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2012年,联合国每隔20年均召开一次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2012年通过的成果文件《我们憧憬的未来》达成了“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命题,常提常新,它之所以广泛流行,主要在于世界范围内对这一理念的广泛认同。在未来,人—自然—城市是高度统一的,不应是两分法式地割裂相互之间的关系,而是三者之间的有机构成。所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应能够体现出城市与城市的融合、人与城市的融合、城市与自然的交融、人与自然的融合,从而最终促进人与人之间(包括不同代际之间)的融合。基于此,可持续发展的内容,除了包含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子系统之外,还应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度文明
未来社会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多极化的趋势,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明城市将会在文明的融汇点上崛起。一个文明的全球城市存在以下方面的趋势和特征:第一,人口结构的多元化,主要表现为来自世界各国或地区的移民和平共处、不同种族和语言和谐共处等;第二,社会公平正义,主要表现为中产阶级成为城市社会结构的主题部分,收入分配公平,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能够全面覆盖;第三,流动型、有活力的社会,拥有能进能出、机会平等、畅通向上的社会通道和机制,民族、种族问题不断弱化。
2.文化传承与融合
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极具重要性,定义一个城市伟大与否的终极标准正是文化,全球城市与全球城市区域建设成果的终极表现也在于文化。上海全球城市和长三角全球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外来文化的融合,创造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充实城市空间品质的内涵,提升人们对城市的认同,进而增加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上海和长三角区域城市文化魅力的培育应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区域独特文化基因,保护开发历史文化资源。
3.引领创新
创新是驱动区域快速发展的驱动力,未来的上海和长三角城市群区域不仅要在要素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而且还要在要素资源的利用模式上引领全球。长三角城市群集聚了中国多所高等院校(包括单列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高等教育为长三角地区提供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随着教育资源投入的增加,该地区有成为全球创新中心的基础和趋势。《2013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显示,上海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继续高居全国榜首。从历年R&D投入强度来看,上海也是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全球研发的核心力量也在集聚。
4.自然与社会生态和谐
传统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中,生态是其三大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城市群地区的生态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好的生态环境将会为上海全球城市建设和长三角城市群全球城市区域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但只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的和谐,还应包括社会生态的和谐,这个层面的生态是指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和谐的社会生态才能为城市的生产生活提供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稳定安全亦是全球城市和全球城市区域的重要特征。
总之,未来的全球城市和全球城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多维度的,而且其理念应以人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要义,其他组成要素的可持续发展要为人的多方位需求(生活、工作、环境、交流等)服务。
上述三个维度的分析,分别对应着城市与城市的联系、人与城市的沟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三者在逻辑关系上即是层级递进的,也是包容包含的。综上,我们认为,面向2050年的上海全球城市建设与长三角城市群全球城市区域建设,应以城市群经济为基础,以信息通讯等科技为技术支撑,以可持续发展为关键路径选择,进而全面实现人、城市以及自然的交融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