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区位因素,以及区位形态变迁的原因。区位因素是影响区域发展水平和速度的重要初始因素。区位条件的不同,导致了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差异。这方面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等。
2.1.1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德国经济学家杜能(Thunen,1783~1850年)根据其在德国北部麦克伦堡平原长期经营农场的经验,写出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1]一书,于1826年正式发表,创立了影响深远的农业区位理论,并由此而成为现代西方生产区域论的奠基者。
杜能所设想的“孤立国”,是一个围绕中心城市、与世隔绝的均质平原,所有土地之间的差别仅在于距离中心城市远近的差异。他据此提出了农业空间组织的原理:在城市附近应种植不便于运输的作物,如重量大、易腐烂或保鲜度要求高的产品;随着与城市距离的增加应种植在产品价格中运费所占比重较小的作物。理想的农业分布,应该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不同区位的产业分布依次为自由农业环带、林业环带、轮作农业环带、谷草农业环带、三圃农业环带、畜牧环带,即著名的“杜能环”。
杜能主张生产布局必须尽可能节约社会劳动。他把成本(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和价格视为确定生产布局的决定因素,把生产费用和运输费用最小以及销售价格最低看做生产布局的最高原则,并规定了生产布局应考虑接近消费地和原料产地,以及每个城市应有布局合理的蔬菜、副食供应基地等项原则。合理的农业布局,应尽可能节约农产品运费,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
杜能创立农业区位理论的意义在于,他系统阐明了地理位置和市场距离对农业生产集约程度和利用土地类型的影响,首次确立了土地利用方式或农业类型的区位存在客观规律性以及优势区位相对性这两个基本概念。
2.1.2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工业区位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1868~1958年),他分别在1909年和1914年发表的《论工业区位》[2]和《区位的一般及资本主义的理论》,首开工业区位理论的先河。
韦伯在做了若干假设后认为,理想的工业区位和企业厂址应当选择在生产费用最低的地方,而影响生产费用的主要区位因素是运费、工资和集散因素三项:
(1)运输成本对区位趋势的影响。
韦伯提出了“原料指数”概念,指需要运输的“地方性原料”的重量对成品重量的比例。一种工业如果其“原料指数”大于1,厂址应设在原料产地附近,以便减少原料的运费;反之,应靠近销售市场,以减少成品的运费。如果工业采用“遍布性材料”,厂址应设在产品销售市场。
(2)工资成本对区位趋势的影响。
韦伯提出“劳工成本指数”概念,指每个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工资成本。“劳工系数”则是劳工成本指数与所需要运输的总重量之比。“劳工系数”越大,将厂址迁至工资较低廉的地区越有利。
(3)集中因素与分散因素的影响。
集中因素是指促使工业趋向集中的因素,包括:一个工厂规模增大能给工厂带来的利益或能节省的成本;若干个工厂集中于一个地点能给各工厂带来的利益或能节省的成本。分散因素即工厂趋于分散的因素,如工厂集中,地租、房租都会上涨。一般而言,集中程度越高,分散因素的影响就越大。一个地点的工业集中程度正是集中因素与分散因素这两方面力量正负抵消的结果。
韦伯理论的核心,是在选择工业区位时,要尽量降低生产成本,特别要把运费降至最低程度,运费对工业布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工业布局应尽可能地靠近原料地、燃料地,以节省运费。但如果运费最低点不是工资水平最低点,则工资的影响可引起运费定向的企业区位产生“第一次偏离”,即从运费最低点转移到工资成本最低点,而工业集聚作用又可使由运费和工资定位的企业产生“第二次分离”,即转向集聚经济效益最明显的地点。若干个工厂集中于一个地点,一般能给各个工厂带来成本的节约及收益的增加。工业布局应综合考虑运费、工资、集聚作用,以求得最佳区位。
2.1.3 廖什的市场区位论
1940年,德国经济学家廖什(A.Losch)出版了《经济的区位》一书,创立了完整、系统、严格的以市场为中心的工业区位论,是20世纪前半期西方经济学界最重要的区位理论著作之一。
廖什认为,韦伯理论追求的最小成本地点,不能满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工业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市场及最大利润的要求。廖什理论的特点是把生产区位和市场结合起来,认为企业应尽可能地接近市场,市场和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布局的原则和目标。
廖什用利润原则来说明区位趋势,并把利润原则同产品的销售范围联系在一起考察,既从一般均衡的角度来考察整个工业的区位问题,又从局部均衡的角度来考察一个工厂的区位问题。区位的均衡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即对个别经济而言,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就经济整体来说,是独立经济单位数量最大化。影响工业区位的决定因素,不是最低成本(包括运输成本和工业成本),而是和工业产品销售联系在一起的利润原则。
自杜能、韦伯、廖什创立并扩展农业、工业区位论后,狄恩和厄谢尔从动态角度和用一般均衡方法以及丹尼森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影响经济活动区位变化趋势的重要因素,克鲁格曼提出新区位理论来研究区间贸易与经济区位的关系等。
2.1.4 胡佛关于决定区域增长的因素
胡佛[3]是美国区域经济学研究者。胡佛认为由三个基本因素构成复杂的经济活动区位结构和大多数区域经济的重要问题的基础,这三个基石分别是:(1)自然资源优势;(2)集中经济;(3)交通运输成本。或可称为:(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这三个“基石”中,第一个基石是自然资源优势,指气候、矿产、土壤、地形和其他自然条件的不均匀分布,有助于说明多种经济活动的选址原委,即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技术条件下能产生经济活动并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与条件。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的禀赋状况,是富有还是贫乏,对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并能充分加以利用的地区,一般比较容易成为经济发达地区。
人类的经济活动及发展与自然资源息息相关。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探索、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或者说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不仅始终依靠自然资源,而且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条件,始终都在探索新的资源,以及如何善用现有的资源。
从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与分布状态看,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在某一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国家或地区劳动分工、经济发展的特点、方向和劳动生产率等均会产生重要影响。即使在科技已经相当发达、自然资源已不是经济发展惟一决定因素的今天,人们在考虑投资和生产经营时,仍然优先选择自然资源禀赋最好的地区设厂办企业。因此,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选择自己的经济发展突破口、确立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发展模式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就是现有的资源优势。
第二个基石是集中经济,一种工业或其他产业的区位结构变化,部分是由于采取有计划的行动,即搬迁或选择新区位的结果,但也有的是由于选址合理的区位单位在竞争中生存发展,而选址失误的区位单位消失或减少的结果。
就有的产业说,各区位单位间最主要的区位影响是互相排斥,即相互之间都试图保持一定距离。该产业为市场定位而市场又分散,或该产业为投入定位而投入产地又分散时,情况通常就是如此。在前一种情况下,各区位单位都有其自己的市场区位;在后一种情况下,各区位单位都有其自己的供应区。
对另一类产业各区位单位间有凝聚或群集(聚集)力。各区位单位都认为靠近同类其他区位单位选址有利,因此,卖主作为一大聚集体的组成部分,能够得益。
如果有聚集体规模很大,足以支撑提供劳动力、零部件、服务等投入的种种高度专业供应厂商,因而有外部经济,这种情况下聚集力还会更大。
第三个基石是指交通运输成本,构成区位选择依据的因素,通常可以表示为有限的一组区位因素,既包括当地购买和从区外输入的投入的供给,又包括对当地和一定距离外消费的产出的需求。投入也好,产出也好,它们都包括无形物。现在有各种技术,可以用来评价各区位因素对特定决策单位或区位影响的相对强度。
区位因素本身是具有各不相同的优势空间结构。在区位因素中重要的是决定运费的(与距离相关的)区位因素。如果一个区位单位的区位选择主要决定于投入和(或)产出的运费,该单位即称为运输定位的;如果进入投入来源地便捷性的影响更重要的话,它可以是投入定位的;如果进入市场的便捷性的影响更重要的话,也可以是产出定位的。如果假设不论运输方向或运输距离如何,吨公里运费对于所有货物来说都是始终不变的(均一运输面假设),而且如果该区位单位只有一个投入来源和一个产品市场,那么它的定位问题和区位选择就将仅仅决定于一定时期内所耗用的投入的运量是大于还是小于相应的产出的运量。
运输作业几乎没有不涉及大量固定成本的,因此,线路运输、站场作业量和运输设备以及发货量规模大,就有重要的规模经济。运输机构还可以把固定成本分摊到各类服务上,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对付竞争和增加利润,这方面余地很大。
任何一种运输方式,通常都只是在有限的线路网和服务点范围内提供服务,这范围的大小取决于地形的局限性和规模经济的要求。
远程运输经济和运输只能在有限路网和服务点范围内进行,这两方面都加强了市场、投入来源和包括运输方式转换点在内所有线路结合点的区位优势。
总之,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自然资源各区位因素共同作用所构成的总体区位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同的地区区位条件的不同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原因。但区位的优劣状况可以改变,区位因素的作用也是相对的。这一般只在区域地区经济发展的初期影响较大,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会更大。当然,区域经济政策本身又会影响并形成新的区位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