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1年中国第一袋油炸方便面在上海益民四厂诞生以来,中国便开始了方便面产业的发展。从2005年480亿份的销售规模到2011年的500亿份,增长20亿份的销售竟然花了整整7年时间,年平均增长率几乎为零。到了2011年,全国销售量更是整体下滑近2个百分点。方便面行业似乎进入了“零和博弈”的阶段,一个品牌销量的增长,同时就意味着其他品牌销量的下滑。受形势所迫,台湾食品饮料巨头统一与康师傅在内地市场的竞争已经持续了十几年。
10多年前,在台湾几乎没有人知道康师傅是何方神圣,因为康师傅开始做方便面时,统一已在台湾做了10多年。在台湾方便面界,统一是“大佬”,康师傅只是个“小弟”。而在今天的大陆市场上,由于早期统一行动的迟缓和康师傅极强的爆发力,双方的位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1年康师傅将六成左右的内地方便面市场份额收入囊中,成为名副其实的霸主,而统一仅占据了不足两成的市场份额。真可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因此业内有人戏称,统一比康师傅晚来了大陆10天,却在后面苦苦追赶了15年[24]。
那么,康师傅和统一到底所争为何呢?
一争消费者认同。曝光对方不正当竞争手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争得消费者的同情。从2011年5月份的“排挤门”,到后来的抵制事件,虽然当事双方纷纷澄清,也可能是业内长期存在的潜规则,但曝光对方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实际上已经将自己置于一个受害者的地位,让民众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打压,以此来博取舆论支持,争取消费者认同。而且此类事件的不断曝光和持续的网络热议,赚足了媒体和消费者的眼球,提升了品牌的曝光率和知名度。
二争品牌地位。当前市场上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康师傅的“红烧牛肉面”和统一的“老坛酸菜面”。康师傅是靠“红烧牛肉面”起家的,市场份额一直雄居第一;而“老坛酸菜面”近来的发展势头很猛,以酸菜口味攀升至亚军地位(2011年销售额近40亿元)。在统一主打的酸菜面类强势崛起之时,康师傅主打的红烧面类市场份额却有所下滑,这足以让康师傅感受到强烈的危机。统一“老坛酸菜面”,推出的“拒绝山寨”的宣传口号,虽然涉嫌广告违法,但也已经引起了各界广泛的关注。其引申之意不言而喻,既然自己的品牌归属“正宗”,那么其他的品牌就是“山寨”版的了,统一正是想以此保持老坛酸菜市场“一家独大”的地位。其他品牌当然不服,口水仗自然愈演愈烈。
三争渠道和终端。方便面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超市、零售店及批发市场,其中,私人超市、零售店大约占据了总销量的六成,现在这些渠道都被康师傅牢牢控制。2012年5月传出的康师傅与统一的“排挤门”,正是基于渠道的争夺和终端的拦截。传闻康师傅对统一实行了“排统计划”,大幅抬高某些地区终端货架的使用费,买断渠道商,不计成本地铺货,要求他们不准再销售竞争对手的产品,导致统一在全国范围内损失了大约4万个销售点。不久,统一要求小卖部里贴了统一的广告,就不能再贴康师傅的广告的传闻随之传出。虽然康师傅出面表示没有必要那样做,不会“赔本赚吆喝”,而统一也称销售点不仅没有下降,还增加了大约1万个。但专业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这种渠道控制与反控制之战不可避免[25]。
两家企业也逐渐冲破两大可乐品牌的市场壁垒,成功成为中国饮料新贵,成为茶饮料的第一、第二品牌。甚至逼得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开始转型,声称要成为全方位的饮料公司,并推出自己的茶饮料和果汁品牌,加入健康饮料的战团。在饮料大战中,在内地饮料市场稍逊康师傅一筹的统一企业,是否会借此东风扭转乾坤,饮料销售将是两大公司争战的关键。[26]
在谈到康师傅和统一的差别时,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说,统一与康师傅相比,团队执行力要弱一些。康师傅新产品布满终端市场只需30天,而统一则需要45天以上。看起来相差不多,但真正在市场上体现出来的时候,半个月的时间足以令康师傅抢夺到许多统一的客户。
统一的宣传、推广比康师傅也弱一些。2010年,康师傅发动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促销活动一一高达15亿瓶的“再来一瓶”。虽然这一活动被外界乃至同行诟病,认为是康师傅的无奈之举,但仍具有一定效果。之后,康师傅又启动了“玩转台湾”活动,相比之下,统一的促销活动实在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