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龙游商帮的衰落

龙游商帮的衰落

时间:2023-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龙游商帮衰落的客观原因与当时中国的大多数商帮的命运类似,到了鸦片战争以后,龙游商帮也没有逃脱衰落的历史命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龙游商帮衰落的客观原因

与当时中国的大多数商帮的命运类似,到了鸦片战争以后,龙游商帮也没有逃脱衰落的历史命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种交通方式的形成与发展

从国际背景来看,到了近代社会,海洋运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海洋文化和海洋贸易在国际贸易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从我国国内来看,清朝末期,我国陆路交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龙游商帮固有的水路运输优势不再那么明显。衢江的水路交通是龙游商帮的优势,凭借这条“黄金水道”,龙游商人可以东进、西出,将商业的足迹遍布神州;但是水运与陆路运输相比,虽有价格上的优势,却有效率上的劣势,随着越来越多的公路和铁路修通,商业运输主渠道开始从水路向陆路转变,龙游商人的水运优势不再,是导致其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传统优势产业受到西方列强的冲击

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多处通商口岸被迫向外国开放,大量的“洋货”涌向中国市场,这给龙游商帮传统的优势产业如造纸、刻印、珠宝等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大工业,显然要比以手工生产为主的龙游商帮更有优势,在与其竞争中龙游商帮处于明显下风,传统优势行业的市场逐步被国外商品挤压、蚕食。

(三)战争的摧残

清朝末年,战乱不断,龙游作为“四省通衢”的水陆交通枢纽位置,自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连年战乱造成人口凋零、土地荒芜,动摇了商业赖以发展的根基。如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清军和太平军在江浙一带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为了躲避战祸,大部分龙游商人开始逃离龙游地区,有些就近迁移到温州、宁波等地,继续从事商业活动;而留下的龙游商人并没有继承发扬龙游先人们经商的优秀传统,他们安于现状,守着祖业,不思进取,从此龙游商帮走向衰落,逐步退出中国的商界舞台。到了民国时期,曾经的“遍地龙游”已经成了绝唱。

二、龙游商帮衰落的文化学解释

(一)龙游商帮“贾而好儒”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龙游商帮退出商业舞台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变化及战乱。实际上,外在的条件变化并非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从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的德、日两国能够迅速地从满目疮痍的战争废墟中复兴,源于其内部人才的积累和正确的商业策略;浙江的温州和台州的商业传统虽几经抑制,却能不断复兴,新中国成立后,又迅速成为我国经济发达和商业繁荣的区域。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文化传统和底蕴。龙游商帮在儒学氛围中崛起,商人具有“亦商亦贾”的特征,有些商人还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准。以明朝为例,一代名士李维桢,即专为龙游商人李汝衡立传,龙游商人童佩、胡贸与名士王世贞、归有光等人有着深厚的交情,可谓是“道不同,不相为谋”,龙游商人能与这些自许清高的名士结交,若非气质相近是很难相处的,更别说成为莫逆之交了,龙游商人“贾而好儒”之风可见一斑。

(二)儒学思想成为龙游商帮发展的桎梏

令人遗憾的是,文化优势并没有助龙游商帮不断延续,相反,还造成了该商帮发展的桎梏。地处南宋儒学中心的浙西地区,从其历代方志对商业和商人的记述中可以看出,浙西商人的一直都秉承儒学低调的处世态度,在重农抑末的封建社会,龙游人从内心深处,对商业和商人持有偏见。这种偏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重农抑商。在封建社会这种价值观体系影响下,龙游商人虽然通过经商走向了富裕之路,但是连他们自己对商人身份和地位都不认可,他们大多始终未能培植出对商业的忠心。相关的史料显示,龙游商人中从商而终的极少,无论商业给他们带来了多少财富,还是商业让他们倾家荡产,最终他们还是选择回归农业,回归那个被封建社会和传统儒学认为的“正统”中去,无论他们依靠商业走出龙游多远,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叶落归根。

二是“重仕轻商”。龙游商帮中一些富有的商人在致富以后,就把精力和财产投入官场竞逐中,在封建社会,权力享有大量的资源配置能力,况且,官位还可以世袭,做官是件光宗耀祖之事。这种文化不利于商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也不难理解,龙游商帮为什么在商业舞台上像一位匆匆过客,悄悄地来,悄悄地去,这与他们“重仕轻商”,致富后很少有人去投资产业扩大再生产有着必然的联系。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传统儒学文化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

然而,浙江东南地区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同样深受儒学影响的温州、金华等浙江东南地区,对于儒学与商业之间的关系却能批判性地加以改造,形成了诸如“永嘉学派”、“金华吕学”、“永康之学”等流派,这些流派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对于当地商人的价值观选择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永嘉学派”和“金华吕学”讲究实效、注重功利的思想,不再固守“重农抑末”的传统儒学观点,在商业价值观的选择上,强化了对利益的追逐,这种文化深刻地影响了浙江东南地区一代又一代人,是今日的浙江东西发展巨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比而言,衢州、龙游虽有柯山、清献、凤梧等大书院,然而,这些书院却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并没有出现一流名家学者。即便因为特殊的官道和优越的水运条件促成了龙游商帮这样大规模的商人群体的产生与繁荣,由于重商文化的缺失,缺乏商业持续发展的文化基础,相反传统的儒家文化还造成了该地区中庸与保守,这种思想与商业发展需要的冒险和探索精神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儒家思想在龙游非但没有为其商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相反还使得该地区失去了多次发展的黄金机遇。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从儒学悖论的角度来解释龙游商帮的衰落和昙花一现,自然就非常深刻,也更具说服力。

【注释】

[1]陈学文.历史上的龙游商帮.今日浙江,2004(5).

[2]杨梓润.龙游商帮:平民式贵族.光彩,2013(12).

[3]曹天生.旧中国十大商帮.文史博览.2003(09).

[4](明)余象斗.《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卷六《师儒门》,万历二十七年刻本,日本蓬左文库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