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0年,潍柴提出了“挑战全球第一”的目标,致力于进军世界500强。利用收购和兼并的快速途径,潍柴逐步将自己的触角延伸至全球各地。潍柴的服务体系,与潍柴的产品一样延展到世界各地。在销售量方面,2005年至2011年,潍柴发动机在国际市场销售超过20万台。同时,潍柴发动机还创造了年均1亿美元以上的配件市场,在国际服务后市场初具规模。
2010年,潍柴提出了“挑战全球第一”的目标,致力于进军世界500强。完成这一目标必然要使品牌走向世界,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对全球资源与资本的开发利用。同年,潍柴完成了对法国博杜安发动机公司的收购,为潍柴品牌向世界拓展进行了试水。而在2011年至2012年,潍柴国际化的方向更加明确、步伐更加稳健,两年内接连完成了对德国凯傲、意大利法拉帝的收购,并进行了对法拉利的赞助。
利用收购和兼并的快速途径,潍柴逐步将自己的触角延伸至全球各地。如今,潍柴已经在美国、法国、意大利和新加坡等国家设立了全球运营中心,并且在印度、越南成立了运营分公司,另外也在22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在国外市场建立了150多家服务网点,产品远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越南、俄罗斯、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国际化网络逐步稳健拓展。2012年潍柴在巴西、缅甸、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探索建立发动机生产基地,保证年产能达到2~3万台,向生产国际化迈进。潍柴的服务体系,与潍柴的产品一样延展到世界各地。在销售量方面,2005年至2011年,潍柴发动机在国际市场销售超过20万台。同时,潍柴发动机还创造了年均1亿美元以上的配件市场,在国际服务后市场初具规模。[3]作为中国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力量,潍柴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摸索出一条值得借鉴的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