储。给每种被储物准备两个仓位或货位,轮换进行存取,再配以必须在一个货位中取光才可补充的规定,则可以遵循信号实现“先进先出”。③计算机存取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在存入时向计算机输入时间记录,编入一个简单的按时间顺序输出的程序,取货时计算机就能按时间标志给予指示,以保证“先进先出”。
(2)减少硬件设施的投资,增加利用率
减少仓储设施的投资,提高单位仓储面积的利用率,以降低成本、减少土地占用。
(3)采用有效的仓储定位系统
仓储定位是指被储物位置的确定。仓储定位系统可采取先进的计算机管理,也可采取一般人工管理,行之有效的方式主要有“四号定位”方式和计算机定位系统。
(4)采用有效的监测清点方式
1)“五五化”码。储存物堆垛时,以“五”为基本计数单位,堆成总量为“五”的倍数的垛形,如梅花五、重叠五等。堆码后,有经验者可过目成数,大大加快了人工点数的速度,鲜少出错。
2)光电识别系统。在货位上设置光电识别装置,该装置对被存物扫描,并将准确数目自动显示出来。这种方式不需人工清点就能准确掌握库存的实有数量。
3)计算机监控系统。用计算机指示存取,可以防止人工出错。
二、仓储成本的优化措施
(一)提高仓储人员的工作能力
企业可以通过引进专业、高素质、综合能力较强的人员,也可对现有人员采取培训的方式提升其工作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人员的考核工作,实行适度的奖惩措施,起到激励作用。
(二)加强信息化技术在仓储中的作用
当今社会,信息和技术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仓储作业中,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既能提高作业效率,又能降低仓储成本。
(三)正确选择设备
仓储作业在设备的选择上应以“适宜”为标准,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一方面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必要的仓储设备提高劳动率,降低货物损失。
(四)加强仓储计划管理
企业应该根据生产进度或客户需求规律,充分考虑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事前系统的规划工作。同时企业还要考虑到仓储成本中各项成本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力求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使库存成本最小化。例如,利用经济批量订货法、订货点法、订货周期法等控制储存物品的数量,防止因库存量过高或过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
(五)实现零库存管理
降低库存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零库存,零库存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仓储成本。企业可以采取外包形式、准时供应等方法达到零库存。
三、降低仓储成本的策略
仓储成本管理是仓储企业管理的基础,对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有重大影响,但是由于仓储成本与物流成本的其他构成要素,如运输成本、配送成本以及服务质量和水平之间存在效益背反的现象,因此,降低仓储成本要在保证物流总成本最低和不降低企业总体服务质量和目标水平的前提下进行,常见的措施有如下几种。
(一)采用“先进先出”方式,减少仓储物的保管风险
“先进先出”是储存管理的准则之一,它能保证每个被储物的储存期不至于过长,减少仓储物的保管风险。
(二)提高储存密度,提高仓容利用率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储存设施的投资,提高单位存储面积的利用率,以降低成本、减少土地占用。具体有下列三种方法。
1.采取高垛的方法,增加储存的高度
具体方法有采用高层货架仓库、集装箱等,都可比一般堆存方法大大增加储存高度。
2.缩小库内通道宽度,增加有效储存面积
具体方法有采用窄巷道式通道,配以轨道式装卸车辆,以减少车辆运行宽度要求;采用侧叉车、推拉式叉车,以减少叉车转弯所需的宽度。
3.减少库内通道数量,增加有效储存面积
具体方法有采用密集型货架,采用不依靠通道可进车的可卸式货架,采用各种贯通式货架,采用不依靠通道的桥式起重机装卸技术等。
(三)采用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提高仓储作业效率
储存定位是指被储存物位置的确定。如果定位系统有效,能大大节约寻找、存放、取出被储物的时间,节约不少物化劳动及活劳动,而且能防止差错,便于清点及实行订货点。储存定位系统可采取先进的计算机管理,也可采取一般人工管理。行之有效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四号定位”方式
“四号定位”是用一组四位数字来确定存取位置的固定货位方法,是我国手工管理中采用较多的科学方法。这四个号码是库号、架号、层号、位号,使每一个货位都有一个组号。在物资入库时,按规划要求,对物资编号,记录在账卡上,提货时按四位数字的指示,就可很容易地将货物拣选出来。采用这种定位方式,可对仓库存货区事先做出规划,并能很快地存取货物,有利于提高速度,减少差错。
2.电子计算机定位系统
电子计算机定位系统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储存容量大、检索迅速的优势,在入库时,将存放货位输入计算机。出库时向计算机发出指令,并按计算机的指示人工或自动寻址,找到存放货物、拣选取货的方式。一般采取自由货位方式,计算机指示入库货物存放在就近易于存取之处,或根据入库货物的存放时间和特点,指示合适的货位,取货时也可就近就便。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每一个货位,而不需要专位待货,有利于提高仓库的储存能力,当吞吐量相同时,可比一般仓库减少建筑面积。
(四)采用有效的监测清点方式,提高仓储作业的准确程度
对储存物资数量和质量的监测有利于掌握仓储的基本情况,也有利于科学控制库存。在实际工作中稍有差错,就会使账物不符,所以,必须及时且准确地掌握实际储存情况,经常与账卡核对,确保仓储物资的完好无损。无论是采用人工管理,还是计算机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此外,经常的监测也是掌握被存物资数量状况的重要工作。
(五)加速周转,提高单位仓容产出
储存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是将静态储存变为动态储存,加快周转速度,可为企业带来一系列的好处:资金周转快、资本效益高、货损货差小、仓库吞吐能力增加、成本下降,等等。具体可采用单元集装存储或建立快速分拣系统,都有利于实现快进快出,大进大出。
(六)采取多种经营,盘活资产
仓储设施和设备的巨大投入,只有在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收益,如果不能投入使用或者只是低效率使用,只会造成成本的加大。仓储企业应及时决策,采取出租、借用、出售等多种经营方式盘活这些资产,提高资产设备的利用率。
(七)加强劳动管理
工资是仓储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的合理使用,是控制人员工资的基本原则。我国是具有劳动力优势的国家,工资较为低廉,较多使用劳动力是合理的选择。但是对劳动进行有效管理,避免人浮于事、出工不出力或者效率低下也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方面。
(八)降低经营管理成本
经营管理成本是企业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的费用和成本支出,包括管理费、业务费、交易成本等。加强该类成本管理,减少不必要支出,也能实现成本的降低。当然,经营管理成本费用的支出时常不能产生直接的收益和回报,但也不能完全取消,但是加强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