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表现方式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表现方式

时间:2023-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的基本方针及相应的措施。(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在我国,财政与信贷是国家从宏观上集中分配资金的两条不同的渠道。松的财政政策在于刺激需求,对克服经济萧条较为有效;紧的货币政策可以避免过高的通货膨胀率。

(一)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的基本方针及相应的措施。它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

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是:(1)信贷计划。信贷计划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是对信贷规模进行宏观调控,调控方式已由过去的直接调控转为间接调控。(2)中国人民银行对各商业银行(专业银行)的贷款。(3)存款准备金制度。即各商业银行要将吸收的存款按一定比例交存中央银行。(4)利率。中央银行根据资金松紧情况确定提高或调低利率。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在我国,财政与信贷是国家从宏观上集中分配资金的两条不同的渠道。两者虽然都能对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进行调节,但在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形成中的作用又是不同的,而且这种作用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两者的不同作用在于:

1.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财政政策是国家集中一部分GDP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因而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财政居于主导地位。财政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并对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银行是国家再分配货币资金的主要渠道,这种对货币资金的再分配,除了收取利息外,并不直接参加GDP的分配,而只是在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再分配基础上的一种再分配。

2.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消费需求包括个人消费需求和社会消费需求两个方面。(1)社会消费需求,基本上是通过财政支出形成的,因而财政在社会消费需求形成中起决定作用,而银行信贷在这方面无能为力。(2)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则受到财政、银行两方面的影响。在个人所得税制度日趋完善的情况下,财政对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有直接影响。而银行主要是通过工资基金的监督及现金投放的控制,间接地影响个人的消费需求。

3.两者在膨胀和紧缩需求两方面的作用不同。(1)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财政盈余可以紧缩需求,但财政本身并不具有直接创造需求即“创造”货币的能力。唯一能创造需求、创造货币的是银行信贷。(2)银行自身还可以直接通过信贷规模的扩张和收缩来起到扩张和紧缩需求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信贷是扩张或紧缩需求的总闸门。

(三)不同的政策组合

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松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的总需求;松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利息率而扩大信贷支出的规模,增加货币的供给,“双松”政策的结果必然使社会的总需求扩大。在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力和生产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利用这种政策配合,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扩大就业,但却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

2.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规模等,来限制消费与投资,抑制社会的总需求;紧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提高法定准备率,提高利息率来压缩信贷支出规模,减少货币的供给。这种政策组合可以有效地制止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但可能会带来经济停滞的后果。

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防止经济过旺和制止通货膨胀;松的货币政策在于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因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就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但货币政策过松,也难以制止通货膨胀。

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在于刺激需求,对克服经济萧条较为有效;紧的货币政策可以避免过高的通货膨胀率。因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是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但长期运用这种政策组合,会积累起大量的财政赤字。

实际上,不管是松的政策措施还是紧的政策措施,在调节需求的同时也在调节供给。同样的道理,在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情况下,既可用紧的政策措施来抑制需求的增长,也可用松的政策措施来促进供给的增长。因此,紧的政策措施和松的政策措施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如果从结构方面看,问题就更清楚。在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也会有一些部门的产品供大于求,另一些部门供小于求;在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的情况下也会如此。因此,还要从结构失衡的具体情况出发。采取或紧或松的政策措施加以调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