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3 方太公司研发智能家居控制技术
2014年11月5日,在中国国际厨房卫!博览会上,方太和京东联合发布的全球首套云智能厨电产品完成了首秀,瞬间吸引了众多眼球。这套云智能厨电产品主要为满足人类日益提升的健康生活需求而设计,有智能远程开关机、定时关火、自动换气等实用功能。
本次展会,方太以“智慧科技,健康生活”为主题,现场布置充满现代感。发布的智能厨电产品,也以实用性和智能化深受消费者喜爱。据悉,这套产品在京东首发当天就被预定超过50套。
方太展区成健康生活方式大秀场
虽然厨房的空间不大,但却结合了人体生命四要素中的三个元素:空气、水、食物。解决厨房的健康、智慧问题,已成为厨电企业集体发力的新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厨卫博览会也成为方太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大秀场。
方太的云魔方吸油烟机,将欧式油烟机的传统环吸变为蝶翼环吸,带来了前所未见的吸油烟效果,有效提升了居室空气质量。比如方太的嵌入式恒温电蒸箱,将传统烹饪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搭载独有的“双蒸汽发生器技术”和“动态蒸汽平衡技术”,使食物更营养、更健康。此次发布的智能厨电套餐,更是通过互联网将智能产品的众多功能与消费者的手机有效联动,实现了产品的远程控制和智能联动,使家居生活变得更健康、更有品质感。
在发布会上,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孟凡波理事长表示,厨电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出现了许多概念之争、技术参数之争,希望迅速回到以用户为本的正确道路上来,厨电行业需要更多造福于消费者的智慧科技。方太的许多新产品很好地诠释了以用户为本、为健康服务的理念,将大大拓宽人们关于厨房烹饪的想象空间,值得各行业借鉴。
健康和智慧科技合体,方太占领新制高点
只需通过一键操作,消费者就能随时掌握厨房电器的工作状态,方太的这套智能产品通过远程控制实现超越空间的体验方式,为用户量身打造一种科学健康和自然舒适的生活方式。除远程控制外,这套智能产品还实现了烟灶、烟热联动。只要灶具一开,烟机也能自然开启,智能快捷;热水器启动后,烟机也能实现自动排烟。搭载京东超级App(App指的是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快车,方太这套智能厨电全新的设计创想、率先实现的手机远程控制,让用户的烹饪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安全和充满趣味。
据悉,京东超级App是国内首款智能硬件,可实现一款应用集中管理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多个智能硬件。它与京东智能云进行了完美配合,通过对消费者使用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大数据分析,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京东智能云总监邓正平表示,京东智能云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数据化时代更好地服务于千万家庭,使其享受更好的居家生活,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有更多智能化的产品能读懂专属于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太作为首家在云智能厨房行业的尝试者,不仅开创了厨房电器的一次重大革新,更是智能家电的重要一笔。首发当日销量即破50套就可以看出,真正实用的智能厨电产品很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
健康和智慧科技合体,也已经成为方太领导行业潮流的重要举措。据悉,近段时间方太集团正与有关机构共同创建“浙江省健康智慧厨房系统集成重点实验室”。在这个重点实验室里,方太将通过对人们烹饪需求和行为的研究,梳理家庭饮食生活方式,从而创造一种现代化、高效的时尚烹饪方式;同时,还将研究绿色健康厨房的智慧化系统,研发以用户为中心的日常普适型家庭厨房健康食品、健康身体与健康生活交互集成系统。
(引自http://jiaju.sina.com.cn/new s/20141106/388673.shtm l)
【案例解读】
我们很难想象未来生活的模样,但是从每年的好莱坞电影中,都能找到未来生活的影子,虽说充满了各种未知元素,但是还是有很多客观条件决定了未来的一些可预见性。随着移动智能的普及,我们已经发现未来的生活将朝着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比起过去被动的接收方式,未来的智能家居将更多地通过主人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来服务于主人。
未来的智能家居将会朝着一个全智能化的方向前进,智能模块、智能。控器、智能面板、智能插座、智能电话控制与智能电视、智能空调间将会形成一个完美的互动体,以住宅作为基础平台,各种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频技术可以将家中的所有相关设施集成,相比较过去,这种高效的居家智能方案能够完美组建起一座智能化的楼宇甚至是小区,它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都是值得期待的。
【知识链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病问题越来越突出,智慧城市目前正被各国列为重点建设目标,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也进入了关键阶段,并在政策推动下不断提速。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围绕加强城市基础通信网络建设和重点领域提供智慧应用服务展开,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及4G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上升为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
1.更多互联网企业将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快速转变,众多的互联网企业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以阿里和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以行业应用和云计算为切入点,通过开放的合作模式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同时,国家层面将通过财政改革、购买服务和政府引导等多种模式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需要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厂商共同合作,需要通过建设模式的创新促进生态系统的衍变。因此,随着政府和市场的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必将在今后几年快速转变,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
2.民生类的服务平台涌现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2014年1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通知》。通知指出,信息惠民工程实施的重点是解决社保、医疗、教育等九大领域的突出问题。各地在实施信息惠民工程中,要注重资源整合,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事项和社会信息服务的全人群覆盖、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办理。2014年6月1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名单,全国共计80个城市。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门,旨在通过试点城市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普惠程度、探索信息化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机制新模式。
3.智慧城市将会呈现群带建设
2014年8月19日发布的《国务: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旨在巩固扩大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成果,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依靠内生发展推动东北经济提质增效升级。2014年11月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智慧城市群建设和信息化一体化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旨在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应用的一体化发展,将珠三角地区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智慧城市群。未来中国智慧城市将会呈现群带建设,区域城市合力规划打造智慧城市群。政府方面应该着手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加强区域合作。企业方面应该着手研究区域化智慧城市群解决方案,同区域研究机构和专家委员会加强合作,因地制宜,为城市群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4.4G网络的推广将加速智慧旅游建设
4G网络在中国大范围的推广将会为各地的智慧旅游建设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在高速网络的支持下,游客可以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获取位置定位、路线导航、天气预报、寻找美食、酒店预订、景点推荐、购物导航、互动分享、网上购票等多种服务,实现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位一体的旅游体验。4G网络的推广,突破了数据传输的瓶颈,使得基于大数据的高效数据分析和信息获取等旅游服务成为可能。随着游客的体验逐步提升,将逐渐形成网络效应,在未来几年,智慧旅游将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5.智慧医疗将加快产业链整合,向大健康体系发展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推动了智慧医疗行业快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的不断应用,智慧医疗作为新兴的服务载体,为用户提供了医疗健康服务保障,将会成为政府的重要抓手;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优化产业链,缓解了当前突出的医疗问题。智慧医疗的建设将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产业链将加速整合,政府方面将逐步扩大区域卫生平台的范围,将更多的医:、妇幼保健、疾控中心和药房纳入到区域卫生服务体系中来;市场方面将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进行模式创新,以满足用户健康方面的需求。
6.智慧社区将成为智慧城市入口的争夺点
近些年,各类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智慧社区的建设当中。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慧城市落地的触点,是城市管理、政务服务和市场服务的载体,其中数字社区、智能家居、社区养老和智能生态社区等各类智慧社区项目层出不穷。随着智慧城市的推广以及新一代技术的普及,智慧社区的项目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因此,智慧社区将成为企业业务落地的承载点,智慧社区行业将实现快速拓展。各企业将会加快在智慧社区行业的布局,智慧社区入口的争夺,将会随着模式创新、技术推广和数据沉淀而日趋激烈。
7.大数据应用将盘活数据,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中国信息化发展至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行业数据,分散在政府部门、行业平台和企业等不同的实体机构中。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各类数据将呈现井喷之势,各类大数据分析和预测类应用的推广及普及将有效盘活积存数据,挖掘数据潜在价值,消除数据盲点,为城市决策者提供数据分析和预测等服务,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政府方面应该着力打通部门之间藩篱,形成数据共享,方能进一步进行大数据分析,服务于城市建设;企业方面应着力产业链整合,整合数据入口,形成数据沉淀,进一步形成数据服务,结合应用落地。
8.信息安全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重点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的成效将会直接影响智慧城市的体现。而信息安全作为辅助支撑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何建设信息安全综合监控平台,如何强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重点。政府方面应该着力将基础设施分级分类,继续深化在网络基础设施及信息资源方面的安全防护;企业方面应该加强产业合作,形成合力,推动中国安全信息产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