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北方相对南方赚钱优势

北方相对南方赚钱优势

时间:2023-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发展归根结底是要改变资源结构,即增加资本在资源禀赋中的相对丰富程度。寻租行为是造成私人的生产性活动与社会的生产性活动不一致的一个主要原因。实行比较优势战略能够加快经济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也正是由上述市场机制的作用中得出的。静态比较优势的发挥使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资本积累的速度将远高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增加的速度。

经济发展归根结底是要改变资源结构,即增加资本在资源禀赋中的相对丰富程度。资本来自于积累,而社会资本的积累水平取决于经济剩余的规模,而后者又依赖于生产活动的绩效和特点。如果一个经济的产业和技术结构能充分利用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那么这个经济的生产成本就低,竞争能力就强,创造的社会剩余也就多,积累的量也就大。其次,我们可以把一个社会中的生产性活动分为社会生产性活动和私人生产性活动,社会生产性活动可以增加整个社会可用的产品或服务总量,而私人生产性活动虽能增加个人的收益,有时未必能增加社会的产品和服务总量。寻租行为是造成私人的生产性活动与社会的生产性活动不一致的一个主要原因。例如,如果政府可以利用权力设定一项生产限额,就会使该产品的国内生产者获得更高的利润。因而,相关的生产者就会采取各种手段去说服政府官员设定和执行这个生产限额。这类寻租活动消耗社会资源增加个人收益,但并不增加社会产出,因而是有益于私人的活动而对社会只有损害。如果每个人的私人生产性活动同时也是社会生产性活动,社会产出就会较多,可供积累的剩余也会较多。我们将论证如果一个经济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私人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的生产活动将会取得一致。

要使整个社会都能够对比较优势作出正确的反应,就需要有一个能够反映生产要素相对稀缺性的要素价格结构。即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禀赋条件下,劳动力价格应该相对便宜;而在资本变得相对丰裕的禀赋条件下,资本就相应地成为相对便宜的要素。如果一个经济中的要素价格结构能够充分反映各种要素的相对稀缺性,企业就会自动地作出调整,即在其产品和技术的选择中尽可能多使用便宜的生产要素,从而实现比较优势。必须指出的是,要素相对稀缺性在要素价格结构上的准确反映,必然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任何人为的干预和计划机制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把亚洲“四小龙”发展的成功归结为市场机制作用的解释是有一定道理的。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又较早地放弃了赶超战略,因此,各种产品和要素的价格基本上由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竞争决定,能够比较好地反映各种要素的相对稀缺性。企业在作产品和技术选择时就能利用各个发展阶段显现出来的比较优势。此外,这种价格决定的竞争机制,还可以减少一个社会中的寻租行为。这样,企业和个人要增加收益就只能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私人的生产性活动也就会是社会的生产性活动。同时,在发展中国家,资本是稀缺的要素,资本的价格即利率如果由市场竞争来决定必然高,利率同时也就是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的相对价格,利率高则现在消费的相对价格高,未来消费的相对价格低,因而会抑制现在消费,增加储蓄倾向。

在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体系中,必要的制度环境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要有一个灵活、有效的金融市场。由于在任何一个经济的早期发展阶段上,资本都是最稀缺的生产要素,因此市场利率必然很高。这有利于鼓励储蓄和节约资本的使用,而且只有效率高、利润大,即较好地利用比较优势的企业才能付得起这样的资金价格。因此,在劳动力相对丰富而资本相对稀缺的经济中,灵活、有效的资金市场的存在,可以保证资本被配置到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和产业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比较优势。

其次是要有一个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由于劳动力是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相对于资金利率而言,工资率应该相对较低。由此,企业才会以廉价的劳动力来替代昂贵的资本,这样有利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就业。

由于生产要素和产品的价格都是由市场竞争决定的,能够反映产品和要素的供求状况与相对稀缺性,微观经营单位在依据这样的价格信号从事经营和生产的过程中,会对通过市场价格传递的关于产品和要素的供求状况及相对稀缺性作出反应,并相应于一定的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状况进行产品结构和技术选择。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产品和技术选择的结果就是形成了与特定的资源禀赋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

在产品和要素的价格没有扭曲的自由竞争经济中,一个微观经营单位要想生存和发展,除了通过寻找更廉价的投入品、开辟新的市场、改进经营管理、选择适宜技术等途径实现微观上的技术创新之外别无他途。因此,微观经营单位不仅要密切注视当前的市场,利用当前的适宜技术从事生产,还要研究和预测将来的市场,以及未来的比较优势。静态比较优势的发挥使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资本积累的速度将远高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增加的速度。因此,资本将由相对稀缺逐渐变成相对丰富,资本的价格将由相对昂贵逐渐变成相对便宜。企业为了竞争的需要,就要根据相对价格信号的变化,调整产业和技术结构,实现动态的比较优势。

在一个劳动力相对丰富的经济中,推行比较优势战略不仅能够通过静态和动态比较优势的利用实现有效率的增长,还能通过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劳动者充分就业。随着经济增长,劳动力逐渐变得相对稀缺,工资水平则不断提高,劳动者因而可以从经济的增长中不断受益;而“赶超战略”优先发展的是资金密集的产业,所能创造的就业机会少,劳动力无法充分就业,工资水平将长期受到抑制,使劳动者难以分享增长的果实。因此,与赶超战略相比,比较优势战略才真正可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由于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体系中,生产者经营好坏完全取决于能否对市场信号作出灵敏而正确的反应,企业利润只能来自于竞争,而无法依靠统制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别来获得制度租金。有关的研究表明,扭曲价格所造成的在资源配置上的直接效率损失,远不是这种政策环境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的全部,由于寻租行为所导致的社会资源的浪费数倍于直接效率损失。而在一个价格由市场决定,政府不再对市场进行直接干预,从而无租可寻的宏观政策环境下,这种社会资源的浪费及体制弊端就得以避免。

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每一个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结构都发挥比较优势,其产品的国际和国内竞争力都必然是较高的。同时,这种发展战略也必然通过国际贸易来发现和实现自身的比较优势,并利用国际贸易提高本国产业和企业的效率,因而是外向型的。可见,用经济外向型特征来解释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成功的说法,也正确地观察到了这个重要的现象,只是未能理解这种现象是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发展经济的结果,而不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成功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