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二次区划调整期间的四方区财政收入(~年)

二次区划调整期间的四方区财政收入(~年)

时间:2023-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行“分税制”后的财政收入1994年,青岛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为四方区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条件。区划调整后,四方区区域面积增加了12平方千米,区内海岸线延长到6千米,交通枢纽功能更加突出,为区属经济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区属工商企业全年产品销售收入完成3.05亿元,增长29.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1%,销售收入达9.16亿元,增长10.4%。

实行“分税制”后的财政收入

1994年,青岛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为四方区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条件。区划调整后,四方区区域面积增加了12平方千米,区内海岸线延长到6千米,交通枢纽功能更加突出,为区属经济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年内,区委、区政府及时调整了工作思路与全区发展战略,确定了“两翼起飞、带动中间,老区抓改造,新区抓开发,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合力并进,突出商品批发和民情民俗旅游特色,强化城市建设与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城区环境,构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地区格局”的工作思路,促进全区经济社会进一步加快发展。是年,四方区从理顺产权关系入手,完成了24家企业的改制任务,并新组建3家股份制企事业单位。对部分严重亏损的企业实行了兼并、嫁接和改造。全年新批准三资企业28家,总投资额1412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003万美元,成立了青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四方分公司。新经济区招商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由海关批准的香里、湖岛公共保税仓库已开始运作。三资企业异军突起,完成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区老口径的32%,比上年增长206%;完成出口交货值占全区总额的42%,比上年增长323%。房地产业全年共完成开发工作量8246.6万元,开工面积4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0.3万平方米,实现销售收入2372万元。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全年发展个体业户1565户,私营企业138家,分别比上年增长8.3%和17.9%,并涌现出国泰集团公司、金华木器有限公司等一批效益较好的民营企业。1994年8月四方区与韩国大邱市达西区正式缔结了友好合作关系,为引进更多的外资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全区经济在稳定中保持了适度增长。1994年四方区工业总产值达40789万元,利润1874.4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0906万元,商品销售额43012万元,出口交货值16215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29037万元,财政收入4668万元。

1995年,四方区区属工商企业结构调整逐步展开,对商住区内两个污染扰民的化工企业实施了搬迁改造,按照政企分开、职能转换的要求,将两个行政性公司转为集团性实体公司,10家商业企业的兼并、租赁和嫁接改造进展顺利,企业改制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区股份合作制企业已发展到36家,有20户工业企业产权上市。全区经济的外向度明显提高,新批准“三资”企业19家,合同利用外资500万美元,项目增资600万美元。个体、私营经济继续保持上升的势头,全区新批个体工商业户1532户、私营企业162家,分别比上年增长36.3%和14.9%。第三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四方商贸大厦、客运大厦等三产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其中,错埠岭五小区近万平方米的室内市场建设工程竣工,与青岛第一汽车运输公司联办的“青岛市汽车配件市场”已建成开业。年内开办了10处早夜市,5户大中型商业企业在四方区安家落户。是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4.86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6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22亿元;工业总产值4.5亿元,增长16.4%;产品销售收入2.36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销售收入4.95亿元,增长15.2%;乡村企业总收入3.31亿元,增长14%;利税4650万元,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44亿元,比上年增长13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亿元,增长22.6%;出口交货值1.33亿元,增长6.7%。四方区财政审计局积极组织财政收入,超额完成收入任务,全年完成财政收入5589万元,增长26.76%;上缴支出4071万元,增长6.21%,基本消化了当年的各项增支因素,并为政府解决一些急需必办的事情提供了资金保证。

1996年,四方区国内生产总值5.21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7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5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8%、3%和10.8%。区属工商企业全年产品销售收入完成3.05亿元,增长29.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1%,销售收入达9.16亿元,增长10.4%。是年,培植新经济增长点初见成效。海云庵民俗小吃城等5个重点第三产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大山建筑型材批发市场等2处专业批发市场建成开业。全区有商品交易市场13处,年总交易额达3.2亿元。街道经济实现了由单纯抓企业向抓财税经济的转变,全区14个街道办事处全部建立了财政所,增强了区域性财税经济实力。校办、民政、文化、卫生、人防等系统经济工作和乡村企业均有较大发展。全年共发展个体工商户986户、私营企业249户,分别增长15.7%和55.9%;注册资金共2.03亿元,增长91.9%;从业人员共7609人。年内,完成改制企业140户,全区改制企业总数323户,改制面为75%。截至1996年底,共组建有限责任公司14户,股份合作制企业20户。全年引进外商独资、中外合资项目7个,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8个,总投资966.5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623.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50万美元。1996年四方区完成财政收入6338万元,比上年度增长13.4%,比年初预算超收298万元,财政收入完成情况较为理想,基本消化了当年的各项工资性增资因素,并为解决一些急需必办的项目提供了资金保证。

1997年,四方区国内生产总值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亿元,分别增长6.5%和10%。建设和完善了汽车配件和建筑型材等10个专业批发市场,沿小白干路和308国道初步形成了商品批发市场群。年内,第三产业销售收入达10.08亿元,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亿元,与上年持平,全区商品交易市场已达28处,总交易额达到2.87亿元。区属企业产业、产品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区直工业产品调整率达到25%,完成技术改造10项,新产品开发16项。全区个体工商业户已达5675户,私营企业已达到587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258家,从业人员达到1.27万人,个体私营企业税收764万元。截至1997年底,区属工商企业实行产权出售11家,组建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16家,全区改制面达到90.4%,组建了2个乡镇企业集团。全区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34个,投资总额1.22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91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300万美元。是年,四方区财税部门充分挖掘各项税收潜力,财政收入实现了较高的增长幅度,全年完成财政收入821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66%,比1993年同口径增长近1.7倍,比年初预算超收1218万元,提前2个月完成年初制定的7000万元的任务,是实行分税制财税体制以来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最高的一年。

1998年四方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亿元、4.6亿元,分别增长7.3%和15.5%。第三产业销售收入12.1亿元,增长20%。新建、扩建市花卉市场等6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重庆路沿线已初步形成专业批发市场群。年内对14家区属工商企业实施改制,撤销行政性公司,合并区直商业公司,促进连锁经营业态加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个体私营业户上缴税收总额1166万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12.3%;个体工商业户6277户、私营企业1411户,分别增长21%、140.4%;个体私营业户注册资金6.57亿元,增长48.4%;有5户私营企业与外商进行了合资合作。新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2个,合同利用外资74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55万美元;出口交货值完成2280万美元,增长63%。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实现乡村企业总收入4.86亿元,增长13.4%。1998年区级财政收入实现9517万元。

1999年,四方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24亿元、5.16亿元,分别增长12%和13.3%。工业总产值完成7.68亿元,增长29.2%。第三产业销售收入完成14.2亿元,增长17.6%。街道财政收入实现1539.7万元,增长53.2%。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全区个体工商业户7833户,私营企业2004户,分别增长24.7%和42%;个体私营业户注册资金9.55亿元,增长45.3%;个体私营业户上缴区级税收1766万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16.51%,增长51.5%。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新批准外资项目13个,增资项目4个;实际利用外资1252万美元,增长66%;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创汇2828万美元,增长24%;实现对内引资3100万元。法国阿尔斯通、瑞典山特维克、英国大亚货运等多家跨国公司落户该区。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是年完成财政收入1069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6.02%,比年度预算超收60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8%。

全市首家国有中型企业青岛制针厂成功划转(1998年)

2000年,四方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56亿元和5.78亿元,分别增长10.9%和11.7%。工业总产值完成9.8亿元,增长28.1%。第三产业销售收入完成17.7亿元,增长24.2%。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新批准外资项目22个,增资项目6个,实际利用外资1428万美元,增长14.1%;合同利用外资1588万美元,增长72.6%;“三资”企业出口创汇3150万美元,增长16.4%;引进内资项目50个,完成对内引资2124万元。个体私营业户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全区个体工商业户9544户,私营企业2329户,分别增长21.8%和16.2%;个体私营业户注册资金11.4亿元,增长18.2%;全区个体私营业户上缴区级税收3331万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27.7%,增长了71.3%。市场建设规模不断提升,开办各类市场11处,新增市场营业面积7.7万平方米,商品流通量和商品销售指数快幅上升。2000年,全区财政收入12008万元,增长12.3%。

2001年,四方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46亿元和7.10亿元,分别增长2.9%和14.1%。全区共有企业642个,实现工业增加值22329万元。全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30家,其中轻工业12家、重工业18家,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5.07亿元。其中,集体工业企业增加值1151万元,占3.0%;其他经济类型增加值9275万元,占18.3%;轻工业增加值占7.3%,重工业增加值占16.2%。年内,顺利完成了服装二十五厂、雄海公司等27家区直企业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改造,企业改制率达到了81.8%。全区由自然村转体形成的农工商公司有14家,街办企业5家,全年乡镇企业完成总收入5.26亿元,增长3%。2001年,全区个体私营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华清食品和洁神干洗公司分别获得“中国优质品牌”“山东省著名商标”和“中国消协诚信单位”等称号;有11家私营企业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3家私营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个体工商业户达到6457户,注册资金1.26亿元;私营企业达2197户,注册资金9.98亿元;个体私营企业上缴区级财政税收4602万元,占区级财政收入的34.2%。是年末,全区共有商品市场40处,其中农贸市场21处;市场建筑面积32.36万平方米,设置摊位8486个。年内,继美国杜邦、法国阿尔斯通、日本三井等世界500强企业在该区投资后,位居世界零售业第二位的德国麦德龙集团投资兴建的青岛商场业已开门纳客;总投资9100万元的东方家园装饰建材超市已开工建设;北京国美家电集团公司在辖内开办了青岛连锁店总部——国美商城;建成了青岛汽车配件城二期工程、青岛市果品批发市场及青岛捷达机电商城等专业市场。全年实现市场交易额8.7亿元,增长20.36%。其中,市重点市场青岛汽车贸易中心完成市场交易额6.2亿元,增长21%。年内,全区接纳国内外客人120万人次,节庆旅游成交额480万元。全年第三产业销售收入完成23亿元,增长30.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亿元,增长72.5%。全年共利用内资1.7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5%;新批准利用外资项目8个,增资项目8个,实际利用外资1100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0%。年末,全区已批准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企业220多家(包括驻区外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全年出口创汇3250万美元,增长3%;涉外税收2100万元,增长11%;产品销售收入6.5亿元,增长41%,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1年实现区级财政收入13442万元,增长11.9%。

改革“分税制”后财政收入

2002年,四方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1.2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9.2%。其中,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71亿元和8.51亿元,增长12.1%、21.8%。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70亿元,销售产值7.41亿元,工业增加值2.37亿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45家,限额以上工业总值7.50亿元,其中集体工业企业增加值1659.6万元,轻工业增加值5719.6万元,重工业增加值1.18亿元。是年,完成了32家区属工商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了69家街办企业改制,全面完成了街办企业脱钩工作。全区由自然村转体形成的农工商公司有14家(所属企业共171个),年内,完成总收入6.19亿元,增长9%。年内引进韩国独资企业“青岛之星”、台湾独资企业“飞利”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引进外资270万元、内资2000万元。截至年底,全区个体工商业户达到8094户,注册资金1.64亿元;私营企业达到2624户,注册资金12.91亿元。年内,实现税收总额1.01亿元,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4亿元;第三产业销售收入29.49亿元,增长28.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增长46.8%。以麦德龙青岛商场、四方商贸大厦、海云庵为中心的3个区域性商业中心已初具规模。沿308国道和重庆南路建成了汽车配件城、果品批发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截至年底,全区共培育、建设商品市场44处,其中农贸市场20处、各类专业市场24处;市场建筑面积35.36万平方米,设置摊位8860个;全年实现市场交易额10.9亿元,增长25.3%。其中,市重点市场“青岛汽车配件城”和“青岛果品批发市场”完成市场年交易额7.94亿元,增长28.01%。全年引进内资项目731个,完成对内引资10.82亿元,引进了东方家园、国美电器、胜利股份、利群集团等知名企业。截至年底,全区共有外商投资企业258家,已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瑞士、日本、韩国、新加坡、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荷兰、巴西、意大利以及港澳台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前来投资;其中有德国麦德龙、法国阿尔斯通、美国杜邦、日本三井物产等世界500强公司。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392万美元,增长66%;实际利用外资1742万美元,增长60%;实现出口创汇4533万美元,增长16.7%;涉外税收2300万元;企业销售收入达到6.4亿元。年内,被列入全国百项节庆活动之一的海云庵糖球会接纳国内外客人120万人次,节庆旅游成交额200余万元。同年,四方区实现区级财政收入2.01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33.36%,比老口径增长37.25%,按新口径增长14.41%;区级可用财力实现20578万元,支出20570万元,结余8万元,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2003年,四方区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8.23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5.3%。其中,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8亿元和14.43亿元,增长42%、20.9%。完成区级财政收入2.37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04.8%,同比增长21%,收入增幅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1亿元,增长16.4%。全区有工业企业600余家,工业总产值18.08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5.9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家,工业增加值3.03亿元。其中,集体企业4家,工业增加值为1496.2万元;民营企业21家,工业增加值为4849.2万元;港、澳、台企业4家,工业增加值为2204.9万元;外商投资企业15家,工业增加值为2.06亿元;其他1182.1万元。乡村企业以由自然村转体形成的农工商公司为主体,全年完成总收入5.80亿元,增长19.39%;上缴税金2725.8万元,增长10.95%;实现利润总额1810.4万元,增长32.08%。全年全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149户、私营企业880家,分别增长41.8%和48.9%,新增注册资本5亿元,增长34.1%;截至年底,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到1.06万户和3447家,注册资本(金)总额达到22.73亿元,共有46家私营企业被批准为青岛市民营科技企业、9家私营企业被认定为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全年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销售总额29.3亿元,上缴税收总额1.36亿元,分别增长19.1%和34.6%,占全区的比重分别达到58.8%和66%。年内,有27家私营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全区获权私营企业总数达到了39家,全区私营企业实现出口额400万美元、增长217%。是年底,全区共有商品市场45处,市场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全年实现市场交易额16.2亿元。年内,全区新批利用外资项目20个,增资项目8个;引进市外资金4.22亿元,增长50.1%;实际利用外资2730万美元,增长56.7%;实现外贸出口2.15亿美元,增长15%。有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以及港、澳、台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批准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250余家,行业涉及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化工、医疗、食品等多个领域。全年全区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9.8亿元,上缴税收1.42亿元。年内,节庆旅游成交额280余万元。同年,四方区在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现有部分税源外迁、部分大中型企业经营状况不理想以及“非典”带来不利影响等情况下,完成区级财政收入2368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4.8%,同比增长21%,收入增幅创历史新高。

2004年,四方区全年完成生产总值62.89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5.4%。其中,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7.33亿元和25.56亿元,增长14.5%、16.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27亿元,增长18.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32亿元,增长13%。组织实施科技计划58项,新认定青岛市高新技术产品61项、高新技术产业企业5家、科技类企业67家。新建都市工业园6个,总数达到15个,入园项目210个,企业注册资金总额5.7亿元,实现利税5664万元。全年新注册个体工商业户8196户,总数达到1.74万户,增长63.9%;新注册私营企业979家,总数达到4276家,增长24%;个体私营业户注册资金达到30.7亿元,增长34.9%;实现税收1.68亿元,增长23.7%。“洁神”“高达”和“笑蕾”分别被认定为山东省、青岛市著名商标,华涛模具公司等3家企业入选青岛市百强民营企业。区内共有商品市场38个,其中农贸市场18个、专业市场20个;全区市场交易额18.2亿元,增长12.3%。区内引进了大型宾馆、现代连锁餐饮企业,以及医药、茶叶、酒店设备等专业超市,区内商业设施进一步规模化。年内,组织企业参与APEC会议,韩国周、日本周等节庆会展,组团赴日本、欧洲进行招商推介及贸易洽谈活动,全区共引进千万元以上的内资项目36个,百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15个;引进500万元以上市外资金4.7亿元,增长31.1%;新批利用外资项目26个,增资项目14个,实际到位资金3600万美元,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280余家。全年外贸出口完成2.95亿美元,增长40%。2004年四方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230亿元,同比增长15%。全年累计完成区级财政收入2851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4.73%,同比增长21.31%。

2005年,四方区完成生产总值79.22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2.3%。其中,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2.84亿元和31.56亿元,增长27.7%、19.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23亿元,增长15.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2.8亿元,增长27.65%。全区70户重点骨干工业企业上缴区级税收1.76亿元,占区级税收总额的59%。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2.5亿元。15家都市工业园税收总额8310万元。年内,四方区开展了“项目推进年”和“招商引资促进月”等活动,先后组织区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和企业赴杭州、温州、泉州、广州等地区及欧盟六国参加招商。全年引进百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1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个;实际利用外资4068万美元,增长33.8%。引进千万元以上市外内资项目13个;资金5.2亿元,增长30%。外贸出口4.01亿美元,增长25.5%。全年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25亿余元,截至年底,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2005年,四方区实现区级财政收入3.50亿元,增长22.8%。

2006年,四方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1.3亿元,增长16.9%;销售产值167.58亿元,增长20.41%。主营业务收入182.3亿元,增长24.8%。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8.5亿元,增长20.25%;实现利润7.2亿元,增长43.5%;实现利税14.7亿元,增长26.7%。产品产销率达98.7%,提高1.5个百分点。区内6家企业进入全市工业企业50强。大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1.6亿元,引进500万元以上项目41个。实现外贸出口4.71亿美元,增长15.2%。全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50.13亿元,增长20.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76亿元,增长20.2%。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累计实现零售额36.99亿元,增长34.7%。全区私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2亿元,增长35.7%。青岛市汽车贸易大道已建成汽车4S品牌店达30家,被市政府命名为首批“青岛市特色商业街”之一;限额以上汽车零售企业实现汽车类零售额25.78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31.1%,增长45.7%,高出全市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全区有15家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企业,全年营业收入4.19亿元,利润总额829万元。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2.24亿元,增长24%,增速高于全区经济6.5个百分点;其中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13.65亿元,增长16.9%。实现税收10.33亿元,增长28.4%,占全区税收的59.3%。全年外商直接投资5063万美元,增长24.5%。外资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53亿元,增长23.6%,实交税金总额1.82亿元,增长1.9%。新兴市场增长较快,对南亚、中东、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累计达到7433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15.8%。是年四方区财政局紧紧围绕发展区域财税经济这一中心任务,以抓好“财源建设、收入征管、协税护税”为主线,以完善“考核机制、联动机制”为重点,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实现了区域经济繁荣发展和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区级财政收入45058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07.3%,同比增长22.3%。其中,国税局完成14585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04.3%,同比增长24.9%;地税局完成23261万元,占年度预算的94.3%,同比增长8.5%;财政部门组织的非税收入完成7212万元。

2007年,四方区完成生产总值12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1.32亿元、59亿元,增长13.6%、17.6%。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4.3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8.1%,增长2.2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金融业、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四大主导行业实现增加值20亿元,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58.3%。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8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4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2.3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07.43亿元、增加值54亿元,分别增长18.1%、13.7%、16.1%;产品产销率99.7%,增长1个百分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5.6亿元,增长18.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上升到40.1%,增长1.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9.22亿元、利税21.92亿元,分别增长27.2%、48.7%;30家大中型企业实现产值161.35亿元,增长21.9%,实现主营业收入169.01亿元,增长18.6%,实现利税18亿元,增长57.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及通用设备制造业五大支柱行业全年实现产值14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0.9%;8家都市工业园入驻企业211个,注册资金总额3.9亿元,累计实现利税1.6亿元。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9.2万平方米,增长99%,增幅居全市首位。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9亿元,增长19.3%。销售收入过亿元民营企业13家,捷能等3家企业进入“青岛市百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9.5亿元,增长22.5%,增速高于全区经济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实现税收12.8亿元,增长24%,占全区税收的71.7%。全年实现外贸出口额6.43亿美元,增长37%,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增加1.47亿美元,增长118.6%。是年四方区财政局积极涵养培育税源,全力组织财政收入,实现了财政工作的新跨越。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3938万元,比上年增长21.8%;区级财政收入完成56456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8.99%,比上年增长25.3%,创四方区历史最好水平,有力地保障了全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和改善民生及重点项目的经费支出需要。

2008年,四方区完成生产总值13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45亿元,增长7.04%;第三产业增加值74.87亿元,增长20.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43亿元,增长20.7%。汽车贸易大道实现零售额52亿元,获“中国特色商业街”称号。山东半岛规模最大的青岛国际酒店用品交易中心一期建成开业,保利、万科等国内知名房地产商在该区注册并开发房地产项目,德玛国际物流等15个物流项目落户该区。非营利性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等三大行业增加值增速超过28%。年内新引进注册联城商厦、海博中苑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等过1000万元内资项目30个,其中过1亿元项目5个。实际利用内资20亿元,增长18.3%。新引进青岛之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青岛威达企业管理公司等外资项目16个,实际利用外资3730万美元,增长18%。是年,四方区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86亿元、区级财政收入5.38亿元。

2009年,四方区完成生产总值15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85.21亿元,增长16.6%。实现工业增加值56.17亿元,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7家实现增加值52.5亿元,增长12.3%;非公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8.7亿元,增长8.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亿元,增长21.6%。其中,汽车零售额60.3亿元,占全区零售额的54.8%,增长30.3%;四方利群、利群海琴广场、麦德龙等3家商场实现零售额10亿元,占全区零售额的9.1%,增长0.8%;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4亿元,下降4.5%。实现外贸出口3.9亿美元,下降25.4%。全年引进青岛城投路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过1000万元内资项目44个,其中过1亿元项目5个;实际利用内资26.4亿元,增长22.1%。实际利用外资8070万美元,增长116%。同年,区财政局牢牢把握全区总体发展格局,围绕“抓住财政收入增长这一重点、解决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强这一难点、突出国有资产监管这一亮点”的财政工作主线,财政事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67亿元,同比增长18.38%;区级财政收入完成6.3亿元,同比增长17.20%;两项收入增幅均位列十二区市首位,在青岛市对各区市的经济指标考核中得满分,是“十一五”时期财政收入组织最好的一年。在四方区确定的“十一五”时期全区各项经济指标中,四方区财政局承担了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的指标。“十一五”期间,区财政局围绕全区中心工作,超前谋划,狠抓落实,保持了财政收入平稳增长,较好地完成了各项预算任务,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提出的工作目标任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财力保障。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16.59%,超出“十一五”提出目标1.59个百分点。

2010年,四方区完成生产总值170.55亿元,同比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74.51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96.04亿元,增长15.8%。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2.5亿元,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7家,实现增加值57亿元,增长12.6%。三级资质及以上建筑企业4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6.65亿元,增长38.7%。商贸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8亿元,增长19.9%。其中,汽车零售额78.3亿元,增长25.7%,占全区零售额的61.8%;四方利群、乐购、乐都、海琴利群等四大商场实现零售额10.2亿元,增长39.7%。实现外贸出口4.79亿美元,增长29.6%。招商引资全年实际利用内资31.7亿元,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6740万美元;引进过1亿元内资项目6个,过1000万美元外资项目3个。全区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2.8亿元。年内,推进企业搬迁,利用腾出空间引进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助推服务业加快发展,中建筑港集团、海旭投资担保等一批总部类、中介类项目相继落户四方区。第三产业实现地方税收7.1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0.5%。民营企业累计达到7797家,实现税收占全区税收的76%。年内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72亿元,增长26.1%;实现区级财政收入7.88亿元,增长25%。

2011年,四方区经济结构实现由“工业立区”向“服务业立区”转型发展,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27.96亿元,增长27.7%,投资总额的96.5%投向具有战略意义的现代服务业。年内完成生产总值195亿元,同比增长12.5%;第二、三产业比重为41∶5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14.9亿元,增长15%。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68.75亿元,增长18%,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高3个百分点,占全部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9.8%。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54.24亿元,增长10.4%;实现工业总产值221.19亿元,增长15.4%;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20.80亿元,增长13.7%。20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56.27亿元,增长9.5%,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6.4%。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99亿元,增长18.2%,增幅居全市首位。其中,汽车零售额91.7亿元,增长17.1%。四方利群、乐购、乐都、海琴利群四大商场全年实现零售额10.91亿元,增长7.2%,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7.3%。完成外贸出口额4.87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内资43.5亿元,增长37%;实际利用外资7800万美元;引进过1亿元内资项目13个,过1000万美元外资项目3个。四方区财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6943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2.3%,增长40.6%。完成区级财政收入109676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21.1%,增长39.2%,比年初预算超收19076万元。其中:国税部门组织的收入2252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9.9%,增长23.2%;地税部门组织的收入7757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29.1%,增长52.5%;财政部门组织的收入958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5.8%,与2010年基本持平。区级税收收入占区级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8.4%,高于全市平均比重7.7个百分点,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