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市北区财政在财政支出紧缺的情况下,优先保障教育事业的经费支出,全年支出210.8万元,占全区财政支出的35.36%,其中,教育经费196.3万元,中小学房租、修缮费14.5万元,补发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扣发的工资144680元,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台东区文教卫生经费支出275.5万元,占总支出的47.7%,区内中小学的设备购置有所增加。
1989年,台东区继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为解决人口出生高峰带来的入学难问题,市、区两级政府拨专款扩建改造了四所小学,使全区3300多名新生全部入学。年内区教育事业费支出346.1万元,比上年增长16.5%。为解决小学生入学难,投入26万元与市拨专款合力扩建了4所小学,新增教室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同时吸收5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增加师资力量,增加人员经费10万元。市、区两级财政又给教育增加冬季取暖费5万元,解决小学生冬季取暖问题。年内拨给区教育部门教育附加费35万元,为学校增加了各种教学仪器和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同年,市北区文教卫生事业费预算安排为408.9万元,实际支出458.7万元,较原预算指标增长49.8万元,增长12.2%,其中:教育事业费l989年预算安排为318.1万元,实际支出为335万元,较原预算指标增长16.9万,增长5.3%。加上校舍改建工程投资40万元支出共达56.9万元,比年度预算增长17.9%。
80年代组建的青岛延安二路小学乒乓球队(后排左三为乔云萍)
1990年,台东区教育事业费支出406万元,比上年增长17.3%。为改善教学环境,投入39万元与市财力扩建改造4所小学校舍共3900平方米。拨出专款5.2万元,解决小学生冬季取暖。教师节期间,拨出专款为教师进行体检,并补助部分学校公费医疗超支。至年底,市、区共投资390万元,改造了11所小学校舍,区内31所普通小学全部配备了微机。同年四方区文教卫生经费支出672万元,比年度预算提高35.6%,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405.5万元。
1991年,台东区投入教育事业费445.5万元,比上年增加54.5万元。其中,拨款32万元扩建改造了顺兴路、长阳路两所小学校舍,新增校舍面积2740平方米;拨款20万元补助建造教师宿舍。市北区投资139万元,完成了上海路小学、合江路小学、无棣四路小学和大连路小学的校舍改造任务,竣工面积4516平方米。1992年,台东区投资800万元扩建改造了14所小学,以校校优良的成绩通过了省级“五达标”验收。
1993年,市北区遵照省政府《关于抓好城镇中小学校舍改造工作通知》要求和市政府的部署,把“全面完成校舍改造任务”列入区政府重点要办的大事之一。市、区财政拨款408万元,区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600多万元(其中勤工俭学收入投入100万元),改建扩建校舍1万多平方米,维修校舍、门窗2万平方米;新增课桌椅8000套,讲台100个,维修课桌椅4000余套;扩建操场5000平方米,硬化校园3000平方米,绿化校园5000平方米,新增景点50个。另外,还增添了体育器械、实验设备50余件。改造后的学校,结构合理,布局规范,教室齐全,桌椅标准,景点、绿化协调优美,校容校貌焕然一新,经省、市政府评定验收达到优良标准,其中丹东路小学达到优秀标准。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年,四方区教育事业费支出615.4万元,比上年增长29.91%,教育事业费增幅高于同期财政收入5.6个百分点,教育事业费增幅高于同期财政支出1.1个百分点,教育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3.5%,比上年实际增长2个百分点,生均经费290.69元,比上年增加38.51元。是年对教育的投入,除保证其正常经费的开支需要外,又拨财政专款10万元用于教师节表彰奖励,4万元用于学生冬季取暖,同时还安排了30万元用于校舍改造。另外,积极保证教师公费医疗支出,在保证正常医疗的基础上,搞好对学校卫生室的补助和教师住院床位费的补助,确保教师待遇的优先落实。年内还安排文教周转金60万元,累计安排文教周转金120万元,全用于支持校办企业发展,当年利用企业免税补充教育经费178万元。
1994年,由于区划调整后人员增加,四方区教育费支出增幅较大,年内教育事业费支出1271万元,比上年增长106.53%,增幅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增长22.82个百分点,教育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为35.21%,生均经费451.08元,比上年增加160.29元。是年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调资增资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优先兑现了教师的调整工资。教师节之前,又安排专款组织教师进行全面查体,组织优秀教师疗养。同时针对四方区民办教师状况,实行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将其经费列入了同级财政预算,极大调动了民办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年安排文教周转金80万元,全部用于校办企业的发展,当年利用企业免税补助教育事业费289.9万元。同年,市北区继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实现了上级要求的“三个增长”。一是教育事业费支出2186万元,比1993年增长52%,比同期财政收入增幅高30.2个百分点,比同期财政支出增幅高26.4个百分点。二是学生人均经费由1993年的400.1元提高到591.3元,增长了47.8%。三是学生人均公用经费由0.45元提高到0.50元,增长了11%。
1995年,四方区教育事业费支出1640.7万元,比1994年增长29.09%,教育事业费的增幅高于同期财政收入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财政支出3.56个百分点,教育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35.25%,生均经费613.46元,比上年增加162.38元。是年继续坚持“优先安排、优先保证”的原则,将教育经费的投入放在优先必保的位置,加大了对教师待遇及教育硬件的投入。安排小学生冬季取暖专款9万元,改善了部分小学校舍的取暖条件,安排教师宿舍款25万元,用于广厦工程的投入,安排少年宫建设资金250万元,为少年宫的开工建设提供了资金保证。另外,将离退休教师的三项补贴纳入了区级财政预算,解决了离退休教师的三项补贴发放问题。年内继续安排200万元的文教周转金支持校办企业的发展,当年利用校办企业免税、退税补助教育经费251.4万元,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全区90%的公办小学管理水平达到市优秀等级,3所小学被评为市级规范化学校;购置微机200多台,微机开课率达到80%以上,3所小学建起了语音室;全区幼儿入园率、弱智儿童入学率、义务教育率均达到100%。同年,市北区财政局为确保教育战略重点,教育支出2693万元,比上年增长23.2%,高于财政收入增长0.8个百分点。同年教育公用经费和学生人均经费均比去年有较大增长,实现了教育“三个增长”的要求。年内为教育重点办了两件大事:一是为教师解决住房困难,区财政拨款120万元;二是为九水路小学、大连路小学、明霞路小学和丹东路小学安装了暖气和空调,解决其冬季取暖问题,拨款37万元。年内,市北区财政局从预算外沉淀资金中安排340万元,支持教育勤工俭学、文化以文补文、卫生以辅补医等创收活动,增加收入,补充经费,减轻财政负担。
1997年市北区对教育的投入继续保障“三个增长”,教育事业费比上年增加782万元,增长23.1%,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公用经费和教师工资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并安排专项经费进行校舍改造、改善教师住房、创建规范化学校、解决学生冬季取暖等。自1994年至1997年,市北区教育事业费累计投入已达1.2亿元。1997年,市北区学校普教仪器配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完成二期广厦工程,解决了11280平方米的教师住房,人均居住面积在4平方米以下的困难户全部得到解决。同年,四方区创建省规范化学校2所,全区公办小学教学仪器配备全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已有27所公办小学达到市学校管理水平评估优秀等级。新创建省、市示范幼儿园8所,建成区少儿活动中心。同年获得“青岛市教育示范等级区”称号。
1998年,市北区在年初预算安排、全年预算执行等各环节把支持科教事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优先保证,年内安排科技三项费190万元,占地方财政预算支出1%以上;全年教育事业费支出4858万元,比上年增长17.1%。1999年,市北区财政局全年安排教育事业费支出5689万元,比上年增长17.1%,高于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办学条件、生均教育经费、教师工资待遇等指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小学教育软、硬件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四方区加大教育投入,完成平安二路小学改造主体工程,实施“校园美化工程”,解决全区小学生课间饮水和午间营养进餐问题。创建省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1所、市级规范化学校2所。
2000年,市北区财政优先安排资金落实“科教兴区”战略。全年安排教育事业费支出6987万元,保证了在地方财政支出的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的要求。同年,四方区通过了首批“山东省教育示范等级区”的验收,完成了平安二小整体改造工程,接收了青岛国棉五厂子弟小学,成立了区教科研中心。
2001年,四方区开展“三创”(创规范化学校、特色学校、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活动,人民路第一小学、北山第二小学通过了市级规范化学校验收,已有64%的学校达到了市级以上规范化或特色学校,全区小学的建设及装备水平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2002年,四方区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的硬件标准对重庆路第三小学危旧校舍进行了重建改造;为全区所有小学安装了卫星接收系统,为14所小学建成了校园局域网,在全市率先将学校网络教室面向学生开放,率先进行了学生上网IC一卡通实验。年内,全区推进“托幼一体化”,投资80多万元,建成了“早期养育与发展指导中心”。将11所企业办小学接收为公办小学,占企办小学总数91%。有30%的校办企业通过转让、合并等方式进行了改制或重组。
2004年6月1日,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图为青岛理工大学一角
2003年,市北区完成了15所学校的基础设施改造,教育信息化建设明显加快,47所学校全部实现“校校通”。同年四方区预算内学生公用经费为133000元,生均6元/年。年内,加大基础教育设施投入,全区64.5%的小学达到了省、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全面完成了企办小学分离工作。
2004年,四方区投资1150万元,完成了嘉定路小学扩建工程和鞍山二路小学教学楼建设工程,全区所有小学实现了“班班通”计算机联网。是年全区预算内学生公用经费达到生均40元/年,比上年增长566.67%。为进一步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入学,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和完善中小学贫困学生助学金制度的通知》和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助学金管理办法》以及其他有关规定,青岛市财政局、青岛市教育局联合制定了《青岛市农村中小学困难家庭学生入学救助办法》,四方区、市北区结合区情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按照保证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的要求,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确保于每年的3月和9月底之前完成救助金的发放工作,确实解决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
2006~2007年,市北区、四方区财政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充分整合市、区两级、预算内外各项财政资金,发放教育系统财政供养人员规范性补贴,补发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2005年部分规范性补贴。2006年,市北区教育经费增幅达58.6%,主要用于兑现教育系统政策性支出。2007年,四方区财政局全年共投入24864万元,确保全区中小学教师工资调整及规范补贴发放等各项待遇的落实,共安排4834万元用于区中小学校舍改造和教学仪器设备购置,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市、区两级共投入714万元,全面免除辖区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同年,市北区教育事业共投入39276万元,同比增长39.1%。其中:中小学教师工资、津贴补贴财政统发支出31205万元;对26545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754万元;对1066名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加大对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维修经费、教学设备更新费用投入,为5所学校集中供热改造工程支出360万元,重新铺设7处塑胶操场支出178万元,购置764台教学电脑支出306万元。
2008年,四方区投资2890万元,为14所学校改造了取暖设备,为13所学校修缮了校舍,为3所小学铺设了塑胶跑道,为7所中学完善了教学仪器设备,完成全区学校视频监控系统二期工程和防雷设施改造,使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同年,市北区教育事业共投入38648万元,同比增长6.8%。其中:中小学教师工资及办公经费支出32045万元;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课本费777万元;校舍维修和教学设备更新投入2800万元;中小学冬季取暖改造及补助支出550万元;是年起,辖内特殊教育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由原来的120元提高到1100元,同时对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发放了特教补贴。
2009~2011年,市北区、四方区整合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加强中小学基础设施配套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建设与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落实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经费财政投入,发放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2010年,四方区财政局拨付教育经费26261万元,用于发放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及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投入4600万元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及部分学校抗震加固、取暖设施改造。2011年,市北区财政全年教育支出达到62179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7%。其中: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和落实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等各项补助政策投入44063万元,中小学“校安改造工程”投入8266万元,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建设投入1388万元,落实学前教育经费投入3760万元。是年,拨付教育经费39299万元,用于落实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保证教师绩效工资足额发放。其中,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将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由1800元提高至7200元,达到了青岛市统一要求;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追加安排学前教育经费800万元,用于区公办幼儿园建设、扶持普惠民办园、特困家庭学龄前儿童入园补助等,按每生每年350元标准对辖区3600名幼儿进行生均公用经费补贴;加大教育软硬件建设投入,安排教育费附加资金7700万元,为区属中小学仪器设备配备及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提供经费保障;加大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支持力度,安排资金1600万元,专项用于接收进城务工子女人数较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支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同年,四方区投入3709万元,完成部分学校校舍的抗震加固和维修工程。投入4470万元,完成全系统网络升级,更新电脑703台,新建物理探究实验室7个,改造史地教室6个。区内保儿小学、孤山九年制学校、康居公寓小学、河西中学等开工建设。
2013年,市北区加大教育资金投入,规范教育资金管理,确保各项经费落实到位。一是增加教育预算投入。规范预算编制程序,确保教育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区财政共安排教育支出14亿元,占区级财政支出的31.1%,比上年增加1.8亿元,同比增长14.6%。二是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多渠道筹措教育建设经费,加强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费的征收管理,确保所征费用全部用于教育。三是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安排1.9亿元,用于校舍维修改造,更新现代化教学设备;安排1.7亿元,建立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稳定增长机制,落实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用和助学金等教育补助政策。
2015年,市北区财政共安排教育资金17.5亿元,区教育投入同比增长15.9%,主要用于保障在校师生各项人员经费、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财政补助标准、落实义务教育补助政策、中小学校舍改扩建、购置教学设施等方面。同年,区财政安排学前教育专项资金1.2亿元,占全年区级财政支出的2.02%,主要用于学前教育基础建设及装备配备、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资金、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补贴等支出。
市北区持续投入教育资金改善义务教育条件(2015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