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体消费的高级化过程
在体育消费形态上,解决温饱之后的我国居民,在奥林匹克热潮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动下,整体消费水准趋向于它的高级化过程。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居民的整体体育消费结构已从“初级型”向“小康型”转变,相当一部分高收入的居民群体开始向“贵族型”转变。体育消费者的各类消费意向正在发生变动,消费的重点由传统的实物性消费开始逐渐转向高档次的参与消费;由单一的体育消费转向包括服务在内的综合消费;由大量的普及性体育消费转向追求时尚、个性化消费。随着体育消费需求重心进一步向高档化转移,价位在百元级、千元级,甚至万元级的不同档次的体育消费品,逐渐成为各类消费者的主流消费趋势。
2.消费领域得到发展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整体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连续下降,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下降了14个百分点。由1990年的54%,降至1998年的44%,到2002年,降到40%,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比重已降至30%以下。这一指标说明,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已接近小康水平,居民消费已开始由基本生活消费过渡到发展性和享受性的消费,在体育消费领域中的范围也大大拓宽,体育消费成为了社会消费的新热点。20世纪80—90年代,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重点可分为基本的实物性消费、一般的体育欣赏消费和廉价的参与消费三大类。这些基本体育消费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消费质量上发展变化很快。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或收入较高的居民群体体育消费重心发生了转移,消费需求发生了三个方面的重要转向:一是基本体育消费逐渐向高档化、贵族化项目扩展(如旅游、打高尔夫球、打保龄球、自驾车外出游等);二是用品类消费进入更新换代时期(如名牌服装、鞋帽、器材等);三是体育相关产品的消费比重明显增加(如体育保健食品、药品、体育保险等),反映在支出结构上明显上升。
3.农业人口体育消费观
体育消费与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部分富裕农民生活正处于由温饱型向小康过渡阶段,体育消费也由此向数量型、质量型转变,并且向多元型转变的趋势日益明显(如参加健身俱乐部、娱乐休闲、观看民俗传统体育表演)。我们曾对福建闽南富裕村镇居民进行过体育调查,发现当地农村人口的体育消费观念,由于长期受华侨经商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体育消费价值观,并影响至今,20世纪70—80年代许多乡村每逢春节期间,各自举办一定规模的篮球联赛,邀请省内外高手献艺,有力地推动了闽南地区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提高了农民的体育消费。诚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体育消费意识的产生是和一定社会的经济文化基础相联系的。一方面,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在几千年小农思想的浸润下所形成的消费意识和观念;另一方面,在我国许多地区还存在着严重的经济落后现象,从而影响农村人口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在短期内很难出现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对促进农村的体育消费发展未必有利,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体育消费的整体发展。
4.个人运动服装消费的发展趋势
居民家庭的运动服装、鞋帽、袜、盔、手套、扩膝(腕)、背包等(统称体育服装)拥有量动态变化,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体育消费需求的高级化变化趋势。20世纪80—90年代,居民对这些产品的消费还处于较低档的水平,甚至大量劣质产品充斥消费市场,流入体育消费者手中。90年代后期,中高档的名牌体育服装作为新的消费产品,成为体育消费者物质消费选购的主流,这些年来表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安徽省体育局研究组曾对合肥市社区居民体育服装消费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名牌产品拥有量顺序为“李宁”、“耐克”、“阿迪达斯”、“康威”、“锐步”、“双星”等等。说明现在相当部分体育消费者对名牌产品能够接受价格,依赖性也较大,并且社会普及率提高较快。
5.中高档家庭健身器材消费热潮居高不下
随着居民住房制度的改革,大空间的商品房已逐步在市民家庭中实现,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一轮的家庭型昂贵健身器材消费热潮开始形成,并有普及性的发展趋势。据南昌市某健身器材商家介绍,近年来家庭用跑步机、划艇机、固定自行车等器材销售呈兴旺势头,每年的销售额都在增长。
6.高档体育消费将成为时尚
21世纪以来的中国居民体育消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家庭收入的增加,将在原有消费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转移。特别是以体育报纸杂志和名牌体育服装为代表的物质消费、以健身娱乐和提高运动成绩为主的培训消费、以观看高水平精彩体育表演为主的欣赏消费、以旅游和自驾车出行为主的观光消费、体育各类彩票消费,这五个方面将保持长时间的快速增长。从现有情况和发展趋势看,可以预测它将与国际体育消费保持同步增长势头,实现持续的时间也将更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