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
1.综合运用经济方法的必要性
各种经济方法的运用都是围绕着人们的物质利益这个中心。管理主体从对物质利益的关心出发,通过运用各种与物质相关的价值工具,对人们的经济等活动成果进行评价和肯定,在此基础上,分配人们的物质利益,调节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改变经济社会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国民经济和各个经济组织的活动方向、内部结构、生产经营规模和经济发展速度。因此,各种经济方法必须科学地运用,才能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经济方法尽管有多种形式,但他们的功能是共同的,即都从分配入手,通过调整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实现对国民经济调节,但是,各种经济方法各有特点和局限性,各自发挥作用的形式、过程、范围、对象、流向、灵活程度、影响途径等都不同。孤立地单纯使用某一种调节手段,或过份强调某一方面的作用,都不会有好效果。只有综合运用,才能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所以,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不协调现象,不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而应配套使用多种经济方法共同进行调节。
2.综合运用经济方法的基本原则
(1)各种经济方法要围绕一定领域的管理目标,同一方向,同步动作,避免经济方法综合作用与管理活动发展之间的互相脱节。当前经济调节机制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现象,甚至有些调节机制与管理活动发展的要求完全背道而驰。如长线产品反而受到鼓励,短线产品反而受到抑制;一些重复建设项目反而能得大量贷款;给与大工业争原料的乡镇企业免税、减税,研制新产品反而亏本等等。因而,经济方法综合作用的方向、程度和步骤必须与管理活动发展中所要求的目标、任务、调节的程度、步骤相一致,经济方法必须“适向、适度、适时”而运用。
(2)综合运用经济方法,必得权衡管理全局的利弊得失。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必须考虑全局的以下要求:一是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要能够达到全局的预期目的,要尽可能减少全局的不利影响,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二是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必须得保证全局结构的合理化,不仅要有利于全局当前的协调发展,而且要有利于全局结构的改善,实现全局的持续、协调发展;三是综合运用经济方法,必须有利于贯彻全局的物质利益,妥善考虑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四是综合运用经济方法,必须综合分析各种经济方法反馈的信息,在保持全局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适时进行局部调整。
(3)综合运用经济方法,必须建立统一的经济方法协调、指挥系统。各种经济方法虽然都是由国家控制的,但在目前体制下,它们由不同的职能部门所掌握。因此,无论价格升降和利率的变动,还是税科的增减和税率的调整,都应当从全面出发,按照统一计划和政策进行,国家要对各种经济方法的运用进行统一管理,使它们能协同动作,有机配合,形成一股多种方法同向的合力,这就要求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统一运用经济方法的指挥机构。
(4)经济方法同向合力应当与其他的调节方法相配合。经济方法的同向合力,尽管是有效的调节力,但是,它也不是万能的,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在重视经济方法同向合力的同时,还必须使之与行政方法、法律手段、思想政治工作相配合,形成以经济方法为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的调节体系。
二、经济利益与责权相结合
1.经济利益与责权的关系
正确理解和有的放矢地运用经济利益,乃是社会主义发展生产的强有力的刺激。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客观上要求建立经济刺激制度。这种刺激要求劳动者享有权力和承担责任。
经济利益与责权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利益是履行责任、权限的动力;责任是一种压力,是被管理者向管理者承担的必须保证完成的工作任务。权限是一种实力,是责任的必然要求。责任决定着权限和利益,有多大的责任,才能相应有多大的权限和利益,在运用经济方法的过程中,把经济利益与责权结合起来,就能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微观和宏观的经济效益。
2.经济利益与责权相结合的形式
我国在改革实践中,创造了多种经济利益与责权相结合的好形式,如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工商企业实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制和股份制,行政和事业单位实行的岗位责任制等。这些形式按照责权结合的原则,把被管理者对管理者承担的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或个人,逐步形成整个社会的目标管理体系和生产、工作责任制体系,使责任更明确,权限更具体,利益更透明。因此,各种经济利益与责权相结合的形式,都在新的更高层次上调动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了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的劳动效率和工作效率。各单位具体采取何种经济利益与责权相结合的形式,应视本单位的工作性质、特点而定,从有利生产、工作,计算方便出发,切忌一刀切,模式化。
三、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
1.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者从根本上看是一致的,但是,三者之间也存在着矛盾。这是因为,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物质财富总是一个既定的量,如果归国家集中支配的部分多了,归集体支配的部分就会相应地减少。反之亦然。就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来讲,归集体支配的部分多了,归劳动者个人支配,用于满足劳动者当前的个人需要部分就会相应减少。反过来也是一样。在这种意义上说,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者是互为消长的关系。
2.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关系的原则
运用经济方法,必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物质关系,做到对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的全面关心、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关系的原则是:(1)在统筹兼顾三者利益的基础上,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2)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做到既不损害国家利益,又能保证并根据情况不断提高集体和个人的利益,从而使集体和个人对完成国家的整体目标具有高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3)国家必须承认和兼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集体必须关心和增进劳动者的个人利益,使集体和劳动者个人不仅从国家整体利益上,也从自己的切身利益上,关心本职工作。(4)必须在认真研究国家、地方、集体之间利益分配的合理数量界限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调节措施和控制办法,避免出现失控现象。这里,关键是国家与企业之间合理分配,既要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又要给企业必要的自留资金,以保证其改进技术条件并扩大生产,改善职工福利、生活条件。如果企业自留资金过多,不仅会影响国家收入,而且会引起盲目建设或滥发奖金,给国民经济大局带来负作用。
四、物质刺激与精神鼓励相结合
1.决定物质刺激与精神鼓励结合的因素
经济方法的应用不能局限于物质刺激,而必须把物质刺激与精神鼓励结合起来。这是由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决定的:(1)从人们的需要看,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人们除了物质需要以外,还有更多的精神和社会方面的需要。(2)从推动生产发展,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动力来看,包括两类动力:第一类是物质动力;第二类是精神动力,包括理想、信仰、热情、精神鼓励和日常的思想工作(3)从激励变量因素看,一切行为都是受到刺激而产生的,一切人类行为都是有其一定的目的和目标的,这种有目的的行为总是离不开满足需求的欲望,美国贝雷尔森和斯坦纳给激励下的定义是: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等都构成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在现代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条件下,物质利益的刺激作用趋向缩小。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群众不只是为金钱才努力工作,他们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精神品质。(4)从过份运用物质刺激存在的问题看,由于物质刺激比较强调个人的利益,局部的利益和眼前的利益,容易使个人主义、本位主义有所增长,这些问题立足于建立物质刺激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机制来解决。
2.物质刺激和精神鼓励的正确结合
物质刺激是从物质利益的关心方面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的,精神鼓励是从提高劳动者的思想觉悟方面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的。物质刺激和精神鼓励互为条件、互相依存。这两个方面各有特点,不能互相代替。因此,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就必须把物质刺激和精神鼓励结合起来。承认精神鼓励的独特作用,又须重视人们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实行物质刺激,也要思想政治工作来保证。总之,物质刺激和精神鼓励结合成为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基本要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