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式(7.5)的确给人以理论审美的享受,因而值得我们对它的含义再进行一些深入的分析。它说明所谓均衡的可能性,但同时也说明了均衡的不现实性;要使价格p a同时与两边的两个比率相等,是一件极不现实的“小概率事件”。因此,均衡只能是两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趋势,一种倾向。
公式(7.5)的确给人以理论审美的享受,因而值得我们对它的含义再进行一些深入的分析。
1.它直截了当地表明了使用价值关系和价值关系如何会从两边同时对价格发生影响或决定价格。
2.价值关系(L a/L b)既表现了社会劳动生产力即物质生产条件的性质,也表明了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其他人的劳动)之间的关系;使用价值关系则表明了人与物的关系,表明了社会需要的结构或比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两个方面通过市场价格相互发生联系;市场价格这个具体的现象形态,是一个综合的指数,它包含着各方面的关系,包含和体现着社会生产同社会需要,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同人与物的关系之间的关系。
3.公式(7.5)还表明了,所谓均衡价格,不过就是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生产与需要之间、人的关系和物的关系之间所刚好处于的那么一种特殊的相互适应的关系状态。它说明所谓均衡的可能性,但同时也说明了均衡的不现实性;要使价格p a同时与两边的两个比率相等,是一件极不现实的“小概率事件”。因此,均衡只能是两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趋势,一种倾向。
4.这个公式既然表明在均衡时,两种商品各自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比率是相同的[公式(7.6)],它也就表明了,在均衡点上,无论怎样对数量关系本身进行解释,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劳动价值论者和边际效用论者同时都认为自己能说明价格的根本原因。但这个公式也同时表明两种理论本身都具有片面性——它们各自只是从某一边(左边或右边)来解释价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