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是企业进行生产的基础,要素流动从根本上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并带来微观层面的溢出效应,企业效益的变化带动整个产业的竞争和产业间的关联效应,促进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不适应国家综合要素结构的产业将由于效率低下而被高效率的产业淘汰,产业结构优化不但推动了经济增长,还改善了经济发展质量。因此,从宏观层面要素流入带来的溢出效应集中表现为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一系列正面影响。
要素流动下溢出效应的内在逻辑仍然是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这种效率提高在国家层面上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变迁。因为企业为了追逐更高的收益不断引进高级要素从而产生更大的溢出效应,并改变了企业的要素密集度,推动了企业转型,最终表现为产业结构优化。它可能是由于要素引进带来溢出效应的积累改变了企业的密集形态,比如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变迁,也可能是由于模仿其他企业的新产品或者新技术改变本企业的要素密集度。同时,在盈利的示范作用下还可能刺激其他产业的企业向该产业的转移,因此,该要素密集型产业开始发展并成熟。从宏观层面即表现为一国从第一产业主导向第二产业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主导的结构变迁。当然,这一切的传递成功都必须要求要素是能够自由流动的,即要有自由化的市场制度作为保障,否则将可能出现扭曲,并将产业结构变迁引上错误的道路。
而宏观溢出效应的机理如图5.11所示,它是在图5.1的基础上,将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相结合起来。产业结构优化将对国内产业的发展产生指引作用,企业收益与产业结构形成正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产生溢出效应。
图5.11 要素流动视角下宏观溢出机理
从表5.6可以看到,中国的三次产业构成也与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大致呈同向变化,在1985—2001年期间,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构成中占主导地位,而与此同时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也在全要素生产率中占大部分,这说明产业结构的变迁内在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相一致。中国在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中,第二产业的效率相对第一、第三产业更高,因此这种变化最终共同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其内在也受溢出效应的影响。
表5.6 中国的三次产业构成与劳动生产率占比
资料来源:杨建文等:《产业经济学》,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69—17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