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制定出切实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项目计划,必须有详细的资料作为基础。所以,制定企业建设项目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收集尽可能完备的资料,并进行整理,为项目计划的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般来说,资料的收集要从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两个方面进行。在此,我们用《企业文化手册》编制这一项目作为例子,具体说明需要收集的资料。因为《企业文化手册》编制是较为复杂的项目,需要较多的参考资料,所以在资料收集方面非常具有代表性。
1.企业外部的相关资料
与《企业文化手册》编制有关的企业外部资料可以分为以下两大部分。
(1)文化背景方面的内容,包括民族传统文化、社会文化与行业文化三个部分。
①民族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只有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才能根深叶茂,生生不息。因为企业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无不深深地刻有民族文化的烙印。所以,企业文化项目建设必须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遗产,从中吸取民族文化的精华。
我国历史悠久,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主要表现在人本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求实精神、爱国主义、求索和开拓等精神。
②社会文化。企业是在社会中生存的,企业的员工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人,受到社会文化的浸染和洗礼,所以社会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企业文化建设。
③行业文化。不同的行业由于出现时间、工作特点、员工素质要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因素的不同,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行业文化。行业文化会影响着行业内企业的企业文化,如企业属于较新的行业如电子信息业,由于行业新,受传统习惯约束少,思维灵活,创新性也较强。
(2)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相关文本的收集和整理。
如今,国内外许多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形成了许多富有参考意义的文本和相关资料。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要注意吸收其他企业的经验和教训。在文本编制项目中,我们要尽可能广泛地收集国内外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文本,分析这些文本的框架、内容、措辞和格式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以及动态的实施效果如何等,其中的优点、缺点对自己有何启发,自己可以做哪些改进等。
根据企业特点的不同,企业文化文本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国别来分,可分为国外企业文本、国内企业文本;根据所有制性质来分,可分为国营企业文本、私营企业文化、合资企业文本;根据行业来分,可以分为行业内文本、行业外文本等。由于文本内容体现了企业的战略目标、价值观、企业性质、企业特点等因素,所以不同种类的文本各有特色。在收集文本和分析文本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关注与自己企业的特点、性质、业务等相同或类似企业的文本,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会更有借鉴意义。
2.企业内部的资料
(1)企业领导者方面的因素。
不论是自发形成的企业文化还是可以建设的企业文化,企业领导者都会对其造成决定性的影响。独特的领导观念下,就有了独特的管理机制、管理模式,有什么样的企业领导者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企业领导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素质、经营管理方式等都会对员工造成示范、引导的作用,进而会在企业中形成相应的企业文化,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原创者、推动者和变革的先行者。企业领导者方面的因素往往深刻地影响着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所以要有针对性地收集这方面的资料。
①企业领导者建设企业文化的意图和打算。在资料的收集中,应更多关注企业领导者近来对企业文化的意图、打算。这些对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只有企业文化和领导者的意图和打算衔接好,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
②领导风格。领导者的领导风格会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的速度、质量造成影响。根据企业领导与员工沟通频度以及权力干涉程度的不同,领导风格分为授权式、参与式、指挥式、教导式。不同的领导风格,会造成不同的工作氛围和工作效率。例如,指挥式的领导者注重工作的目标,关心工作效率,但对员工的关心不够,被领导者与领导者之间的社会心理距离比较大,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缺乏敏感性,被领导者对领导者存有戒心和敌意,容易使员工产生挫折感和机械化的行为倾向。青睐授权式的领导者则可能会偏向无政府主义的领导方式,对工作和团体成员的需要都不重视,规章和要求都较少,工作效率较低,人际关系较淡薄。
(2)企业员工状况。
①员工的基本情况。员工的知识水平、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婚姻情况、家庭组成、专业特长、兴趣取向、纪律性、自觉性、工作主动性等。
②公司员工中主流的思想倾向。对公司的归属感、忠诚度,对公司品牌形象的信誉度、认可度,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学习热情度如何,如何看待市场经济下贡献与收入的关系等。
(3)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企业文化建设绝对不是就文化而建设文化,而是要通过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各个方面的变革与进步来实现。因此,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情况十分清楚。
①组织概况。组织发展历史,重大事件及社会影响;组织使命及目标;组织的主要经营业务领域;目前的组织结构、管理规范等。
②企业经营战略。现有战略环境、战略目标、战略规划以及战略实施等方面的信息。
③财务状况。资产结构、负债结构、流动资金结构、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收益状况等,并力图通过财务状况分析,发现企业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④生产状况。生产设备与环境设计如何、生产管理是否科学、生产过程实效如何、全面质量管理推行与落实的情况如何。
⑤研发状况。企业的技术水平、技术储备、产品及技术研发领域、研发水平等。
⑥市场营销状况。市场观念如何、企业是否了解市场、是否根据市场状况制定了明确的营销计划、该计划的执行情况与效果如何、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如何等。
⑦人力资源状况。人力资源素质、结构,人才储备状况,人力资源队伍存在的问题。
(4)企业内部社会关系。
企业内部社会关系对企业的内部协调机制、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内社会关系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
①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普通员工之间的关系、普通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下属与上级之间的关系、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领导集团内部的关系等。
②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在企业内部,个人往往从属于某一工作群体,即日常所说的部门、科室等企业内部的各种功能机构;另一方面,很多员工也可能从属于因为共同兴趣爱好等形成的非工作单位群体,也称作非正式组织。因此,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包括个人与上述正式工作群体或者非正式组织的关系,以及在上述两种群体内部个人之间的关系。
③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中每一个人同企业所发生的人事关系、薪水关系等。
④企业内部群体单元与群体单元之间的关系。上下级隶属关系、平行关系、交叉业务供给关系等。
(5)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①企业的理念、行为、各种识别性的形象项目现状如何;是否保持统一性,各设计要素间,诸如企业名称、品牌、商标是否统一。
②企业总体形象如何,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广告接触度如何。
③企业的具体形象如何,如技术形象、市场形象、发展形象、企业风气形象等。
(6)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解。
公司管理层及员工对企业文化作用的看法、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解、对企业文化历史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和机会的认识等。
企业内部不同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程度不同。一般来说,高层管理者由于学识水平较高、视野较宽,对企业文化的内涵、作用、意义等有较深刻的认识,进而积极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层管理者中,绝大多数知道“企业文化”一词,知道企业文化是一个先进的管理理念,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作用、如何“先进”、如何通过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绩效并不清楚。对基层员工来说,他们对“企业文化”一词很陌生,有些人认为企业文化虚无缥缈、华而不实。
对企业内外部资料的收集,可以更好地了解项目的具体内涵、吸取其他企业的经验、把握本企业的现状,从而为项目计划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任务9-1 JCKG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工作记录
1.开展本项目的项目单——学习与工作日志
2.笔记公文包——做好本项目的笔记
(续表)
任务9-2 321回顾——本项目学习的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