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特征分析可以看出,城市综合承载力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若将城市比作一个容器(承载体),那么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将由承载体自身的承压能力以及城市所要容纳的承载对象来决定。由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内涵可以看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容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体现了城市的承压能力,而城市的承载对象则是生活在其中的庞大人口及其进行的各种经济与社会活动。城市综合承载力则表现为城市这一载体与承载对象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条件等与人类活动的有机结合。
承载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综合承载力的提升,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府作用、科技进步、市场机制等。政府作用很重要,城市的管理水平与城市承载力密切相关,如政府政策、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功能布局等。科技进步通过提高土地的单位产出和人口、经济活动承载量以及节能减排,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市场机制对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重要影响,要素流动会使得产业发生转移和布局优化。政府作用、科技进步、市场机制通过影响资源能源节约、使用效率提高、污染排放减少、布局优化和功能结构优化、改进管理等,进而影响城市承载力的各个方面,最终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
1.政府作用
我们先来考虑政府作用的影响。城市的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具有公共品的属性,这就需要政府调控,城市综合承载力会受到政府导向性、控制性和支持性的影响。当经济生产力和城市承载生产力水平不协调时,政府就会将政策制定重心放在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调整上。政府可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制定环保政策、规定污染物排放指标、征收一定额度的资源消费税等,在这种外力的推动之下,城市承载力将能适应现有的经济生产力水平,两者处于协调发展的模式。
城市人口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该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的匹配度。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受当地要素成本的影响。资源、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影响要素,这些要素通过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间接影响该城市人口承载力。如果水、土地等自然资源制约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政府会通过对成本收益比较来决定是否采取措施开发资源。比如,对水资源的利用可以通过南水北调、兴建水利工程来实现。
城市生活质量决定了对人口吸引力的大小,而生活质量的先决条件是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这些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政府对城市的合理规划,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资金支持,可以实现小范围区域拥有配套完整且区域间差异不大的就业岗位、医疗单位、教育资源,使当地居民的绝大部分生产生活需求可以在该功能区内实现,这样的规划和布局能够避免就业单位以及医疗、教育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布局不当,在城市中心过度集中,能够避免因工作地与居住地分离、人口流动过大造成的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2.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当科学技术水平较低时,政府往往以降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为代价来适应城市综合承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从本质上改善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如清洁生产技术的产生、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技术、资源的循环利用技术等现代技术的开放和应用,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和支持。
人口承载力的大小受城市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城市人口承载力的大小随着要素产出弹性的增加而增加。城市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居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其利用效率越高,产出的收益越大,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也会相应上升。随着城市人口聚集、生活生产消费需求的逐步扩张,城市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逐渐增加,可供后续利用的资源总量在不断减少。当自然资源总量一定时,资源利用率越高,资源产出的效益就越大,所承受的人口数量也会增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会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率,在质量上弥补资源数量不足的缺陷。比如,科技进步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当高水耗的产业被该城市淘汰时,那么相同规模的水资源就能承担更大规模的经济发展,进而匹配更多的人口量。这就为城市承载规模的调整提供了新的思路,即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以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通过提高要素产出弹性来提高人口承载力。
因此,为了使城市综合承载力能够与城市内在的经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使城市承载力水平的度量能够成为城市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可靠依据,必须加快发展城市科学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另外,城市间的合作交流也能改善城市综合承载力,当城市间的人力资本发生流动和知识溢出时,会相应地改变当地的科技水平,进而对城市综合承载力产生作用。
3.市场机制
以市场为主导的城市化发展实现了城市集聚效应最大化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在城市化进程中,市场机制是以经济利益为动力,通过市场竞争、供求变化和价格波动来调节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机制,具有资源配置功能。例如,市场机制是调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可以使土地这一稀缺资源从产品过剩部门流向产品短缺部门,由劣势企业流向优势企业,促使有效资源流向竞争力强、效率高、收益大的行业,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提高城市土地承载力。
循环经济可以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反映了一种健康、有效、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趋势。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规律来安排人们的活动,不仅需要根据生态规律设计生产消费流程,还要根据经济规律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必须在市场引导作用下实现循环经济的运行。运用市场机制发展循环经济相对于直接使用强制手段,更能提高效率、减少成本,提高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市场机制会引起城市间的要素流动、企业迁移和产业区际转移。通过市场选择,引导要素流动,将部分低效率的产业淘汰,实现城市功能的外移和优化,留下高端产业,提高产业效率,进而承载更多的经济活动量,提高城市经济承载力。
最后,将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有利于避免政府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消除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所带来的城市发展盲目性和市场失灵,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