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失业人员的构成及其变动趋势

失业人员的构成及其变动趋势

时间:2023-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失业人员的成分构成问题就自然而然地提出来了。表1.2给出西方几个主要国家根据性别与文化程度分类的失业率情况,从中可分析失业的一般特征及其趋势。失业人员构成的第二个角度的分类是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进行分类,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哪一些产业部门失业率趋于升高。下面我们给出两张有关经合组织国家就业结构变动的表来对此作出进一步的证明。但这个就业的部门结构变动当中,那些被

上一节我们在1.2节失业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较为深入地讨论了就业与失业的统计指标体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如果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失业统计指标体系以后,根据这些统计数据经济学家和经济政策制定者就能够较好地把握一个国家失业的总体情况及其趋势。但是这些还只是一些初步的数据,要想详细了解失业形成的内在机理,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数据统计工作。循着这一思路,我们首先需要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哪些人最容易成为失业者?其次,我们需要问的问题是,哪些产业最容易产生失业现象?于是失业人员的成分构成问题就自然而然地提出来了。在任何一个经济中,任何一个发展阶段上,从来不是所有的就业者都面临着同样的失业危机及其概率,而是有些人失业概率较大,有些人几乎没有失业危机的威胁,或者失业概率很低。这就要求我们把失业者按照他们所面临的失业危机威胁的不同程度进行分类。根据不同分类标准,我们可以获得不同的失业分类情况。一般说来,第一个角度的分类是根据就业者本身的状况进行分类,如根据年龄状况来划分,我们可以把所有的就业者划分成不同的组,如16—24岁为一组,25—49岁为一组,50岁以上为一组等。如果按照性别来划分,我们可以把就业者划分为男性与女性两大类。再进一步地还可以根据就业者的文化程度进行分类,因为在经济不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的当今世界,就业者的文化程度成了其是否容易成为一个失业者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这样的分类,我们再进一步取得一些统计数据,我们就可以大致了解一个国家中哪些人是容易受到失业危机威胁的,从而为我们治理失业,改进失业者的状况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表1.2 不同国家根据文化程度分类的失业率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L'etude de l'OCDE Sur l'emploi,OECD,1995年,第42页。

表1.2给出西方几个主要国家根据性别与文化程度分类的失业率情况,从中可分析失业的一般特征及其趋势。

从表1.2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各国失业率分布的几个共同趋势性特征:第一,对大多数国家来讲,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都经历了失业率不断上升的情况;第二,在大多数国家,女性失业率都要大大高于男性失业率,这说明女性更容易受失业的威胁;第三,在大多数国家,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其失业率都要大大低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这说明非技能劳动者更容易被抛向失业队伍。除了性别与文化程度以外,年龄也是一个影响失业与否的重要因素,因为年龄体现了劳动者在岗位上所积累的专有知识与技能的程度,根据阿罗的“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原理,一个劳动者在专有岗位上时间越长,其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就越高。下面我们通过法国统计局所作的关于年龄结构分类的失业率分布情况,来分析年龄对失业的影响。

表1.3 1992年9月法国统计局公布的失业率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INSEE Premiere,n0224,1992年9月巴黎。

从表1.3中我们发现,15—24岁年龄段的劳动者失业率最高,男性为16.1%,女性为23.8%,大大高于总体水平的9.9%。青年人的高失业率是能够得到满意解释的,因为15—24岁正好是接受中等及高等教育的年龄,这部分青年人如离开学校去就业,表明劳动素质是不符合现代经济生活日益复杂的岗位需求的。其次,当经济受周期性波动时,这些非技能劳动者(没有或者很少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积累)就容易被抛向失业队伍。最后,这个年龄段的劳动者往往是初次就业者,在宏观经济不景气时,初次寻找工作是相当困难的。正因为如此,青年人高失业现象不仅法国有,全世界都较为普遍,现在我们再来看经合组织国家的总体情况。

表1.4 经合组织国家年轻人失业率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Perspectives de l'emploi,OECD,1992年7月巴黎。

由于失业率分布中年轻人的失业率高于成年人的失业率,因此如何使年轻人得到更多的教育、培训以及实习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使之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就成了许多国家失业治理中的重要一环,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以后的篇章中还要进行详细的论述。

失业人员构成的第二个角度的分类是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进行分类,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哪一些产业部门失业率趋于升高。我们知道,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过程同时伴随着不同产业部门在整个经济中的相对比重不断进行变动的过程。因此,一般说来处于上升时期的产业(即朝阳产业),其就业人数增长较快,失业率较低;而处于下降时期的产业(即夕阳产业),其就业人数不仅不增长,反而可能下降,往往也是失业率较高的部门。因此,通过对产业部门分类从而获得不同失业率的统计数据,对于我们制定治理失业的对策措施,加快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部门间的流动,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们给出两张有关经合组织国家就业结构变动的表来对此作出进一步的证明。

表1.5 从长期来看的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占总就业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L'etude de l'OCDE Sur l'emploi,OECD,1995年巴黎。

从表1.5中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以来就业结构变动的一个总趋势是:第一产业(即农业)的就业人数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工业)的就业人数比重经过一个开始上升最后又不断下降的过程;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就业人数比重则经历了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这是从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得出的结论,那么从更短的一个时期(如10年)来看,就业人数变动会有一个什么样的规律呢?我们再来看表1.6:

表1.6 1979—1990年就业的部门变化情况(平均每年百分率变化)

资料来源:同表1.5。

从表1.6中我们可以看到,除澳大利亚以外,所有国家的农业就业人数都经历了一个不断下降的趋势,其中法国在1979—1990年间,每年平均下降3.7%,工业制造业的就业人数除日本以外也都经历了不断下降的趋势,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英国,在考察期内平均每年下降2.9%。所有国家的服务部门的就业人数都经历了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加拿大最为明显,平均每年增长3%。但这个就业的部门结构变动当中,那些被原来产业部门减少下来的劳动者,如果不能成功地转移就业人数到扩张的第三产业,他们就会成为失业者。这一类失业现象我们称其为结构性失业,对此我们在以下的篇章中还要作详细的理论分析。

失业人员构成的第三个角度的分类是根据职业进行分类,因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以电脑为标志的智能化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许多进行简单重复性劳动操作的职业的人数在下降,而某些电脑不可替代的如管理等职业的人数则有所增加,失业光顾的频率对于不同职业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因此这一角度的分类对于进一步了解失业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对症下药的治理对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通过法国与美国两国的比较,来看不同职业的变动情况。

表1.7 法国与美国20世纪70和80年代职业变化情况
(平均每年就业增长百分率变动)

资料来源:同表1.5。

从表1.5中我们发现,两个国家中科技工作者与高级管理人员的增长最快,前者在法国70年代和80年代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二点几,在美国增长3%—4%,后者在法国70年代和80年代平均每年增长2%左右,在美国增长4%左右,其增长幅度都是相当高的。下降比较明显的是务农人员和非技能劳动者。尤其是法国,非技能劳动者平均每年下降2.7%—2.9%之间。一般说来被原来产业部门辞退的非技能劳动力很难再重新就业。与前面根据文化程度分类的失业情况联系起来,非技能劳动者又是与低文化程度的劳动者相重合的。由于这一类失业者很难重新就业,这就造成长期失业人口的增加,并且使失业治理越来越困难。

本章我们首先讨论了失业产生的历史条件,我们从物质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和劳动要素的市场经济配置方式角度论述了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失业产生的根源,从而解释了为什么作为资本主义雇用劳动关系必然产物的失业现象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仍然会产生的内在机理,从而为我们理解失业现象提供了经济学理论基础。其次我们在本章的第2节讨论了就业、失业和不在劳动力人口等三个重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同时也讨论了在这三个概念之间并不存在非常明晰的界线,而是存在着混合的、边界不清的中间性概念,如自愿的和非自愿的部分就业人口、从事地下经济的人口、伪装的失业者、失去继续寻找工作勇气的人口、自愿或非自愿进行职业培训的人口等等。另外我们还从动态的角度对这些概念所表达的变量(存量)之间的联系和变动(流量关系)作了分析,这样使我们对就业、失业和不在劳动力人口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在概念界定讨论的基础上,本章的第3节我们讨论了就业与失业的统计指标体系,根据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在实践中的做法,给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就业与失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同时还讨论了这些国家为了获得较准确的统计数据所采取的两种主要方法:利用劳动行政部门的失业申报情况进行统计和每年通过定期的家庭抽样问卷调查进行统计。与此相对比,提出中国目前在就业与失业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方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第4节进一步讨论了失业人口成分构成问题。我们分别从失业人员的年龄构成、文化程度构成、性别构成、产业部门构成以及职业构成等角度对就业与失业人口的构成及其变动进行了讨论,并且给出西方一些主要国家就业与失业人口构成变动情况与数据,从中得到每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与失业人口构成变动的一般趋势与国别特征。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的失业形成内在机理讨论及其治理对策讨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1]但接着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在一家有三四个兄弟的农户里,大家都平等地拥有土地使用权,谁应该留下,谁应该出去谋生?至于农户中谁先成为失业者,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些家庭是家长(父亲)配置劳动力,因此他决定谁留在家中,谁出去谋生,有些家庭则是愿冒风险(风险偏好)和素质较好的成员离开土地,出去谋生。当然,出去谋生者如果在外面遇到了问题,如生病、找不到工作等,他还是可以在家庭中得到帮助,这时家庭互助就相当于一份社会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