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最不想听的话却最常听到的话是:“抱歉,我没办法,这是公司制度。”
是的,很多公司并没有养成或维持“欢迎抱怨”的文化。企业往往没有清楚定义出处理抱怨的原则,而且公司制度经常阻碍抱怨的处理。
其实,客户愿意提出抱怨,是给你留住他们的机会。此外,客户也是在教育你,让你了解产品服务疏忽之处。如果你能将这些建议综合起来,付诸行动,产品和服务就更能符合客户需求,你的事业也就能更成功。
抱怨即是赠礼,你必须主动出击,邀请客户尽可能提出抱怨。
(1)确保客户的抱怨能传达高层。
最直接面对客户的便是第一线员工。如果企业没有鼓励他们将信息传达给高层,大部分的客户抱怨到最前线就停了。
事实上,如果第一线员工和管理者不能公开地沟通,服务品质就很难提升。
第一线员工制作的“客户抱怨报表”,也许都转给了企业的高级管理者。但是,光靠表格上的数字,很难体会抱怨的情况。客户的抱怨通常都是很独特的事件,打几个勾勾根本不足以形容其来龙去脉。
高层管理者应与员工进行面对面的报告,体会一下客户愤怒的程度,或请员工以打分的形式评估客户愤怒的程度。此外,应注意前线员工将抱怨转达给管理阶层的过程。究竟有多少抱怨转达到了上层,到了之后准确度又剩下多少?
要搜集更完整的客户抱怨信息,并有效地在企业内部上下宣传。
开会讨论客户的抱怨也是很好的方式,能够将组织搜集到的模糊资料,尽量清晰地转达给管理者。阅读客户写来的抱怨信、意见表也是高层管理者掌握客户脉动的好方法。
美国运通旅游服务集团曾经在处理账单问题时有过教训。以前的旧体系是处理一件客户抱怨的不同环节,交给不同的人负责。一个人负责打开信封,另一个人负责核对收据,再由第三个人回信给客户。这样得花上很长的时间,而且如果客户打电话来询问进度,没有人能够回答。
集团的总裁罗杰·巴洛在倾听客户抱怨之后,改变了这种缺乏协调的情况——现在客户的抱怨从头到尾都由一个人负责。结果,处理的时间从原来的25天缩短为6天,客户对新做法的反应良好。
(2)将最高指导原则告知所有员工。
很多时候,客户会听到第一线员工说:“很抱歉,这种情况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或者“很抱歉!我帮不上忙。”
有些更极端的例子是,员工会说:“这种情况我怕处理错误,所以我现在暂时无法帮你。你必须改天再来。”
就算员工让客户满意了,如果不了解公司的制度,还是可能犯下大错。
多年前,泛美航空机场并没有像今天这么大,有位乘客在飞机起飞前五分钟才抵达报到柜台。一位新手票务员告诉这位乘客说他赶不上飞机了,因为登机门很远。这位客人却一定得上飞机,因为有桩大生意等着成交。如果他没到场,一切都完了。于是他跟票务员抗议。
票务员脑筋动得快,心肠也很好,“你拿着行李,跳到输送带上”,她说,“我直接送你上飞机,这样你就赶得上了。”
乘客照办。他到了登机门时,值勤人员有点惊讶,但他总算上了飞机。
显然,这样的做法违反了机场安全,是不能容忍的。
员工必须很清楚最高指导原则是什么,这些原则因为产业法规和制度的改变,也应随时更新。
管理者若想确保员工了解最高指导原则,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方式。先描述某次服务缺失的情况,有可能导致客户抱怨,然后要员工选择,看他们会向别人求助,还是会自己采取行动。如果员工的回答不正确或不恰当,管理者可以告诉他们更恰当的应对方式。这样的非正式训练课程可以帮助员工学习,在抱怨发生时,知道如何采取适当的行为。
(3)授权员工快速解决纠纷。
处理抱怨速度很重要。
史密斯·霍肯是园艺用品邮购公司的负责人,他们发现,处理纠纷的时间太长,会破坏该公司善意的退款制度。有时候,要解决纠纷,需和客户往返好几次信件。于是该公司便着手改善。他们要求电话服务人员在电话上即时与客户解决纠纷。虽然电话费增加了,但整体的支出却减少了,因为纸上作业流程得以精简。客户则表示很满意处理抱怨的新方式,员工能立刻解决客户的问题,也觉得很有成就感。
为了快速回应客户需求,必须尽量将权力下放。处理抱怨经过三个层级比五个层级更能令客户满足。
要让员工能依据公司的基本原则,自行作出最佳判断。
(4)员工若处理抱怨得当,应予以奖励。
有些企业的奖励制度与抱怨的处理相抵触。比方说,某个企业拼命说自己提供百分之百满意的服务,但其业务部门却反其道而行之。业务人员为了抢到生意,口不择言,企业很少去管制这种情况。
业务人员开的空头支票太高,造成客户对企业期望过高。客户有所不满时,客户服务人员便得承担一切。
有的企业的奖励方式太过短视,影响处理抱怨的绩效。比方说,能将该部门的商品退货率减少至某一程度,因而提升短期利润,便能获得奖金。
由于许多公司制度不合理,客服做得好的员工根本得不到好处。他们的优良表现只对行销或新产品开发有效果,但自己始终没获得公司的回报。
今天,客户抱怨对企业来说是如此重要,因此,员工对客户抱怨若处理得当,就应予以奖励。
(5)一旦开始就不能停工。
光靠一场研讨会,墙上的一句标语,或光靠总经理宣布“处理抱怨很重要”,并不能达到处理抱怨的目标。
不论公司决定如何执行抱怨处理的改良计划,有个严重的错误一定要避免:做了一半就停止。展开一项完整的抱怨处理计划之后,却因市场占有率降低或业绩减少而喊停,员工会认为,公司并不是真的想听取客户抱怨,公司只在业绩良好时才愿意有效地处理抱怨,公司并没有把它当做最高指导原则。
如果这样的做法被员工认为只是一时的策略,员工就会有种心态:“那接下来又要玩什么新花样?等一等好了,没多久就会过去的。”如果没有将客户满意度视为事业核心,视为做生意的目的,员工处理抱怨的方式永远都不会正确。
如果能营造出欢迎抱怨的文化,有效率地处理客户抱怨,那么,每个企业都会成为赢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