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 创新绩效概念
创新的概念最先由Schumpeter在其1912年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强调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这些新组合包括:创造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或新的商业方式;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取得或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给来源;实现任何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或企业重组。由于创新研究的研究领域、研究目的、研究视角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相应的创新绩效也包含了不同内涵。关于创新绩效的分类见表2.9。
表2.9 创新绩效类型
续表
资料来源:王立生.社会资本、吸收能力对知识获取和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7.
2.6.2 突破性创新概念
关于突破性创新的英文专用词语,学术界比较认同的主要为“breakthough innovation”和“radical innovation”(例如Song&Di,2008;Tellis等,2009;陈劲,2002;张洪石,2005;秦剑,2009、2010、2012等)。Abernathy和Utterback(1978)最早提出了有关突破性创新的理论与概念,此后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以及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现状,对突破性创新的内涵与概念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挖掘与发展。Henderson和Clark(1990)在对技术创新分类比较中,认为突破性创新主要是指通过开发全新的科学技术来替代现有技术,这种创新将使产品架构发生彻底的改变,甚至能挖掘出全新的市场或产业。Vadim(2000)则认为突破性创新是导致产品(服务)拥有一种全新的性能特征,或是质量与性能获得大幅提升,甚至出现一种新产品的一类创新。国内学者张洪石(2005)将突破性创新定义为使产品性能指标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对当前市场规则和竞争状态产生巨大影响,会带来市场结构调整、产业重新洗牌等一类的创新。
关于突破性创新的内涵,Kotelnikov(2000)在对突破性创新的定义中指出突破性创新虽然也借鉴于已有技术,但它却能使产品性能的各种指标或主要指标发生巨大变化,甚至演变为一种全新的产品。这种创新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现有产品的成本,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或产业,改变市场或所处行业的现状。Leifer(2000)在对突破性创新的研究中,总结了突破性创新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使现有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至少30%;使产品现有性能指标大幅提升,提升幅度达到5倍以上;使产品具有一系列全新的性能。陈劲(2005)则将突破性创新描述为脱离行业现有主流顾客需求,针对市场潜在需求而进行的一种创新,这种创新在开始阶段可能得不到主流顾客的认可,但前景广阔。由于突破性创新与现有技术有较大差异,成功的突破性创新技术有可能会改变现有技术的发展路线。
综合已有研究关于企业突破性创新的界定,能够看出虽然关于企业突破性创新概念的描述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中也存在很多共同点,即突破性创新会对产品性能、市场竞争、产业版图产生巨大影响。综合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突破性创新主要是指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大幅升级,使产品(服务)的主要性能指标发生重大改变,甚至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产品,对市场竞争状态、产业结构造成重大冲击的高层次创新模式。
2.6.3 突破性创新类型
目前关于突破性创新类型的研究还比较少,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是Leifer等(2000)基于市场和技术标准对突破性创新进行的分类以及Tushman和David(1986)和Utterback(1994)基于实证研究角度所进行的分类。
Leifer等(2000)通过长达6年时间对通用电气等11家公司的突破性项目跟踪研究,以技术演化和市场应用为标准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类型进行了划分。他们认为突破性创新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基于现有技术或市场的突破性创新,这类创新主要是为更好满足企业现有顾客发展的需求,通过研发一种全新的工艺或产品来代替已有的技术或产品,帮助企业更好地保持现有市场。第二种是与已有业务相关的全新业务的突破性创新,这类创新主要是企业在已有的一系列业务基础上,借助现有业务开拓出一个全新的业务单元。第三种是公司发展规划外的突破性创新,这种突破性创新是企业在发展中没有预期的,能够开辟一个“蓝海”市场,对企业影响巨大,能够为企业创造出巨大的机遇,当然这种创新的不确定性也最强。
Tushman等(1986)和Utterback(1994)基于研究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实证分析与企业访谈结果,认为突破性创新主要是由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构成。其中产品突破性创新主要是指开发出一种能够显著改善产品主要性能指标,甚至创造出全新产品的突破性创新。过程创新主要是针对产品生产技术或流程而进行的创新,这种创新能够显著降低产品成本。Tushman等人的分类法为对突破性创新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
2.6.4 突破性创新管理
突破性创新具有极强不确定性与对原有技术和经验的摒弃性,这就导致突破性创新管理成了企业实施突破性创新策略的一大难题。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偶然事件,企业可以很好地进行“例外管理”,但是突破性创新本身的特点就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其必然事件,传统的对不确定性进行“例外管理”并不一定适合于开展突破性创新(张洪石,2005)。
Leifer等(2000)在跟踪研究美国12家实施突破性创新的企业基础上,总结出了企业在管理突破性创新时需要关注的事项:(1)突破性创新实施过程中不确定性的降低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它不会随着项目的进行而减弱。(2)开展突破性创新的企业必须具有应对资源、技术、市场和组织方面所存在的极强不确定性的管理能力。(3)突破性创新实施过程中各阶段、各项目之间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存在一种交互关系,彼此影响。(4)对项目中断的处理重要性要大于降低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在长达6年关于突破性创新的案例研究中,Leifer等人进一步总结出了进行突破性创新管理的7大挑战以及相应的管理对策。这7大挑战以及相应策略主要为:(1)创新前期的“模糊前端”所收集的各种构想和创意。在新产品开发的“模糊前端”,企业会收集到大量的富有创意的构想,这些构想将对项目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却需要花费企业很大的时间、资金等资源去处理。企业的应对策略主要为尽可能搜集卓越的创意,提升自己识别优秀创意的能力,同时开发出与这些优秀创意相辅助的各种管理实施办法。(2)突破性项目研发中的管理。对此企业应招募好适合于进行该项目的各种人员,尽可能地预测各种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并提前制定好应对措施,以及有效地开展部门互动,提升组织学习能力。(3)新市场的研究。针对突破性创新所面对的市场进行研究,要求企业深入分析项目在市场中的前景,研究如何更好地打开市场。(4)商业模式的探索。针对不同的项目企业应细分各阶段、各组成部分的重要性,确定项目外包部分,优化配置企业有限的资源。(5)资源与能力不匹配的应对。突破性创新对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企业应充分利用其所处社会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协调好企业内部资源。(6)新项目进入实际运营阶段的挑战。为使突破性项目研发顺利推进,企业应充分衡量项目实际运营中的各种问题,在组织构建、人员配置、资源分配方面做好准备,并组织好内部学习活动,使项目得以顺利进入实施阶段。(7)培育开展突破性创新的能力,并构建相应的管理体制。为有效开展突破性创新,企业首先应在人员招募配置上进行良好的协调,构建适合于创新的研发团队,并构建合理的激励薪酬措施。
Leifer的突破性创新管理挑战及能力分析框架,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可与引用,我国学者张洪石(2005)在对突破性创新动因与组织模式的研究中,秦剑(2009)研究跨国公司在华资源配置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时,均引用或采用了这一框架进行案例分析。Leifer等(2000)通过微观的层次详细总结研究突破性创新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对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开展突破性创新的公司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2.6.5 KIBS中小企业与突破性创新关系
Ali(1994)研究发现大型企业相对于中小企业拥有研发经费充足、规模经济和技术实力雄厚的优势,更有利于开展突破性创新。Chandy和Gerard(2000)的研究指出大型企业往往拥有较大的市场力量和丰富的顾客知识,更有利于发现突破性创新的商机。由于突破性创新具有的市场、技术和组织等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各项能力与资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自身资源匮乏的中小企业是否适合开展突破性创新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和实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但是大量的研究发现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在开展突破性创新时也有其独特的优势。Hewitt和Roper(2000)在对英国39个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分析中,发现中小企业在开展突破性创新时所遇到的组织结构障碍和企业战略阻碍较小,更有利于开展突破性创新。Abernathy和Utterback(1978)研究发现市场主导企业在开展突破性创新时绩效往往会下滑。我国学者薛红志和张玉利(2007)在研究互补性资产与既有企业突破性创新关系时发现既有企业在进行和适应突破性创新时,往往会比新进入企业面临更多的困难。
此外,总结已有研究可以发现,突破性创新往往更适合于那些具有高知识密集、高创新性特征的行业。秦辉和傅梅烂(2005)研究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不同创新类别上对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的选择策略。梅德强和龙勇(2012)通过对我国164例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调研数据分析,检验创业能力、创新类型和融资方式之间的关系。张洪石和付玉秀(2005)通过对350家高新技术企业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验证了各个环境因素对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的不同影响。潘松挺和郑亚莉(2011)以273家覆盖大型和中小型,涉及商贸、通讯等多个行业的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创新网络关系强度对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的影响。
KIBS中小企业往往处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意识强,创新资源丰富,具有开展突破性创新的独特技术和知识优势。KIBS中小企业拥有对市场变化适应性强、机制灵活等特点,非常适合开展突破性创新。同时突破性创新可以帮助企业开辟出一片蓝海市场,是KIBS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大型企业博弈的一个有效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