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政府调控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政府调控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时间:2023-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政府调控城市土地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土地资源配置仍带有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分配的特点,如擅自改变土地规划、改变土地利用结构,土地供应缺乏透明度等。三是城市内的圈地活动频繁。

目前,我国政府调控城市土地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土地资源配置仍带有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分配的特点,如擅自改变土地规划、改变土地利用结构,土地供应缺乏透明度等。第二,我国“双轨制”的城市土地供给制度造成使用和管理城市土地的粗放和浪费。第三,多头供地,本来真正代表政府供地的是各级国土部门,可是目前统征土地、供应土地的单位不止国土部门,其他单位和部门也在征地和供地。第四,多数城市政府采取直接生地上市,放弃对生地的开发权,把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征地拆迁等工作全部交给开发商或用地者,放弃了获取巨额土地增值的机会。第五,各级地方政府从局部利益出发,从自己的政绩出发,打着经营城市的旗号,新建开发区,营造所谓的形象工程,导致土地供给失控。第六,土地滥用现象比较突出,没有得到及时制止,具体表现主要为:一是低效开发和使用土地。二是环境透支严重。在一些旧城改造中,高强度的开发越来越激烈,中心城区的住宅面积大规模增长,但是中心城区各种环境指标实际增加并不多。三是城市内的圈地活动频繁。一些囤积土地的单位搞了点形象性的开发,就躲掉了政府对不开发土地的查处。一些拥有土地的单位囤积居奇,等待获取暴利。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制问题、政府职能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一直是政府工作的核心。建立多少合资企业、创办多少开发区、引进多少外资、创造多少产值,不仅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也是考核一任政府政绩的重要指标。因此,自然有人在城市土地上大做文章。加之,我国现阶段的土地管理体制实行的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分权、以多级政府审批权限结构为基础的城市政府代表制,这又为城市土地失控提供了现实可能性。第二,投资过热、投资过量,经济增长超前问题。第三,土地产权问题。目前我国土地产权主体仍然不明晰,责任不明确。第四,使用成本问题。计划经济时期土地实行无偿划拨,现在虽然实行有偿出让,但使用成本不高,对土地使用者来说不痛不痒,无法使土地使用者高效利用土地。第五,土地市场不发育问题。第六,观念问题。目前我们对城市土地的调控还停留在比较粗放的观念上,要树立高效调控城市土地的观念还需要一个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