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得宝退出中国,引起多方唏嘘。实际上,作为国际品牌败走中国的案例,家得宝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分析和吸取教训的地方。
首先,国内的消费习惯、消费水平与国际相差较大,导致家得宝来到中国后水土不服。例如,产品配送为国际统一采购的方式,在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还可以使用,但在二三线城市,这种方式却很难存活。
其次,本土品牌,如红星美凯龙等,快速扩展,这对家得宝等外来品牌而言是很大地挑战。
此外,除了这些经营方式上问题以外,相比中国当下的其他家具建材企业,家得宝还有个更大的问题在于其在物业所有权上的缺失。
2006年家得宝收购天津家世界建材超市12家门店时,只是购买了经营权,而物权则被家世界卖给了阳光地产。因此一直以来,家得宝只是阳光地产的租赁客户。对此,家得宝曾多次遭遇了这种租赁方式在管理上的难题。此前济南店和北京的分钟寺店的关闭,一定程度上就是与业主方面的矛盾所致。在后面关闭的7家门店中,坊间称家得宝同样只掌握经营权,没有自持物业权。
其实,近几年日子不好过的建材家居企业并非家得宝一家。
据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公布的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显示,2012年1月到6月,全国建材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大幅回落25.2个百分点。其中,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1月到6月累计销售额达到5 539.3亿元,同比下降7.66%,这也是近5年来首次出现的增速下滑。
家居、装修是受房地产影响最直接的行业。实际上,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这种通过商业地产类似二房东的角色,在这次楼市调控中,要比家得宝这样容易遭遇租金价格和进场费调整的建材超市,拥有更多的抵抗力和缓冲空间。[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