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进行的研究只是基于供求影响对中国粮食进口的规模与结构问题进行的初步尝试,思路、观点与结论的不成熟以及研究内容与方法上的缺陷在所难免。经过总结,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进一步提高与探讨:
一是研究对象方面。大国粮食进口的规模与结构问题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本书主要以中国为例进行了研究,接下来的研究还需要选择如印度等其他大国的粮食进口贸易进行研究,并就各个对象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使研究结论更符合大国经济安全需要,也更具有普遍意义。
二是研究内容方面。随着国内粮食产需缺口的扩大,中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凸显。一方面,本书限于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着重从总体上对中国粮食进口贸易规模和结构问题进行了分析。但中国粮食贸易的国内区域集中性和产品集中性均较明显,个别产品对个别地区的粮食进出口贸易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另一方面,基于CMS模型的设定及本书的研究视角,上述分析侧重从供给、需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粮食进口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讲,对我国粮食进口有重要影响的方面还不止这些,我国与主要粮食出口国的国际关系、国内进口购买力、加工技术水平、物流等基础设施条件等都会对我国粮食进口波动产生影响。今后,既要加强对某个粮食品种展开深入研究,以便掌握全局中的个体特征,也要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考量我国粮食进口波动的影响因素。
三是涉及数据方面。由于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部数据中心、联合国统计署数据库、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等数据来源中没有对粮食需求的专项统计,文中涉及粮食需求的数据仅是根据食用、饲用、种子用、加工用、浪费及其他等相关数据计算得出,难免产生误差。同时,由于文中涉及国内外粮食生产、需求、贸易等多类数据,需通过不同数据库查询得到,而不同数据库的统计口径也不尽相同,数据间难免存在细微出入。今后,可向有关部门提议将粮食需求数据作为专项进行统计,并应保持国内外粮食统计口径的一致性。
四是研究方法方面。恒定市场模型主要是用来分析出口贸易的方法,近年来有学者将其运用到了进口贸易的分析中,其原理和应用过程较为复杂和繁琐,笔者在应用过程中难免存在一定疏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