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省海洋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的优势

浙江省海洋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的优势

时间:2023-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经济优势浙江省作为海洋大省,丰富的资源条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实的资源保障。海洋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强大也为海洋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杭州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20%,也是全省最高的地区。

一、经济优势

浙江省作为海洋大省,丰富的资源条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实的资源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经济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主要经济指标高居全国领先水平,社会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闻名中外的“浙江模式”是对浙江几十年经济发展的高度总结,也是其他省份争相效仿的经济发展方式。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浙江省大力实施科技兴海的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为建设“文化强省”“海上浙江”奠定了良好基础,是浙江省发展海洋文化创意旅游的一股重要推动力,可以为海洋文化创意旅游的长远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这也是浙江省在发展海洋文化创意旅游方面相对于其他省份的比较优势之一。

(一)经济总量大,产业结构优

在“十二五”规划实施发展的新阶段,浙江省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观,稳定地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战略”两个社会发展的总战略,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经济发展环境,始终坚持“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方针,着力促进社会发展,抓住经济转型的机遇,充分重视惠民工作,全省经济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潮中实现了平稳增长,经济增长逐渐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经济结构明显优化。2012年,浙江省全年生产总值34606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8.0%,GDP总量位居全国第四,次于广东省、江苏省和山东省。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31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624亿元,分别增长2.0%、7.3%和9.3%;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4.9∶ 51.2∶43.9调整为4.8∶50.0∶45.2;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对全省GDP的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7.7%和51.1%,浙江省经济发展呈现出由第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的经济增长格局,其中,第三产业的经济贡献率已经超过第一、二产业经济贡献率的综合,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海洋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强大也为海洋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见图5-1、图5-2)。

图5-1 2007—2012年浙江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图5-2 2012年浙江省第一、二、三产业经济贡献率

(二)人均收入高,消费潜力大

伴随着省内生产总值的平稳增长,浙江省居民收入水平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收入都有所增加。2012年,浙江省人均GDP为63266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022美元),比上年增长7.7%,远远超过全国GDP平均增长水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5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552元,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分别比上一年实际增长了9.2%和8.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1%,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7%,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30613元,比上年增加3330元,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12787元,比上年增加1234元,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545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08元,实际增长3.5%,城镇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为2997元,占总消费性支出的13.9%,比上年增长0.2%。浙江省的消费经济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文化类消费逐渐在居民的整个消费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见表5-2)。

表5-2 2008—2012年浙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消费性支出、文教娱乐支出情况

另外,浙江省的县域经济特别发达,私企市场活跃,人均收入水平高。在2012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评价中,浙江省进入全国百强县的有慈溪市、绍兴县、义乌市、余姚市、诸暨市、乐清市、温岭市、富阳市、瑞安市、上虞市、海宁市、永康市、玉环县、宁海县、象山县、奉化市等20个县(市),在数量上位居全国第一。

(三)市场资金充足,文化、科教产业投资旺、效益好

2011—2012年国务院确立了“全国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要占GDP比例4%”的目标。按照“分省核定任务,分年考核评价”的财政教育投入实施办法,浙江省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要占当年公共财政支出的21%,这个比例是全国最高的。2012年,浙江省共计投入1200亿元用于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的支出,比2011年增长19.6%,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3.47%;其中,财政科技拨款166亿元,比2011年增长15.3%,占财政支出3.99%;财政教育支出达877.86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21.09%,是浙江省2012年度公共财政的最大支出。资金的有效注入带来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得到显著提高;2012年,浙江省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581.72亿元,占GDP比重的4.56%。其中,文化产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06.30亿元,占44.7%;文化产品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60.73亿元,占总量的10.2%;文化服务业增加值714.69亿元,占总量的45.2%(见表5-3)。

表5-3 2010—2012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情况(单位:亿元)

杭州作为浙江省的文化经济政治中心,经济最发达,文化产业最繁荣,文化产业的经济贡献率也最大。2012年,杭州市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83.58亿元,占全省总量的30.6%,位居浙江省第一位;宁波市和金华市,实现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73.95亿元和162.88亿元,省内排名分别为第二、三位。杭州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20%,也是全省最高的地区。第二名为金华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01%(见表5-4)。

表5-4 2012年浙江省各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情况

在全国范围内,2012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超过500亿元的有江苏、广东、北京、山东、浙江和上海6个省(市),共支出6009.9亿元,占全国经费总支出的58.4%(见表5-5)。浙江省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在各省市区中居第5位,高达722.59亿元,比2011年增加109.66亿元,增幅为17.9%;R&D经费投入强度(即R&D经费支出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同比提高0.18个百分点;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在浙江省内,杭州、宁波、绍兴、嘉兴这4个城市的R&D经费投入超过50亿元。

表5-5 2012年全国各地区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四)资金保障充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完善

经过从2000年到2012年这10多年的发展,浙江省的高等教育已由一个教育弱小省份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大省,海洋高等教育也获得了同步发展;海洋科技教育力量已初具规模,在涉海学科和专业上有了一定的积累。拥有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和浙江大学、浙江省海洋科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中心、浙江海洋学院等一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海洋科技教育实力越来越强。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提供的数据:截至2012年,浙江省已有涉海高等学校19所,省部级涉海重点学科9个,其中,省重中之重的学科有4个,涉海一级博士点4个,涉海一级硕士点13个,拥有涉海两院院士2人,正高资格的涉海教师230多人,海洋本科、专科专业点数居全国第2位,拥有海洋类专业在校生4200多名,海洋类教育结构不断优化,专业布局日趋合理。这些学校机构培养的相关专业人才会是未来浙江海洋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的主力军,为海洋文化创意旅游创造智力保障。

(五)海洋产业基础雄厚

2012年,宁波市海洋总产值高达3972.7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9.57%;实现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043.1亿元,比上年增长9%,海洋生产总值占整个宁波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6%,占浙江省GDP的比重达到21.5%。其中,海洋第一产业保持平稳增长,海洋第二产业增长稳定,海洋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70.2亿元,比上年增长7.5%;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366.8亿元,比上年增长8.5%。截至2012年,宁波市在海域海岛的保护性开发,汽车、钢铁、能源等临港产业方面努力按照“建设浙江省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的基本要求,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合理推进,已经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海洋经济总量得到不断壮大,一些海洋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例如海洋生物制药业和海洋金融保险业等新兴产业,其中海洋金融保险在2012年的增加值达98亿元,位居海洋产业前三强。宁波市的“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杭州湾产业集聚区、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象山“两区”、海洽会等独具宁波海洋特色项目的持续推进,成为促进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有效驱动力。

2012年,舟山市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出195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1%;海洋经济增加值5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8.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市渔业总产值14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实现渔业增加值73.56亿元,渔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88.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2012年,舟山市被国家确定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全市规模以上临港工业实现总产值966.42亿元,比上年增长9.2%,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2%,临港工业蓬勃发展。舟山市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港航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鼠浪湖矿石码头、黄泽山石油储运码头、光汇油品储运交易等港航物流项目都在开工建设中,未来舟山将形成更加密集、辐射范围更广的海洋交通网。在积极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中,舟山市大力实施“四大提升工程”,海洋旅游形势总体向好;2012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771.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6.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6%和13.3%。风力发电、海水淡化、海水综合利用、滩涂围垦等新兴产业项目在舟山海洋发展工作中不断被推进。目前建在衢山、岑港、长白等地的风力发电场已经陆续投产,规模以上风力发电场年发电量1.93亿千瓦时。

浙江省港口航道资源丰富,数量多,质量好,分布均匀,大中小配套,各地港口资源所具有的各种功能比较齐全,港口群基本形成,港航布局逐步优化。目前,宁波—舟山港已经基本实现统一品牌、统一规划,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平凉潭铁矿石中转码头等联合建设项目已经展开。以宁波—舟山港为基础,以宁波港集团为核心,通过对嘉兴、温州、台州等港口码头项目的合资建设、合作运营,全省港口联盟建设雏形已现。航运业发展迅速,临港产业规模壮大。优越的港口航道资源,发达的腹地经济,使浙江省的港口海运业较为发达。而且,随着宁波保税区、宁波保税物流园区、宁波东部新城航运服务集聚区、梅山保税港区等航运服务功能平台建设的有序展开,为提高港口综合竞争能力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近年来,浙江临港产业的种类与规模不断壮大,海水利用、海洋生物、海洋旅游、海洋能源等临港新兴产业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临港产业发展的新亮点。[1]《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计划打造的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现代海洋渔业四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已初见雏形。

二、资源优势

在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战略之前,浙江省“蓝色浙江,海洋大省”的形象一直都是被忽略的。但实际上浙江省有26万km2的海域面积,是陆域面积的2.56倍;浙江省拥有3061个岛屿,占全国岛屿总数的47%;总长6500km的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雄居全国第一,其中333km是10m以上的深水岸线,“港、渔、景、油、气”资源得天独厚。“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2]海洋文化包罗万象,人类缘于海洋,因由海洋而生成和创造的文化都属于海洋文化;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如人们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海洋文化中崇尚力量的品格,崇尚自由的天性,其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其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开创意识,都比内陆文化更富有开放性、外向性、兼容性、冒险性、神秘性、开拓性、原创性和进取精神。浙江省海域面积广阔,海洋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主要表现如下:

(1)海洋商业文化。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时代,宁波先民就已经由陆地向海洋迈进,在唐、宋、元、明时期,宁波港更成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遗址、遗物众多,影响面颇广,如在日本故都奈良市的正仓院藏有从明州港海路运去的丝绸织物、青瓷等文物,以及建于西晋的天童禅寺和阿育王寺、唐代作航标的天封塔、清代的天主教堂等20余处遗存和遗址及发掘的大量文物。

(2)海洋军事文化。浙江省现存的海防遗存以明代海防为主,类型系列比较齐全,卫、所、巡检司、兵寨、关、望台、烽火台等各类型均有。象山县是海防遗址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卫、所、“烽堠”、“炮台”等军事设施随处可见,大约占我省海防遗存总量的三分之二。镇海是海防遗址价值最高的地区,素有“浙东门户”“海天雄镇”之称,是东南沿海抗击外敌入侵的军事战略要地,在400多年间,历经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等战争,留下了十分丰富珍贵的海防遗迹。

(3)海洋民俗文化。与海相伴,靠海为生的劳作方式,深深地影响着沿海人民的生活观念和心理特征,也形成了渔区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岱山的渔歌号子以旋律粗犷豪放、节奏欢快和谐著称,祭奠大海也再现了古代渔民祭海的盛大场景和海洋文化的博大精深。石浦的渔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如鱼灯会、渔民秧歌等,每年的开渔节更成为展示渔区民俗的盛大庆典,其中最具震撼力和影响力的要数开船仪式和祭海仪式。

(4)海洋饮食文化。浙江省港湾浅海及滩涂面积辽阔,为牡蛎、毛蚶等众多特色小海鲜的繁衍生长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黄鱼、鲳鱼、梭子蟹等更是声名远扬。这些海鲜美食逐渐形成了以原色原形、原汁原味为主要特色的烹饪风格,海鲜菜肴体系也日臻完整。选料上务求“绿色”、精细、鲜活,烹制上炒、炸、烩、熘、蒸、烧等手法多样,装盘和取名上也颇有讲究,如“丰收螺号”、“海中花”等菜肴。

(5)海洋信仰文化。浙江是除了福建、广东以外,信奉妈祖比较集中与兴盛的地方,妈祖庙、天妃宫、天后宫、娘娘宫等遍布沿海各地,东门岛渔民在每年农历六月廿八都要举行妈祖赛会。舟山的道教、佛教、基督教等三大宗教以及众多的航海保护神,如洋山大帝、泗洲大圣、妈祖、财伯公等,如此众神共处同一蓝天下,形成了舟山独特的宗教景观。

这些种类齐全、地域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资源,都可以作为海洋文化创意旅游创作的知识要素,为浙江海洋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搭建了广阔的取材空间,对建设完善的海洋文化创意旅游产品体系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三、区位优势

浙江沿海和海岛地区位于我国T字形经济带龙头的南翼和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海域位于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毗邻台海,是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是我国沿海通道纵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三角地区与海峡两岸的联结纽带。经国务院审批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南部,南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临太平洋,西连长江流域和内陆地区,区域内外交通联系便利,紧邻国际航运战略通道,具有深化国内外区域合作、加快开发开放的先天区位优势条件。

(一)地理区位优势

浙江北承长三角、南接海峡西岸经济区,西连长江流域和广袤内陆,东边则直面太平洋,且紧靠国际航运战略通道,在中国地理位置上“濒江临海、承东启西、接南济北”,这样的区位,搞好海洋经济区位优势尽享。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推进使沿海港口物流、战略物资储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使杭州湾城市群有机相连,沪杭、杭宁、杭长等城际高铁建设及其与台湾航线的开辟,使浙江与台湾、珠三角地区和沪苏闽皖赣等周边省市联系更加紧密,对中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此外,舟山还是中国最大的群岛市,也是我国大陆唯一直接深入太平洋的战略要冲。浙江海岸线全国最长;可建万吨以上泊位的深水海岸线长506km,占全国的三成多,尤其宁波—舟山港域,是中国建设世界级深水港群的最佳选址;海岛数量3061个,约占全国的四成;舟山渔场是全球四大渔场之一,可捕捞量全国第一;潮汐能、波浪能、洋流能、温差能浙江统统都有,仅蕴含的潮汐能就占全国的四成,可供开发的海洋能居全国首位;东海石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浙江海域。

(二)经济区位优势

浙江省虽然地域面积相对较小,却拥有广袤海洋,26万km2的海域是陆地面积的两倍多,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浙江经济各项指标都位居全国前列;不仅如此,浙江省还拥有发展海洋经济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陆域经济基础。浙江省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竞争力最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最大的长三角区域,身处全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的南端,具有独特的经济区位优势。长三角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和最有潜力的地区。作为长三角港口群的直接腹地,浙江省基础设施良好、工业发达、工业门类齐全、人才素质和科研水平相对较高,人口密集且需求旺盛,交通运输系统完善等等,是中国大陆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发达的特色块状经济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已经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初步专业化经济优势,正处于加速集聚、提升发展阶段,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提供了坚实基础。而通过东部海岸线、长江流域以及长三角区域的延伸,浙江省港口群的间接腹地非常广阔。腹地越宽广,经济越发达,货源就越充足,浙江省的港口发展就更加具有竞争力。

随着上海建设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中心步伐的不断加快,其巨大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将直接推动长三角地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长三角内部来说,在与中心城市上海的经济联系中,浙江面临大海,具有独特的海洋优势,这对发展海洋经济、外向型经济、临港工业和物流产业等大有裨益。过去许多阻碍浙江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地理因素正在消失,一些区位因素中的新优势正在成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比如跨海大桥的通车,使浙江与上海的经济距离大大缩短,加深了两地的经贸人员往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崛起的过程。在这一城市化进程中,会伴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根据国际惯例,在一个城市群中,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之间,制造业将得到蓬勃发展。这对地处长三角南翼、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浙江,打造海洋文化创意旅游品牌基地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创新氛围。

(三)交通区位优势

2012年底,在公路方面,浙江省的台金东延段、宁波绕城东段、绍诸等三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嘉绍通道、钱江通道、象山港大桥、云景高速、龙庆高速、之江大桥、杭长高速湖州段等项目扎实推进,10个国、省道干线公路项目圆满完成;新改建44个公路客运站场;省、市两级31个重点物流基地实施新建、续建项目53个,累计完成年度投资21.8亿元;ETC车道覆盖率超过50%,用户规模扩大到8.6万户。浙江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1.4万km,比上年增加1774km,增长1.6%;其中高速公路3618km,比上年增加118km;一级公路4903km,增加338km;二级公路9447km,增加223km;二级以上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15.8%,提高0.4个百分点。行政村公路通达率和通.率均达99.5%。2012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行量3.25亿辆次,日均88.9万辆次,比上年增长5.9%。其中,货车通行9509万辆次,日均26万辆次,占总通行量的29.2%。

港航方面,目前,已经建成大榭实华二期45万吨原油码头、平凉潭武港矿石中转码头等14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和条帚门15万吨级航道整治项目,鼠浪湖矿石中转项目、长湖申线改造、湖嘉申线嘉兴段等项目稳步推进。浙江省码头泊位达到5896个(沿海1114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73个;内河通航里程达到9708km,其中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1321km。

机场方面,温州机场新国际候机楼建成启用,杭州机场二期扩建、温州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工程顺利推进。在内河航运方面,京杭运河改造、衢江航道整治、瓯江航道整治等一批干线航道项目纷纷加快步伐。

航运产业方面,水运运力快速增长,总规模达到2065万载重吨,其中沿海万吨以上船舶运力比重超过1/2;有7个项目(单位)被列为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首批试点项目(单位),宁波—华东地区集装箱运输列为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示范项目。

随着一大批运输线路的建设:如杭新景高速公路建德至开化段、温州绕城高速西南线项目、富春江船闸扩建工程、衢江安仁铺枢纽动工建设,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龙浦高速公路、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宽、宁波—舟山港东霍山锚地、温州港状元岙港区化工码头、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台州港头门港区、京杭运河改造、杭平申线航道等项目,浙江省公路结构优化,海洋运输能力显著提高,交通通行能力大大提升,交通网辐射范围的扩大大大增强了浙江省的可进入性和省内交通周转能力;加速了创意人员的流通和资金流的市场进驻速度,为海洋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在浙江省内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四、制度优势

浙江省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相对全国其他省市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省内已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比较完善,确立了开放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新的分配制度框架已经形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为浙江省的经济结构转型、助力海洋文化创意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发祥地,在全国较早进行了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资源环境有偿使用等方面的改革,经过多年发展,已基本形成高效、规范的市场机制。浙江省还是最早一批在中国开展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山海协作、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等改革的省份之一,较早地推进了要素市场化配置、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等改革,市场化水平居全国前列,形成了充满创新活力的体制基础,为推进海陆统筹和海洋产业集聚与结构优化奠定了扎实基础。民营经济发达,投资海洋产业的积极性较高,海洋经济发展的动力强劲。充满活力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成长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体制富有活力,海洋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为浙江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以及充足的资金保障,有助于海洋创意旅游的创新和产业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一直都是浙江省经济体中最具潜力的一匹黑马,民营经济的逐渐强大活跃了整个省份的市场经济。2004年至2010年,浙江省生产总值从11649亿元增加到27722亿元,增量的60%来自民营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4115亿元增加到10397亿元,增量的46%来自民营企业;限额以上投资从5384亿元增加到11542亿元,增量的61%来自民间投资;外贸出口从581亿美元增加到1800亿美元,增量的66%来自民营企业。强大的民营经济体为发展浙江海洋文化创意旅游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目前,浙江省共有规模以上民营文化企业4万余家,投资总规模达到1300亿元以上,吸纳就业人员50万余人,已经形成一批在全国或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民营文化龙头企业,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约有7家企业上市。“演艺第一股”宋城集团、“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电影第一股”华谊兄弟皆出自浙江。这些民营文化龙头企业正越来越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领跑者。尤其是在影视和动漫产业,已居全国前列。2010年全省完成电影33部,同比增长58%;完成电视剧43部1500集,同比增长60%,位居全国第2位,仅次于北京。2010年新发展影视制作公司120家,新增注册资金13亿元,全省共有影视节目制作机构614家,总注册资金44.7亿元,数量居全国第3位,其中民营影视企业占91.5%以上。2010年全省原创动画产量4.5万分钟,居全国第二。2010年,全国原创电视动画片生产企业前10位中,浙江就占5席,其中中南卡通被认定为全国重点动漫企业,动漫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在民营资金进入文化产业过程中,浙江各地形成了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区块。如杭州的动漫创意产业区块、宁波的文具和古旧家具产业区块、台州工艺品产业区块、宁海的文具产业区块、云和的木制玩具产业区块、德清“音乐谷”等,为文化创意旅游在浙江省的发展壮大奠定了浓郁的发展氛围和培育基地。[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