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力求使分配理论符合市场均衡体系的统一性。为此,它将各种生产要素本身都视为商品,而要素收入即分配份额都表现为这些商品的价格。作为价格,它们也都取决于市场供求这两方面的均衡力量,即取决于要素的边际产出与要素供给者的边际负效用之间的某种均等关系。对这一理论,人们从各方面提出的怀疑和批判已经很多,这里不必一一重复。不过,不妨对其作一番正面的理解,看看它在其特殊形式下揭示了哪些实际的问题。这一理论实际上表明了产值在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分配,在各种权力抗衡达到某种均衡点时,是以要素在使用价值生产中作用的大小为外在依据的。各种要素共同参与生产,它们在总产品生产中的作用大小是无法直接度量的,但可以在变化过程中间接地、近似地测度。其他要素不变,增加一单位的某种要素,能使产量增加多少?这种边际生产率及其比例,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各种要素在相互依存中的特殊作用的一种指数(只能当指数来理解)。这种指数,构成了分配时可能起作用的一种标准。分配本身是你我争一块馅饼的事,但当争得不可开交时,人们便要诉诸某种量的依据,以便“公平”。要素边际生产率构成了一种可能的依据。
新古典主义分配论的根本缺陷是把这种可能性当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分配的必然规律,因此它无法解释经济现实中的许多现象。例如,它从来无法解释正常利润;这个正常利润在新古典理论中永远是一个被假定存在的存在。又如,它无法解释现行工资下的非自愿失业。新古典主义没有认识到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即使把资本理解为具体形态的物质生产资料,劳动力商品与生产资料商品之间也存在这样一个本质的差别:物质资料闲置不用,自然也是一种生产力的损失,但它还仍然存在;而劳动资源,即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得不到就业,相当于工人所具有的禀赋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同时使工人面临饥饿以至死亡的威胁。因此,在权利抗衡中,工人和资本家之间至少由其所拥有的物质手段的属性所决定,也存在着力量的不对称,更不用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隶属于资本这个事实在利益分配中所必然起到的作用。把资本主义劳动市场价格的均衡,解释为工资收入和工人的“闲暇”之间的替代的结果,更是一种空中楼阁式的假设,它最多只能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的边际上才有现实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和后凯恩斯主义都证明了充分就业与资本主义经济不相容的道理,而在失业条件下工人“闲暇”所带来的真实的痛苦,却从来无法进入新古典主义的理论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