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市场的分割与失业

市场的分割与失业

时间:2023-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一章我们分析了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形成机理。结构性失业是从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结构不相称的角度出发推导出岗位空缺和失业并存的现象,通过适当的假定我们可以求得反映岗位空缺和失业之间关系的贝弗里奇曲线。通过贝弗里奇曲线我们可以确定与岗位空缺相对应的结构性失业,从而把剩余的失业人口看作非结构性失业,如经济周期性波动所带来的失业,等等。

上一章我们分析了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形成机理。摩擦性失业是从劳动力市场的非充分信息角度讨论了就业者如何把失业看成是一种为获得合意职业的一种“投资”,因此摩擦性失业实际上是信息非充分条件下求职者的一种最优决策的必然结果。接着我们又从劳动力市场的不肯定性导出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隐含合同理论,该理论把某种水平的固定工资看成是雇员为了逃避风险而雇主主动承担风险的结果,而固定工资水平一旦高出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出清的工资水平,就必然产生失业的后果。结构性失业是从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结构不相称的角度出发推导出岗位空缺和失业并存的现象,通过适当的假定我们可以求得反映岗位空缺和失业之间关系的贝弗里奇曲线。通过贝弗里奇曲线我们可以确定与岗位空缺相对应的结构性失业,从而把剩余的失业人口看作非结构性失业,如经济周期性波动所带来的失业,等等。这些分析实际上都是循着劳动力市场的市场调节机制发生功能性障碍这一角度出发去寻找失业存在的原因,而事实上,在现实经济中,使劳动力市场的调节机制发生功能性障碍远远不止这些因素。比如,现实经济到处存在就业者利用自己就业的优势(已掌握某种技能,受到工会的保护等等),实施某种内部人(insider)控制,使失业者无法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与他们开展竞争,这时劳动力市场试图通过劳动工资调节来影响劳动供求的作用不得不打折扣。再比如现实生活中,劳动者并不是平等地可以进入任意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被划分成不同种类的,在中国民工是难以进入城市居民的劳动力市场的,这时劳动力市场的调节作用也难以贯彻到底。因此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继续在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性障碍方面探索,寻求解释失业现象的理论,其中比较著名的理论有“内部人—外部人”模型(insider-outsider model),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林德贝克(A.Lindbeck)和斯诺尔(J.Snower)等人。其次有效率工资模型(efficiency wage model),其代表人物有夏彼罗(C.Shapiro)、斯蒂格里茨(J.Stiglitz)、阿克洛夫(G.Akerlof)以及耶伦(J.Yellen)等人。最后比较著名的理论模型还有二元劳动力市场模型(也称分隔的劳动力市场模型:segmented labor market),其代表人物有庇奥尔(M.J.Pirore)、庇罗特(A.Perrot)和兹尔贝贝格(A.Zylberberg)等人。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些模型进行介绍和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