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标准偏差是衡量什么的指标

标准偏差是衡量什么的指标

时间:2023-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控制是一个有规律的程序化过程,它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的始末。它是控制工作的中间环节,是发现问题的过程。纠正偏差是控制的关键,体现了执行控制职能的目的。

控制是一个有规律的程序化过程,它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的始末。在组织目标的实施中,不断地在计划与实施结果之间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差距,找出这种差距的原因和制定新的改进措施,就是整个控制过程。控制职能的性质与目的决定,它的步骤遵循计划的逻辑思路:①制定控制标准;②对照标准衡量绩效;③采取纠正行动。

一、建立标准

(一)拟定标准

标准是指一种作为模式或规范而建立起来的测量单位或具体的尺度。控制的第一步是建立一系列切实可行并已被员工接受的绩效标准,以便确定控制的目标和依据,因而拟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管理人员可以对照标准判断绩效和成果。

标准的表现形式很多,大致分为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两大类。标准可以是数量上的,如销售额、利润等;也可以是质量上的,如观众看完广告后的印象。常用的几项标准如下:

1.实物标准

实物标准,或称物理标准,是非货币形式的衡量标准,在耗用原材料、耗费劳动力、提供服务及生产产品的操作层次中通用,这些标准可以反映在任务或工作的数量方面,也可以反映在任务或工作的质量方面。

2.成本标准

成本标准,或称费用标准,是货币形式的衡量标准,它是以货币价值来衡量因作业造成的消耗,即将经营活动中的成本用货币值来表示。在实际工作中,成本标准的水平一般有以下四种:实际平均水平、历史最好水平、理想水平、平均先进水平。

3.收益标准

把货币值用于销售量,即为收益标准,或称销售标准,如人均销售额等。

4.计划标准

计划标准,或称程序标准。凡是连续进行的、由多道工序组成的管理活动或生产技术活动,只要它具有重复发生的性质,就都应当为其制定程序,设定程序标准。如预算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提高销售人员素质的计划等。

5.无形标准

无形标准又称为定性标准,是指既不能以实物量化又不能以货币来衡量的标准,通常衡量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指标都很难量化,属于无形标准。

(二)制定标准的方法

制定标准的方法通常有如下几种:

1.统计计算法

统计性标准,也叫历史性标准,是利用统计方法来确定预期结果,以分析反映企业在各个历史时期经营状况的数据为基础,来为未来活动建立的标准。标准所选择的具体统计数字可能是平均数,也可能是高于或低于中点的一个定点。这种方法常用于拟定与企业经济效益有关的标准,能较好地反映过去的平均水平或一般的水平或状态,为预期未来的行为提供有益的依据。

2.经验估计法

经验估计法,就是根据经验和判断来估计预期结果,根据评估建立标准。人们有时缺乏对历史数据的积累,而主管人员的经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它实际上反映了一种价值判断。

3.工程(工作)方法

工程(工作)方法就是工程标准,是通过对工作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并以准确的技术参数和实测的数据为基础来制定的。它既不利用现成的历史数据,也不依靠管理者的经验判断,而是对实际发生的活动进行测量,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可靠标准。

二、衡量实际绩效

控制过程的第二个步骤是衡量、对照及测定实际工作的成绩与标准之间的差异,即衡量实际绩效。衡量实际绩效是依据标准检查工作的实际执行情况,以便与预期的目标相比较。它是控制工作的中间环节,是发现问题的过程。衡量实际绩效的目的是给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为采取纠正措施提供依据。

按照标准来衡量实际绩效的最好办法应当建立在向前看的基础上(即前馈控制),这样可使差错在其实际发生之前就被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避免。富有经验与远见的主管人员常常能预见可能出现的偏差。

但有些工作,其成效是很难精确衡量的,甚至其标准也是难以精确确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尽量要拟定一些可考核的标准,用定量的或定性的有形标准去取代那些无形的、笼统的、往往掺杂着许多主观因素的标准。

衡量实际绩效经常采取的方法有亲自观察、分析报表资料、召开会议、抽样调查等。

三、采取纠正措施

衡量实际绩效之后,应将衡量的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以使各项工作按着计划要求的轨道发展。通过实际绩效与控制标准之间的比较,可以检验两者之间有无偏差。若没有偏差,工作按原计划继续进行;若有偏差,则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纠正偏差是控制的关键,体现了执行控制职能的目的。这一阶段可具体分为三个环节:

(一)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

当偏差产生时,应该对许多可能的原因进行调查,以发现造成这种偏差产生的诸多原因、条件,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主要原因,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从根本上纠正偏差。

(二)纠偏措施

当实际业绩(产出)与计划(预定)的业绩标准发生重大差异时,一定要查出造成偏差的原因,采取特殊有效的行动去纠正这些偏差。

纠偏措施的重要步骤如下:

1.经营阶段

要及时调查造成偏差的原因;决定所需纠偏措施;根据决策,对纠正情况及时予以指导;紧密监督纠偏措施,从而确保它是根据指导的要求得以实行的,并确保其有效性。

2.行政管理阶段

进一步调查重复出现的问题,确定对此负有责任的人为或物质的基本因素;根据情况,采取积极的或消极的惩罚措施;制定创造性计划,防止偏差情况重复出现;认清所处的环境状况,并引入已计划好的措施。

产生偏差的原因不同,因此其纠正方法也不同。这些方法有:改进工作方法、改进组织领导工作、调整或修改原来计划或标准,等等。

(三)纠正行动的时间性

为了提高纠正行动的效率和降低纠正行动的成本,就必须尽可能早、尽可能快地纠正偏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