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源来看,英文Culture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 一词,它有多种含义:(1)耕种;(2)居住;(3)练习;(4)留心,注意;(5)敬神。可见,古人界定的文化包括了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各种理性行为。
中国最早的“文”出现于《易·系辞》:“物相杂,故曰文”;《礼·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引申为文雅,常和“质”或“野”对称。“文”、“化”连用首见于《易·贲卦》:“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辞源》对文化的解释是“文治和教化”;汉刘向《说苑·指武》言:“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辞源的定义强调了“文化”和“武功”的对应性,其外延较之西方广义的文化概念——“人类文明的总和”窄一些。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鲁伯(A.L.Kroeber)和克罗孔(Clyde Kluckhohn)[1]在其合著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中罗列了从1871年到1951年80年间欧美国家关于文化的定义,数量达到160余种,在对这些定义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当时世界上认同度较高、影响较大的文化定义:文化是由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构成、通过象征符号获致和传递的观念及其代表的价值;它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它们在人工造物中的体现;文化体系在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
1987年美国人类学家威廉.A.哈维兰(W.A.Haviland)提出:文化是一系列规范或准则,当社会成员按照它行动时,所产生的行为应限于社会成员认为合适和可接受的变动范围之中[2]。
我们认为,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文化是在人类历史发展、文明进步中沉淀、流传下来的,群体成员共同认同和拥有的思想理念、信仰、风俗、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