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矿产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张国文
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能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强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能有效地缓解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的矛盾,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因此,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开展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根本利益。而我国农村的现状是农村居民点分散不集中,土地利用率低,住房建筑凌乱严重影响村容的整洁,田块分散零碎,分布不合理,闲荒地和废弃地较多,农田基础设施薄弱。这种土地利用现状难以满足未来建设新农村的需要,因此以“整地兴农”为目的,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手段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具体体现,本文主要介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对其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人口多是中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步入统筹城乡发展、以农促工、以城带乡的新阶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保护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基本农田面积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主要阐述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
1.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符合新农村建设的方向
(1)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内涵相一致。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是指产业要形成新格局;“生活宽裕”是指农民生活要实现新的提高,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标;“村容整洁”是指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改善农村人均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达到这些目标的一项重要手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指采取工程、生物等方法对田、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通过完善的田间配套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增加耕地面积。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但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水平而且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改造旧村庄,整理空心村,归并农村居民点,使整理后的村庄与整理后的高标准农田和谐融为一体,改变了村容村貌,达到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
(2)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针是“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充分表明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新的《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基本方针,《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占用;国家鼓励土地整理,收取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要用于耕地开发,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新开垦的耕地;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国务院《关于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问题的通知》也规定:“按照‘取之用土,用之于土’的原则,将部分土地出让金专项用于土地整理,宜农未利用的土地开发,基本农田建设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土地开发。”这些法律法规实施以来,国家投入农村土地整理资金一直未回收,要求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要合理,这与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是一致的。而且上述资金全部投入农业用地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国家今后将不断增加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这也充分体现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
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我国近七成的人生活在农村,农民40—50%的经济收入和60—80%的生活必需品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农民手中的土地。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围涵盖农村的田、水、路、林、村多方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采用经济、法律和工程措施等手段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合理调整农村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状况,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1)为农民增产增收创造条件。我国有些农村地区生产条件差、经济落后,生产只能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而当地政府资金较少,无力解决。国家和省级投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通过农田建设,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护林网,改造农田耕作道路,使项目区农田普遍成为田块成方、路渠相连、设施配套、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生产能力普遍提高10%—20%,生产成本降低了5%—15%。即使按10%计算,全国每年通过高标准基本建设增加的粮食产能,相当于增加400万亩耕地的产出。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改善了农村耕种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为农民稳定增收和生活富裕创造了条件。
(2)为农村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新农村建设必须依托现代农业,我国未整理的耕地普遍存在地块分割零碎、规模效益不高、机械化作业难以展开等问题,制约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规模化经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产能的同时,可以归并分割细碎的地块,形成了规模经营的条件。
(3)有效解决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粗放问题。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总量非常大,北方地区“空心村”多,南方地区居民点散,乡村工业布局比较乱,利用结构也不够合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能解决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粗放、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使许多地方的农用地、水利设施用地、道路用地、林网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趋于集约合理,实现了农村整体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改变了村容村貌;农用地破碎程度明显降低,农田格局明显改观,整理后耕地利用程度普遍提高了3%—10%,水田、水浇地、旱地等各类农田更加适应农业生产要求和耕作习惯,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水平大大提高。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是在实践和探索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新时期土地整理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密切相连的,是适应新时期建设高效农业、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基本一致,内容存在交叉,资金可以互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开展能够推动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又反过来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二者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和互相促进的关系。
1.与新农村建设整治相结合
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全村的山、水、林、田、路进行统一规划与改造,同时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在村镇规划的统一指导下,尊重并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贴近民意,贴近实际,因地制宜推进村庄整治,并结合撤村并点、旧村整治、空心村改造,大力抓好改水、改厕、改路工作,推进人口集中,优化建设布局,可使村貌焕然一新,真正实现了农民喝干净水、上卫生厕、走平坦路、住漂亮房的目标。
2.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
通过实施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推进土地开发整理与中低产田改造相结合,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由单纯追求耕地数量向耕地数量、质量和土地生态条件并重转变,以求得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除了给土地整理区农民带来相当可观的新增耕地面积之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也十分有利于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据相关资料显示,从耕地质量和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远远高出土地开发,基本农田整理的综合效益更为显著。
三、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几点意见
1.科学合理的编制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搞好规划,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现状出发,充分尊重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制订规划,科学安排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要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导、农民自愿、多元投入”的原则,按规划、有计划、循序渐进、积极稳妥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应在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与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行业规划相衔接。村庄整治规划设计方案、基本农田规划设计方案和土地权属调整方案,要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编制完善,充分听取当地群众意见,征得项目区村组大多数农户的同意。
2.加大基本农田整理力度
基本农田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要进一步确定今后五年基本农田整理的重点实施区域;二要明确不同区域基本农田整理的方向,分类指导基本农田整理工作;三要加快完善建立集中投入制度的保障措施;四要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建设标准的试点工作,优先制定好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的工程建设标准;五要结合农用地分等定级,积极推进土地评价工作,为基本农田标准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在实施过程中,应选择一定的指标如单位面积投资、新增耕地率、单位面积新增粮食、单位面积新增纯收入等确定区域耕地整理的重点,统筹区域耕地整理的时序。耕地整理的重点和时序安排也应与其他农业、水利、环境等工程的实施区域相衔接,使耕地整理工作可以借助多个部门的力量有利推进。
3.实行全程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项目公告、合同管理、项目招标、工程监理、审计管理等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项目工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资金的落实是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为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对各级基本农田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专户、专款专用,严格执行先报后申再批原则,并按工程进度监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通过审计、检察等相关部门监管项目资金的运作,了解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切实规范资金正常运行和使用,并将相关内容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的监督,避免项目资金被截留、挤占和挪用,确保资金合理高效使用。
四、结语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考虑农业生产发展需要,通过大量资金投入,依据技术推广应用的需要,整理农田、建设农业基础设施,为农业技术应用创造条件。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必然会促使农民摆脱分散经营的局面,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建立各种经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的现代化农业基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必须根据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基础设施条件和土地整理人员、资金准备等情况,合理安排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逐步有序地推进。要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摸清农村土地利用和耕地后备资源情况,并制定基本农田建设专项规划,形成既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和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等指标要求,又与地区规划、村镇建设规划以及水利、环保等专项规划相适应、各项发展规划成充分衔接的规划机制。并且进一步理顺国土部门和农村建设、规划等部门关系,形成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