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洋科研力量雄厚
青岛市的海洋科研力量在全国沿海城市中独占鳌头。拥有包括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内的20多家海洋科研与教学机构,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多个技术开发中心。青岛市从事海洋管理、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观测实验、海洋教育等的专业人员近1万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 700多人,占到全国的近30%,海洋人才密集程度在全国领先。
(二)海洋科技创新基地体系比较完善
青岛市海洋科研、教育机构及企业中已建成部委级重点实验室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1家。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于2009年初正式开工建设,计划利用5~10年的时间,打造成为世界第七大国家级海洋科学研究中心。青岛市各类海洋科学考察船共20余艘,其中有7艘是1 000吨级以上的远洋科学考察船,代表国家水平的4 000吨级现代化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目获国家批准立项建设。海洋科学观测台站11处,其中国家级1处、部委级6处;建有科学数据库12个,种质资源库5个,样品标本馆(库、室)7个;还拥有海藻加工、海洋药物、海洋生化制品、水产饲料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海洋药物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为青岛市海洋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海洋科学研究学科覆盖面广
青岛市海洋科学研究几乎涉及海洋基础学科所有方面,拥有海洋科学和水产两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及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及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等11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整体水平国内领先。海洋技术研发基础较好,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环境保护技术、海洋防腐防污技术、海洋观测与环境预报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装备与技术等发展潜力较大。
但是,从青岛市海洋技术研发力量的整体分布来看,在海洋技术领域尚不具有基础研究同等的优势地位,具体表现是,研究力量的学科分布严重失衡,尚未形成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配套的海洋科技支撑体系。海洋生物领域占有青岛市近七成的研发力量,而新型海水综合开发、海洋船舶设计、海洋地质、海洋能源利用、海洋工程等领域的科研力量相对薄弱。
(四)海洋科技成果斐然
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监测技术、海洋油气及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领域涌现一批重要科研成果。由管华诗院士,唐启升、侯宝荣院士分别主持完成的海洋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青岛市在物理海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腐蚀与防护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20余项。青岛市承担的“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计划、海洋局公益性行业专项等国家级项目总量超过全国总量的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