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要把办公室当成家

不要把办公室当成家

时间:2023-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直觉告诉我们,办公室和家,是两个身份完全不一样的地方。不要把办公室当做家,这个道理大家都理解,但是有些职场人却为了贪点小便宜,不自觉把办公室当做居住的家或者情感的家。原来,该企业有一位单身男员工,把办公室变成了家。每个老板都不希望员工把办公室当做发泄家中情绪的地方,每个家人也都不希望家庭成员把办公室的牢骚拿回家里继续。

直觉告诉我们,办公室和家,是两个身份完全不一样的地方。不要把办公室当做家,这个道理大家都理解,但是有些职场人却为了贪点小便宜,不自觉把办公室当做居住的家或者情感的家。表面上看,同事们可以成为“家人”,但是事实上,他们都对你颇有非议了,私下里都在评论你。

某大型国企,因电路检修临时宣布放假半天,一打听,才知道是发生了电磁炉爆炸的事件。办公室有微波炉和冰箱,是为了方便自带午餐的同事,这个大家都清楚,可是这次居然连电磁炉都冒了出来,大家都有点摸不着头脑。

原来,该企业有一位单身男员工,把办公室变成了家。吃在单位,电磁炉和电饭锅都是单位发的,食堂还有柴米油盐和青菜、鸡蛋卖;在单位住也很方便,几张椅子一拼,铺上张亚麻席子就可以梦周公,遇到天气变冷时他就到休息室凑合一下,倒也是蛮舒适的。休闲娱乐方面,单位24小时供电供水,电话全国直拨,开机即可上网,可以自由地看电视、听音乐等,大楼戒备森严,也不会出现什么安全问题。如果不是这次这位员工忘记了关电磁炉而导致爆炸,这种衣食无忧的美好日子,恐怕还能够坦然地过下去呢!也许这位贪小便宜的员工的确是够精明的。这一招,一下子省了房租、水电、物业费、上网费、有线电视费等诸多开销,节省了一大笔开支,从经济上看他是赚足了。

办公室毕竟不是员工宿舍,把日常生活安排在办公室,自己美在心里,同事看在眼里,长此以往,谁还能安心工作?电脑和网络是工作的需要,休息室是也是供所有同事需要时使用的,如果一个办公室里总是散发着汗水的臭味和饭菜的香味,怎么能称其为严肃的工作场所?你可以这么做,别人也可以这么做;而你这么做了,别人没有这么做,其他同事必定会对你心生怨恨。

亲眼看着自己的员工在自己的公司里上班,是老板最想看到的事,至少是促使他当上企业家的部分动机,相当于旧社会里“四世同堂”的乐趣。“四世同堂”说明人多很重要,但关键在于“同堂”。一家公司员工再多,一旦实行“在家办公”,在“家长”看来,这个大家庭无异于已经分了家、抄了家的大宅门,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只是一片凄凉的景象。

此外,还有一例:媛媛的MSN又改名字了。一周前还是“恋爱中的宝贝”,几天前又变成了“失恋了”,今天又改成了“我很快会忘掉他的”。

从昵称的更换上,公司任何一个同事都了解了她的生存状态,因为大家习惯于挂在网上谈工作。透过MSN头像,还能轻易看到她写的日志,记录她每一阶段的隐秘心情。

媛媛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在她眼里,公司中从来没有“上司”和“同事”的概念,比她大又不至于太老的男士一律叫“哥”,把女士一律称“姐”。她总是抱着文件夹一会儿飘到这个哥哥面前,笑靥如花地汇报工作;一会儿拐到那个姐姐面前,与她们讨论一下流行信息。上司虽然不情愿,但对于“哥哥”这个称呼也只好默许了。从此,每次走到她身边,总能听到她的唠叨:“我给爸爸打电话了,让他近期来帮我物色物色房子。”“合租的室友真难相处,一个西瓜都这么在意。”那阵势,似乎要把所有的个人琐事都暴露在同事面前,以求得到同事的安慰与回应,心里才安稳。

上司本来觉得不过是小女生没长大而已,可媛媛在工作中也带入了不少天真,是他最头疼的。才来没几个月,媛媛已经犯过不少大错小错,在她事后的扮乖、讨可怜的“情面”下,领导只好不予追究。可前几天的一个重大错误,让她再也没有讨巧的机会。

那天,上司约好到另外一家公司谈一个重大项目。前一天,他对媛媛反复叮嘱道,一定要准备好项目材料,打印成6份,确保在场的人人手一份。

媛媛一口保证:“哥,这点儿小事儿,你还不相信我?我一定会办到的。”上司一笑了之,转身回去忙自己的事了。

第二天,谈判如约进行,媛媛准备的材料却出了大问题——材料原来有48页,到了现场却只有18页!这么重要的场合,材料出了这么大的问题,谈判自然进行得很不顺利。

回到办公室,上司火冒三丈,质问媛媛:“这就是我对你的信任?”

媛媛一脸委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也不知道呀。”

“如果这次项目没有成功,你给我走人。”上司发了狠话。

“人家也不是故意的。”媛媛争辩。

“人家,人家,谁跟你是人家,以后请注意称谓,这里是办公室!”

几天后,媛媛向朋友抱怨道:“怎么能会怪我呢,他们怎么能这样?我得赶紧准备下家,在被公司炒掉之前找好出路。”

热爱公司的程度,要看企业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氛围。如果领导者着力营造和谐友好的家庭氛围,同事间可以哥、姐相称。可如果企业有严格的目标与规则,气氛严谨,那么过于亲近的称呼老板会反感,同事也会反感。毕竟每个人的开放程度是不一样的,自我防御性很强的人不愿意你靠得太近。

每个老板都不希望员工把办公室当做发泄家中情绪的地方,每个家人也都不希望家庭成员把办公室的牢骚拿回家里继续。懂得生活的人,要把工作和生活划分清楚。

过去,经常会有一些报道称,某某领导和某位党外人士结为知己,某位领导和某个年轻人结为忘年交,某位领导和某个工人友谊长青等,于是我们以为领导是可以和群众结为朋友的。但如果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这些领导和他的朋友一定不是在同一个工作环境中,也就是说,领导不能和员工成为朋友,他只是比他的朋友级别高而已。而我们这里说的领导是我们的上级,起着领导我们前进的作用。

领导可能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和我们促膝谈心,关心我们的冷暖。但你要注意,这不过是领导的一种姿态,他只是想让人们知道,他是平易近人、礼贤下士的,但领导的关心和朋友是不同的,而朋友最显著的特征是平等,是彼此之间坦诚相待,你和领导能形成平等的关系吗?当然不可能了,所以,下属很难和领导成为朋友。

也许有的下属会有这样一种错误的看法,跟上司走得近,上司能够更好地了解你,就更容易获得提职加薪的机会。有些员工渴望成为上司的心腹,得到上司的赏识,于是处心积虑地接近上司,甚至想和上司做朋友。结果物极必反,你跟上司最亲密的时候,大概也就是你要离开公司的日子。员工离上司太近,常一不小心就会把上司得罪了,大部分情况是你不经意间发现了上司的隐私。使上司的神圣和尊严在你面前跌倒了,上司是无法容忍这样的事发生的。试想一下,当上司通俗的一面被下属窥探到之后,在下属面前,他是继续神圣,还是继续通俗呢?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使上司处在两难的境地。所以,作为下属的你,以一种朋友的身份拍着上司的肩膀,叫着上司的名字,想要亲切地说什么的时候,也许会突然发现上司并不喜欢你的表达方式。

职场潜规则

职场中,下属不要指望和上司成为朋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