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改善较慢,农村的吸引力和资源聚集力不强,大量资本和先进技术产业到农村农业发展的政策、管理、服务环境很难配套。由于吉林省新农村产业发展能力较弱,制约农民持续增收,导致城乡居民收人差距越来越大,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尽管城乡居民收人增速在不同程度缩小,但实际差距绝对数仍然在不断扩大。
实现产业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传统城镇化时期是片面强调“城市优先”以牺牲农村经济和农民利益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城镇与农村处于割裂状态,新型城镇化是统筹城乡背景下的城镇化与新农村之间的合理分工,实现产业协调发展,而目前吉林省新农村承载产业发展能力较弱,尚未实现产村相容整合发展,新农村建设更加注重村落外观建设,缺乏对产业总体规划,通过引导聚居整理土地,腾挪产业发展空间,推动产业、居住连片规模化发展能力比较薄弱。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改善较慢,农村的吸引力和资源聚集力不强,大量资本和先进技术产业到农村农业发展的政策、管理、服务环境很难配套。以产业培育为牵引,结合不同地域差异,培育具有农村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成功典型新农村还很少。由于吉林省新农村产业发展能力较弱,制约农民持续增收,导致城乡居民收人差距越来越大,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尽管城乡居民收人增速在不同程度缩小,但实际差距绝对数仍然在不断扩大。2012年城乡居民收人比为2.35∶1,与2006年的2.68∶1相比,增速有所下降,但城乡居民收人绝对额却在扩大,2012年收人差距为11609元,比2006年的收人差距(6133.9元)扩大了近一倍。仅就目前农民收人四项来源来看,短时间根本无法改变这种收人差距越来越大的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