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治理,提升上海资源环境承载力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治理,提升上海资源环境承载力

时间:2023-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要素的稀缺性不断提高,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雾霾也频频侵袭上海,大气污染对上海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负面影响。作为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的中心城市,上海理应在环境治理方面做出表率,同时也是提高上海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途径。

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要素的稀缺性不断提高,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也越来越明显。上海作为一个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主要的生产原材料和能源多由外部地区输入。资源不断匮乏,同时,国内对国外资源(如铁矿石等)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导致资源型产品的价格不断攀升。上海应着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构建绿色环保型产业体系,充分利用产业结构升级和高度服务化趋势来实现资源和能源消耗的节约,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重效益、节时、节能、节地。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还包括了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军队、家庭、个人都是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因此,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的构建需要城市中所有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主体共同参与,共同监督。坚持新型工业化,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基本原则,以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为主导,逐步淘汰落后工业和设备以及高消耗的产能,将部分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产能逐步升级为清洁型、低耗能、高附加值型产业。充分利用城市智能、创新管理、现代通讯网络技术、物联网、云集成等技术,提高各类要素和资源的使用效率。优先发展清洁绿色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现代农业,实现能源的高效、清洁与阶梯使用。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新型替代材料、新型清洁能源等高科技产业。同时,在既有的产业结构和能源使用方式上实现资源的回收和重复利用,发展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现代公共基础设施。利用现代科技,打造一个资源可重复利用的产业循环系统,重塑产业上下游的资源消耗关系,将各类工业排放物回收利用,将上一轮的工业废料和废弃物作为下一轮工业的原材料,将废料和废弃物、排放物固定至下游产业链中,从而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次数和效率,减少对生态系统的排放。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最大限度地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循环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传统的增长模式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而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居住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雾霾也频频侵袭上海,大气污染对上海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负面影响。作为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的中心城市,上海理应在环境治理方面做出表率,同时也是提高上海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加大各类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加各类城市垃圾回收和处理站、城市污染处理系统,增加城市交通绿化带、绿地公园、湿地保护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城市自身的除污及自我净化能力。另一方面,各级环保部门应提高环境治理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和处罚各类偷排和超排行为,可考虑将造成公共污染的主体纳入刑法程序,相关部门应做好相关的实时监督,积极开展第三方环境监测,对于破坏城市环境的行为和偷排漏报排放数据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因此,在环境治理上,城市之间应形成联防联治,明确各城市的污染排放责任和环境治理责任,在污染治理上形成联合跨地区执法。上海应主导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制定统一的环境规制,避免污染产业在地区内部的转移。同时,上海应在经济发展和产业上与其他地区形成综合协同,从而实现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

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社会管理。引导民众的消费行为,崇尚低碳消费理念,提倡文明和健康的可持续生活方式。消费行为直接影响着产品的需求规模和结构,而不同的消费规模和结构又对应着不同的产业结构和产品供给,产业结构和产品供给又决定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强度。中华文明一向倡导节约理念,提倡城市居民从生活点滴开始,树立低碳的消费理念。以社区、单位、学校等为基本单元,定期开展资源、生态环境的国情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环保理念和资源节约意识,引导公民形成自觉节约用水、用电的习惯。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新风尚,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主流价值观。倡导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和出行、垃圾分类、无纸化办公等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反对铺张浪费和过度消费。提高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充分运用税费、价格等手段引导居民绿色居住和出行,推广节能、低碳、环保的绿色产品。执行强制性的节能标准,推广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产品、环保材料的应用。大力扶持绿色交通,推广天然气、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和建筑扬尘,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改造地下排污管网,提高危险废弃物集中处理能力,绿化、美化、净化生活环境。此外,政府应做到相关的示范作用,限制“三公”消费,减少公务车的使用,在公务车中率先采购新能源车,树立勤俭节约的公务员队伍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