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战争是一场全方位的搏杀,每一方都会为自己的生存而拼尽全力。因此,无论哪一方都会为了取得胜利而制定各自的战争目标。大到一个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小到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也都一定会有一个欲达至的战争目的。当年美国进行的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使得美国占领了伊拉克。那么,美国占领伊拉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美国的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油,只不过不是为了公开抢油,也不是为了搞便宜的油,这种目标太笨。美国的真正目标并不是直接抢油,而是为了控制伊拉克的这个油可以卖给谁,不可以卖给谁,这才是美国要控制中东地区的真实目的。
围绕战争的目的,作为战争进程具体实施者必须要制定一个战争目标,这个目标是为达到目的而制定的显现指标。因此,在为完成目标而部署任务的方案时,有一个最低标准和最高标准的控制范围。但是,不管是达到何种程度的标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战争开打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所以,美国在1991年发动的海湾战争将伊拉克军队驱逐出科威特,恢复科威特的合法权利的目标和2003年美国开打的推翻萨达姆政权的伊拉克战争的目标其实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建立一个亲美政府,以便控制中东石油储备。而美国要想完全达到控制中东石油储备这一目的,伊拉克只是第一步,后来推翻的利比亚则是第二步。如果下一步再把伊朗拿下,那么海湾石油资源就全在美国的控制之下。因此,可以看出,任何一场战争一定是为了某种利益而必须达到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就是解决为什么要进行战争的问题。
《三国演义·第三回》
卓婿谋士李儒曰:“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卓大喜,遂上表。其略曰:“窃闻天下所以乱逆不止者,皆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之故。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臣敢鸣钟鼓入洛阳,请除让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从古自今,大凡做有志事者历来如此。没有目的的行为是盲目的,没有目标的行为是混乱的,所做之事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一、战场搏杀的最高目标
所谓战场搏杀的最高目标就是指双方对峙中,要将敌方的对抗意志完全从思想意识层面上消灭殆尽,通过恩威震慑并以最低的代价取得战争胜利。这个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将帅们在运作战争时,以自己坚强意志和巧妙的作战战略和战术,攻击和震慑敌方取得胜利。
《孙子兵法·谋攻篇》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现代战争由于科技成分的比重越来越大,战争中以人员消耗赢取胜利的战法也越来越少采取。比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在与利比亚交战时,采取的战法就是以震慑的方式摧毁利比亚的作战意志。从2011年3月19日点燃的利比亚战火燃烧的头90天的情况看,北约公布的最新数据是截至6月18日,北约一共出动战机11700多架次,其中发动空袭的为4400多架次,并摧毁了卡扎菲当局的军事目标近2000个,包括大约100多个指挥及控制中心、众多的弹药库、坦克、装甲车及火箭发射装置,这些空中袭击极大地打击了利比亚军队的士气和抵抗意志。以至于在美国和北约方面没有地面部队参战的情况下,就迫使穷途末路的卡扎菲,在后来的10月20日终于选择逃离家乡苏尔特,去往40公里外的瓦蒂加里弗。此时,他早已四面楚歌,众叛亲离。只不过,卡扎菲没料到的是,死神竟然来得如此之快。这位可怕的“死神”就是美国的“捕食者”(Predator)无人机。过去10多年,在情报支援下的精确空中打击,已成为军事强国对高价值目标实施“定点清除”的利器。美国和北约在最后关头拿下卡扎菲,再次证明了这一战法的威力。
从这场战争以及其它由美国和北约发动的战争或战斗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发现,地面部队打头阵的例子越来越少,这都得益于军事科技的发展,而这种科技发展的结果正应合了我们对战争最高目标的追求,即不战而屈人之兵。
二、战场搏杀的最低目标
所谓战场搏杀的最低目标是指双方战斗中,各自采取一系列的战略战术,以即使伤亡己方大量人员也要消灭敌方人员为主的方式,守住或进攻关隘,以争取战场胜利。这种方式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虽然是下策,但在战争中因为事关全局,却也是颇为常见的搏杀方式。朝鲜战争时上甘岭战役就是一场典型的攻防战。
战事案例·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交战双方先后动用兵力达十万余人,反复争夺43天,作战规模由战斗发展成为战役,其激烈程度是战争史上罕见的。“联合国军”炮兵和航空兵,对两山头共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炸弹5000余枚,把总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两高地的土石炸松1~2米。志愿军防守部队贯彻“坚守防御、寸土必争”的作战方针,依托坑道工事,坚决抗击“联合国军”的进攻。
此役,志愿军第15、第12军打退“联合国军”营以上兵力冲击25次,营以下兵力冲击650余次,进行数十次反击,共毙伤俘敌2.5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70余架,击毁击伤其大口径火炮60余门、坦克14辆,最终守住了阵地。作战中,志愿军伤亡1.15万余人。
这种战场搏杀的最低目标,就是要通过在战争全局里的某个局部对峙中,以牺牲局部利益换取全局胜利而要达到的战场要求。所以,就经常可以在电影、小说、回忆录等作品里,看到以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拿下某某阵地之类的豪言壮语。因为在两军对垒时,双方尤其是势均力敌的双方,都认识到某个被攻击的要塞一定是对战争全局的胜败具有重要影响时,此时双方的全部精力就会集中到对要塞的争夺上面,能否将要塞掌控在己方的手中就成为这场战斗的基本目标,就是伤亡惨重也保住争夺之场地。
从战场搏杀的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的阐述中可以看出,无论哪种目标,其战场搏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无非是其最高目标是要以恩威加战略战术达到不战就胜的境地,而最低目标则是依靠意志加战力以战求胜。为完成目标而实施的战法的结果均是要战胜对手,目的都是要征服敌方夺取战争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