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对外投资带动母国贸易相对应,东道国也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发展本国贸易,这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的途径。以引资发展贸易的基础在于全球生产要素分配的不均匀,发达国家率先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资本、品牌等易流动的高级生产要素,而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主要是能源、土地、劳动力等不易流动的低级生产要素。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并带动高级生产要素的流入与东道国的低级生产要素相结合,形成了加工贸易。
引资发展贸易从理论上是要素组合的需要,生产要素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组合,进而改变了传统的全部生产在一国的特征,形成了全球组装式的贸易特征。发展中国家依靠禀赋优势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印度之所以发展软件为主的第三产业,就在于其具有大量的精通英语和计算机技能的人才,这些人才是印度开展软件服务业的优势要素,发达国家将部分软件外包到印度,促进了印度第三产业的发展并带动了相关贸易。
发展中国家以引资发展贸易,其开放模式必然是出口导向,以引资发展出口加工。20世纪60年代起到80年代,“亚洲四小龙”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大量发达国家的资本与技术,结合本国的廉价劳动力形成出口加工贸易。20年间,“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增速惊人,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1980年中国香港的出口总量是1960年的110多倍,韩国1980年的出口总量则是1960年的500多倍。而同期FDI净流入也大幅增加,1970年新加坡的FDI净流入是930万美元,1980年则达到了12.35亿美元,是1970年的13倍。而同期,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FDI净流入远远低于新加坡,出口增速也明显落后。而到了20世纪80年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中国也积极引资带动贸易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增长。因此,在发展起步阶段缺资金、缺技术,以引资发展贸易是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的一般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