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关于蓝色经济的研究
蓝色经济(blue economy)一词较早出现在1999年10月加拿大魁北克省举办的一个名为“蓝色经济与圣劳伦斯发展”的论坛[1]。该论坛的主题是为了推动“蓝色经济”发展领域的投资,这其中不仅包括水上航运、游客远足、邮轮巡游,还包括海洋运输及环境保护等在内。之后,国外许多学者对蓝色经济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Rockefeller[2]认为,从食品到燃料,蓝色经济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很好的见证,特别是从海洋中获取的产品和服务又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由此可以认为,蓝色经济就是海洋经济。2009年6月举行的美国国会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局长Lubchenco博士提出了“基于海洋具有经济与环境可持续性、充满生机的经济活动”的概念,并将其归纳为“Blue-Green Economy(蓝—绿经济)”一词。2008年,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3](CSIRO)进行了一个关于蓝色的研究项目,在其研究报告中提出了“蓝色GDP”的概念,这里的“蓝色GDP”是强调在发展以海洋为基础的多元化产业的同时,应融入社会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韩国海洋战略专家黄起亨研究员则认为“蓝色经济”是一种“与海洋科技创新密切相关,并基于海洋的新型绿色经济体系,其发展隐含着一种增长引擎,可以推动海洋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并确保人类社会的持续生存”[4]。国际海洋研究所所长贝楠博士2012年在天津举办的第二届亚太蓝色经济论坛上将“蓝色经济”描述为:以可持续的方式来利用海洋资源,并与海洋和谐共处的经济活动,是一种向人—海共存关系的过渡,既包括商品与服务的提供,也包括维护人类财产与生命安全,为子孙后代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权利和保障[5]。
(二)国内关于蓝色经济的研究
国内“蓝色经济”主要是指海洋经济,众所周知,海洋最基本的属性就是“蓝色”。早期所说的“蓝色国土”和“蓝色产业”[6]以及后来的“蓝色经济”[7],都是“海洋”、“海洋产业”及“海洋经济”的代名词,主要是从海洋直观的颜色来加以描述。
张开城[8]在2008年9月提出了“蓝色产业带”的概念,但仅仅停留在概念上,没有提升到区域内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的决策层面。2009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山东考察时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自此,“蓝色经济”和“蓝色经济区”的概念才上升到战略高度,也才开始引起国内学界及地方政府的关注和研究。
虽然中国蓝色经济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初步构建起相对完善的蓝色经济理论体系(孙吉亭,2009,2011;郑贵斌,2014;韩立民,2009,2010,2013),但从世界角度看,中国学者的研究过度集中于中国自身,忽略了中国蓝色经济在全球蓝色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导致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之后全球蓝色经济发展中中国蓝色经济的国际话语权薄弱和影响力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