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口结构及其变化

人口结构及其变化

时间:2023-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中东地区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特点呈现出:年龄构成轻,抚养系数高;性别比例特别高;城乡人口的比例发生重大改变。中东城市人口平均比例是48.8%,海湾国家超过70%,其中,科威特、卡塔尔高达85%以上。

目前,中东地区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特点呈现出:年龄构成轻,抚养系数高;性别比例特别高;城乡人口的比例发生重大改变。人口就业结构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年龄构成轻,抚养系数高

中东各国随着政治独立和民族经济的发展,使得大多数国家15岁以下的人口比例在4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45%,加上丧失劳动力的老年人以及伊斯兰教教规把大量有劳动力的妇女排斥在生产活动之外,使得其抚养系数超过85%。[9]根据阿联酋经济部2005年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05年底,阿联酋国内总人口为411万人,其中20~39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4.5%,60岁以上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57%;阿联酋籍29岁以下人口占阿联酋籍人口总数的73.4%。另据科威特计划部统计,科威特1997年劳动力总数为121万,本国公民仅占16.3%;在就业的科威特人中,90%以上的在政府机构、国有企业任职,工作清闲,工资优厚,再加上政府由于石油财富而向国民提供的“从摇篮到坟墓”终生福利,使得本国国民长期过着安定、优裕、闲时的生活,有的甚至养成了游手好闲的习惯,依靠政府救济金来度日。[10]

(二)性别比例特别高

中东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快,再加上外来劳动力的大量涌入,使得这一地区人口性别比的偏差增大,这一现象在石油国中的表现尤为明显。如2004年,非沙特籍人口中男女性别高达219.9%,详细数据可以参见下表:

表2-1 沙特人口分布状况(2004年、2007年)

数据来源:沙特中央统计与信息部。

根据阿联酋经济部2005年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05年底,本国男性人口2806152人,女性人口为1300275人,男女性别比高达215.8%。如果以阿联酋籍男女人口的统计数据再做比较,截至2005年底,阿籍男性人口为417917人,女性人口为407578人,男女性别比为102.6%。如果再以移入人口与原居住居民相比,截至2005年底,非本国国民(即移入居民数)为3280932人,本国国民(即原住居民数)为825495人,其中,移入人口占原住居民人口的397.5%,占全国总人口的79.9%。[11]由此可见,这一地区严重失调的性别比主要是由外籍移民大批移入造成的,其中,移入的劳工大多数为未婚男性,这就大大增加了移入国男性的比例。

相对来说,伊朗的性别比基本持平。据伊朗国家统计中心发布数据,截至2010年底,伊朗人口数量为7473.3万。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人口为3795.8万人,占比50.8%;女性人口数3677.5万,占比49.2%。[12]

(三)城乡人口的比例差距增大

中东城镇大多数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多于19世纪前创建的,具有政治、商业、宗教和军事职能。但是,他们通过控制土地、水权来保持对乡村地区的统治,因而这些城镇的繁荣并没有给乡村的发展带来多大的影响。所以,中东地区城乡人口的比例变化主要发生在近代,尤其是伴随着石油开采而兴起的城镇地区。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这种城乡人口比例的改观在各国之间还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中东城市人口平均比例是48.8%,海湾国家超过70%,其中,科威特、卡塔尔高达85%以上。这些国家国土面积狭小,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在几个都市地区,通常被人称为是“城市国家”。另外,以色列和黎巴嫩的城市人口比例也较高,分别达到89.1%和76.9%。[13]以色列主要是多数犹太人在移民过程中聚集在生活和就业条件优越的城市地区而形成的,再加上比较发达的工农业经济体系和高福利高消费的政府优惠政策,使得这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黎巴嫩主要是历史因素起了作用,海陆交通的有利位置及其基督教徒跟西方文化传统的特殊联系,使得这里长期以来就是中东内外集散中心。

城乡人口的变化表现为农村向城市大量迁移。1957年,伊拉克城市人口仅占37%,1973年增长到61.5%,1981年则高达72%以上。相对而言,伊拉克19世纪60年代人口每年的增长率为6.2%,70年代这一比率下降至5.3%,但城市人口总体的增长趋势没有变。1982年,巴格达人口近4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7%,占全国城市人口的55%。截至2010年底,巴格达人口总数达到800万人,与1982年城市人口相比,截至2010年人口年增长率约为14.3%。[14]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伊朗人口数量为7473.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5363.8万人,占比69.3%;农村人口2109.5万人,占比30.7%。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德黑兰、马什哈德、伊斯法罕等大城市[15]。叙利亚中央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叙利亚全国人口总数2369.5万人,其中有一半以上人口在城市。另外,中东国家中城市人口比例较低的国家,一般也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比如,也门的城乡比例就低于15%。

(四)人口就业结构

中东地区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本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在人口就业结构方面主要表现为:农业和工业的从业人口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雇佣人口在从业人口中所占比例增大,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口大幅增加。

一方面,随着城市在医疗、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优势越发凸显,再加上部分产油国家的高福利、高工资,农村大量富余的青壮劳动力涌入城镇,填补了城市因工业发展而造成劳动力短缺的空位,这样会造成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农业开始衰落。比如,伊拉克1960年国内从事农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7.5%,到了1979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0.5%。另一方面,劳动力大量迁移,增强了地区与国家之间人口的流动。比如,1972年波斯湾各产油国的外籍劳工仅80万人,到了1981年已超过400万人。此外,中东地区因石油开采而带来的国际金融贸易的繁荣,再加上消费水平提高,许多从事消费资料生产的制造业部门大量出现,这就使得人口就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比如,沙特自1989年至2007年国内从业人口的变化:油气和工业部门的从业人数比例由1989年的44.9%上升至2007年的65.2%,增加了20多个百分点。具体情况参见下表。另外,伊拉克人口从事服务业的比例由1964年的27.6%上升至1977年的44.4%,增长幅度约有17个百分点。[16]

表2-2 沙特劳动力在各行业的分布状况(1989—2007年) (单位:万人)

续表

资料来源:沙特经济与计划部(MinistryofEconomyand planning)

据叙利亚中央统计局统计,2010年全国人口2369.5万人,15岁以上人口约占51%,可提供500万个以上的劳动力,其中,根据行业划分,从事农业和森林业占32%,服务业占22.7%,饭店和餐饮业占14.5%,工业占13.1%,建筑业12.4%,交通和运输业占5.3%。[17]

除此之外,作为经济比较单一的国家,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或者完成经济的多元化转型,这样使得从业人口又发生另一种变化。比如,以石油生产和石油化工工业为主的阿联酋。阿联酋政府在发展石化工业的同时,把发展多样化经济、扩大贸易和增加非石油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作为首要任务,努力发展水泥、炼铝、塑料制品、建筑材料、服装、食品加工等工业,重视发展农、牧、渔业;充分利用各种财源,重点发展文教、卫生事业,继续完成和扩大在建的现有项目。这样,中东地区的人口从业结构又会在局部地区发生新的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