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洋文化创意与旅游发展的融合度不高
与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和当前日益增长的旅游市场需求相比,浙江省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还不够深入,存在一定的障碍因素。
(一)文化旅游项目缺乏创意
缺乏创意是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文化旅游是一项充满憧憬、创意的文化活动,但目前浙江省内缺乏把文化遗产等一些“死”的东西转变为游客喜闻乐见、愿意体验“活”的产品的创意;缺乏对文化遗产进行产品转化的包装和创意;缺乏在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等法规下做好保护与开发的创意。要想把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地融合起来,最需要的是用创新的思路和创意的理念指导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方向,挖掘、整合和激活浙江旅游资源的“文化之魂”,而不是通过复古和再造来实现对本地人文历史的重新认知和认同。浙江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河姆渡文化、古都文化、山水文化、海洋文化、茶文化等共同构筑了浙东文化的厚重和多元,但浙江直观地展示地域特色、反映文化旅游资源的高层次创意项目匮乏。
(二)规划中旅游与文化融合观念弱
虽然目前浙江省在旅游规划编制上已经注意到了文化、旅游二者的融合发展问题,但是重视的程度、规划的深度、提升的高度相对来说还不够。这突出表现为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战略考虑和架构设计,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开发缺乏应有的力度。如乐清仙溪南阁历史文化保护区,不仅有国家级文保单位南阁牌楼群,还有尚书第台门、章纶墓和章玄应墓、笃忠堂、洗砚池、读书岩和遍布村内的古民居、古街道及南阁民堡城墙城门等,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但在《乐清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其发展地位未得到突出,目前也没有具体的旅游开发阶段性和长远发展规划。由于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政策缺乏等多方面原因,各类已编制的旅游及景区(点)发展规划总体停留在书面阶段,落实不够。如《乐清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有关产业旅游和商务旅游方面,规划了“温州模式”产业游、“海上牧场”农业观光游、象阳雕刻艺术文化游等,多年来基本没有落实。同时,一些历史文物古迹虽有保护性规划,却执行不力。如南阁牌楼群,近年来仍有一些居民在牌楼旁擅自拆旧建新,破坏了牌楼群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脉络。
二、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文化创意旅游规模较小
海洋旅游产品是旅游产品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是以海洋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依托向旅游者提供用以满足旅游活动需求的有形实体和无形服务的总和。尽管浙江省海洋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海洋旅游产品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海洋旅游产品类型单一,可替代性较强,除了观光度假等几个常规旅游项目开发得较好外,浙江省其他相关旅游产品的优势并未明显发挥出来;尤其是专项和特种旅游项目相对缺乏,即使有的项目开发得比较好,但由于沿海地区海洋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海滨风景旅游资源共性大差异性小,所以在全国范围内也缺乏独特性和竞争力。其次,专项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滞后,与其他沿海省市相比浙江省海洋旅游产品中可供游客参与的娱乐项目少,体育、探险等项目缺乏,大多只是走马观花式游览,缺乏高消费旅游项目,难以留住客人。再次,浙江省海洋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不能满足游客的深度体验要求;最后,海洋旅游产品系列化程度不高,由于浙江省海洋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呈线状分布,而且区域间跨度大,所以各海洋景点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海洋产品开发也尚未形成系列。[3]
由于缺乏恰当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浙江省海洋旅游产品的开发没有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景观中原有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很好展示,致使游客难以领略浙江海洋文化的悠久历史文化和特色风土人情。如各大景点的导游解说词几十年未变,仍以介绍自然造型为主,缺少对景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宣传,未起到人文解读和导游的作用;部分历史名人和山水文化资源虽已出书成册,但缺少宣传与应用,仅成为摆设,鲜为人知;一些景区内的展示中心、演艺中心、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等旅游文化载体,建成后便处于闲置状态或利用率很低,没有发挥应有的文化展示和交流作用。另外,长期以来,门票收入一直占据浙江省海洋旅游年收入的较大比重,对旅游商品重视不够,运作不力,海洋旅游商品开发严重落后于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各景区的纪念品档次低、千篇一律,对能体现浙江各地海洋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内涵的可视性旅游商品、民间工艺品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开发,珍奇海鲜、特色美食等本土传统名优特色商品,没有配合旅游进行规模开发,特色旅游商品街(店)建设屈指可数,海洋文化体验设施和活动的匮乏,致使游客只能“白天看大海、晚上看星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游客的逗留时间和消费量,制约了滨海旅游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出,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作为浙江省海洋旅游发展主要代表地舟山,其海洋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也不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不强。虽然近几年以来,舟山海洋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但与其他产业以及文化市场的需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舟山海洋文化产业单位的规模偏小,还缺乏有较高社会影响力和较大规模的海洋文化产业基地或产业园区,缺少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海洋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现有海洋文化企业的科技含量普遍不高,创意策划、数字设计等高智力、高科技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类具有舟山海洋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也仍处于初级阶段。尽管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相对广东、山东、上海、福建,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偏低,与海洋资源大省不符。海洋产业整体上附加值偏低,呈粗放增长态势,集约化利用率不高,致使可利用海域、岸线等资源急剧减少,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增大。如深水岸线最为丰富的舟山市,已使用和规划使用的岸线占总量的73.5%。资源的消耗量与海洋经济的总量和增长质量之间不成比例。[4]
三、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不顺.
体制问题是制约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障碍。浙江省的文化和旅游分属两个系统,两套人马,分管领导各不同,各自为政,结合不紧密。浙江省的文化艺术团体多为事业单位,与市场接轨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经营能力较差,主动融入旅游的积极性不高,未能为旅游产业发展开辟新途径、注入新活力。另外,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管理部门沟通不足。由于职责不同,文化管理部门更多地从文化建设的角度考虑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如何植入旅游功能认识不够;旅游管理部门专注旅游产业,没有足够的文化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文化和旅游部门缺乏沟通交流,各自只管自我规划,难以形成对相关资源的统一规划和运作。大旅游、大产业要求旅游统一规划,加强资源整合,强化促销,而旅游管理部门触角又无法伸进一些重点景区,行业管理优势开不成产业管理优势。一方面,旅游作为综合性的产业,具有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显著特性,迫切需要构建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格局;另一方面,旅游局要开发旅游资源,但旅游资源都不掌握在自己手上。风景名胜区属建设部门,地质公园属土管部门,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属林业部门,水利景区属水利部门,文保单位属文化部门,寺院道观属宗教部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时,由于旅游局成立迟,位卑权弱。各种审批权、管理权在旅游局成立之前早就被分割完毕了。旅游局要开展工作,存在着“上下沟通难”“横向联系难”“产业扩张难”“寻求支持难”等现实问题。行业管理优势难以发挥形成产业管理优势。
浙江旅游资源丰富,但分属多个部门,部门垄断割据,资源优势形不成产品优势。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旅游开发十分重要的依托资源,具有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的本质属性,理应保护好、管理好。但由于这些资源的主管部门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往往片面强调“保护”,反对旅游开发,结果“手捧金饭碗要饭吃”,不能变资源为产品,也无能力保护好资源。如天台华顶山既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又是国家森林公园,一直以来由华顶国有林场进行保护管理,全场职工100多人,年年负债,至风景旅游管理局成立前,背了500多万元债务,以至于职工基本工资都发放不出,不得不砍伐树木出卖为继,成为天台县一个沉重的包袱。文保单位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浙江是著名的文物之邦,有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7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9处,但文物保护属于社会性事业,一直靠政府财政拨款维持,而每年省政府划拨的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只有1000万元,僧多粥少,杯水车薪,难以解决问题,导致许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任凭风吹雨打,自然损毁。从经济学角度看,风景和文物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未开发前只不过是原材料,只有通过旅游开发才能成为成熟的旅游产品,而旅游产品也只有推向市场才能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由于这些资源的管理部门多是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影响,不懂得市场规律,致使许多丰富而有特色的宝贵资源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从而导致经济效益、管理效能低下。如德清莫干山,紧邻杭州,新中国成立前就是闻名全国的避暑胜地,国民党许多政界要员,上海杜月笙等商贾大亨都在那里建造了别墅,本是很好的旅游产品,但由于管理机制的弊端,旅游业在五年前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微薄的几元门票收入连别墅的基本养护都不能保证,有100多幢别墅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同时“一山多治”,多头管理,还导致职责不清,条条块块矛盾不断发生,管理者人浮于事,吃的是“大锅饭”,拿着国家工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四、高端复合型创意人才缺乏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经济范畴,是脑力劳动的结晶。除了资金、国家政策等支持之外,还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补给;人才的投入,是文化创意旅游获得更强、更快发展的必要条件,决定着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高度和宽度。目前,浙江省文化创意旅游随着中国的时代潮流的步伐正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创意人才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速度和规模却无法满足创意旅游市场的需求和要求。由于人才管理机制不完善,外来人才难引进,现有人才留不住,浙江省严重缺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的创意人才、经营人才和领军人物,尤其是缺乏既熟悉历史文化,又懂旅游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难以形成从策划、引导、管理层面推动发展的核心力量。这严重束缚了浙江省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脚步,制约着浙江省文化创意旅游水平的提高,这将是创意旅游发展道路上必将长期面临的一个难题。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主要是依靠人类的创新能力来发挥其巨大价值。浙江省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的瓶颈之一是相关专业人才的匮乏。现代社会人们的旅游需求日益呈现出复杂化和个性化特点,对旅游产品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海洋文化创意旅游产品从生产到设计、创造、营销等一系列过程中都需要专业从业人员对其进行策划和包装。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相关服务人员的数量保障比其他产业都多,海洋文化创意旅游产品也是如此。而浙江海洋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数量有限,且其数量的增加不足以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浙江省相当多数的旅游从业人员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发展规律一知半解或毫不知情,对文化创意产业更是知之甚少;他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念和知识技能的匮乏,严重阻碍了浙江省海洋文化经济的发展。旅游从业人员尚且对海洋文化创意旅游如此无知,更不用提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人员以及社会大众对海洋创意旅游的认识了,这严重阻碍了海洋文化创意旅游的社会化推广,不利于海洋创意旅游产品的普及。
一个成熟的海洋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应该是由有一整套围绕着文化创意产品的策划、生产、传播、消费而建构起来的工业化、商业化运作体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个体系中,有各种各样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创意人员、制作人员、经纪人、营销人员、管理人员等。目前,浙江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缺复合型人才,即通晓创意产业内容擅长经营管理的管理者和灵感迸发、创意迭现的创作者。
首先,浙江省文化创意理论研究队伍中复合型人才极少,大多数成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学科规范缺乏、视野狭窄,对文化产业规律的探讨不深入,做表面文章多,在知识储备上难摆脱偏见成见。
其次,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机制尚不成熟,虽然从1999年文化部就开始建立研究基地、2004年教育部开始增设文化产业学科教育,但是,教学科研的效果却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再次,缺乏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发掘机制。根据现在文化创意市场的发展势头,可以预测未来创意人才的储备基数很大,但是真正能从其中脱颖而出的人很少,能够达到高端要求的有效人才就更少,没有一片供文化创意产业精英成长的土壤,也就没有这个产业队伍人力资源金字塔的稳定结构。
最后,文化创意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文化人才政策仍需健全。浙江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主要集中于制造流通领域,文化资本运营、文化经纪代理、媒体产业经营管理等高端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对文化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与保障等机制仍需进一步健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