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6给出了由公式(5.17)定义的IIS的价格发现贡献度结果。作为比较,我们也计算了Lien &Shrestha(2009)的MIS和NIS。我们发现,铜市场的价格序列Ydt=(P1,t,P2,t,P3,t)比价格序列Yft=(P1,t+1,P2,t+1,P3,t)的信息少,而大豆市场则相反。我们还发现,基于非同步交易的铜和大豆期货市场的信息共享的权重分别约为65%及90%。因此,与Globex的期货交易相比,NYMEX/CBOT期货交易在价格发现过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这一点在大豆期货市场尤为明显,其约90%的总交易发生在CBOT市场。
表5-6 铜和大豆市场的价格发现贡献度
注:该表给出了Lien &Shrestha's(2009)的修正的信息份额模型(MIS)的基于每一市场的同步、非同步交易信息和综合信息(IIS)的价格发现贡献度的测度结果。MISd代表基于价格序列(P1,t,P2,t,P3,t)的MIS估计值,MISf代表基于价格序列(P1,t+1,P2,t+1,P3,t)的MIS估计值,其中P1,t,P2,t和P3,t是第t日中国期货,中国现货和NYMEX/CBOT期货市场上铜和大豆每日合约价格的对数值。
中国铜期货和现货、美国铜期货的信息贡献度的比例分别为38.58%,17.89%和43.53%,而大豆市场的相应贡献度分别为40.33%,17.52%和42.15%。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美国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过程的贡献最大,其次是中国期货,而中国现货的贡献最少。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的信息含量占所有期货市场(中国和美国期货)的46.99%,而几乎一半(48.90%)的大豆期货市场的信息含量来自DCE市场。虽然美国期货市场是价格发现的主要驱动力,但中国期货市场在价格形成过程的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不可小视。然而,中国大豆期货似乎比中国铜期货在价格发现和信息传递中的国际作用更大。
此外,对铜和大豆市场而言,期货市场通常占信息含量的82%,而现货市场大约只有18%。对中国市场而言,铜期货市场占总信息的68%,大豆市场占70%。由此可知,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与现有文献中的结果相一致。我们的分析也进一步印证了Fleming et al.(1996)所提出的基于同步和非同步交易信息的交易成本假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