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文化休闲活动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传统型模式和非传统型(创新型)模式。无论是传统型模式还是非传统型(创新型)模式,不外乎有几种典型的组织方式:党团活动法、社团活动法、社会实践法、环境熏陶法、现代科技法、典型示范法、行为鼓励法、情感激励法。
1.传统型模式与创新型模式
传统型即定期必做的文化休闲活动,旨在丰富业余生活,发扬优良传统。非传统型(创新型)即不定期进行的特别的活动,旨在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体现与时俱进的现代创新意识和蓬勃的朝气。要使传统型的活动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就需要在活动中加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非传统型(创新型)活动与传统型活动相比,形式新颖,拥有传统型活动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没有具体形式和内容的约束,可以大展身手。非传统型活动虽然有着很大的优势,但它所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容乐观,这就需要组织者有丰富的经验、较强的应变能力、过人的胆识和侦察员般的细心。通过精密的策划和考察,提出大胆且可行的方案,调动部员,做好他们的工作,齐心协力地把活动做大做好,争取少出岔子,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且认可这一活动。
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是创新型活动成功举办的主要原因。很多失败的创意,多半是没有做好活动可行性研究,没有调查好参与者的心理,或者就是组织人员工作不力,没有协调好人手,没有周密计划的仓促活动。所以非传统型活动光有好的想法是不够的,还需要看看这个想法切不切合实际,能否调动起参与者的积极性。
2.文化休闲活动的典型模式
(1)党团活动法
发挥党团工会组织优势,可以做到一呼百应,参与面广,受益人群多,还可以吸收非党团工会成员甚至家属参加。
(2)社团活动法
方便灵活,便于统一管理,要鼓励各类社团自主开展活动。
(3)社会实践法
适合学生参加,社会效益显著,但是时间和形式不好安排。可以采取日常时间短期结合和暑期长期结合的方式。
(4)环境熏陶法
环境造就人,环境教育人,要让参与者感受到环境的感染和熏陶。如在登山协会等社团活动中建立起良好的相互学习和互助氛围,培养团结协作、共同进退的精神。
(5)现代科技法
利用网络技术、新兴的各类传媒,提高活动吸引力、号召力,例如建立社区网站和论坛、QQ群等吸引社区居民参与。
(6)典型示范法
通过样板的树立,固定工作模式,开展有效工作。通过优秀组织、优秀活动的评选建立样板工程和示范项目。利用培训等方式,对活动的组织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
(7)行为鼓励法
对行为特别是创新性行为进行表扬,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8)情感激励法
提倡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组织归属感,引导单位员工和社会公众自觉参与各类文化休闲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