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东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

中东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

时间:2023-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要研究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就不得不提及世界上工业化完成最早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除上述几个前提条件不具备以外,中东的工业化还明显缺乏内外两个动力要素。从外部要素来看,中东工业化缺乏发达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力这一物质动力。

要研究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就不得不提及世界上工业化完成最早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英国工业革命的启动具备几个前提条件。第一,市场化内生型发展模式的典型,是在没有外力推动的状况下,市场自发发展、市场需求的增长导致的结果。第二,英国实现市场制度、法律和秩序上的创新,推动工业化的发展。英国在农村通过圈地运动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农场的经营方式,使得城市里以行业公会、合伙公司和股份公司等新的企业制度代替原有的行会制度,随后又形成近代金融制度。在法律制度方面,英国制定并形成了保护财产和合同的法律以及专利法、取缔证券投机法、工厂法、济贫法以及评定工资制度、商品检验制度和价格控制制度等一系列保证市场秩序的法律制度。第三,政府政策逐渐由干预转向自由放任,确认自由放任为成熟市场中政府的行为特征。第四,对内通过圈地运动,对外通过殖民掠夺和对外贸易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工业化的经济基础坚实雄厚。英国较早时期就开始奉行重商主义,加强对外贸易的发展,而该国实行的圈地运动也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三个先决条件: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大量资本。此外,自然科学、生产技术、新兴产业以及新经济学理论等各方面都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可以说,16—18世纪的英国已经扫除了一切不利于工业化发展的障碍。

中东在走上工业化道路之前,不具备上述条件中的任何一条,市场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创新是在现代化改革和工业化启动以后才逐渐露出端倪,政府角色的转换还要更晚,至今也没有几个国家能实现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除此以外,许多中东国家国内人口基数不大,劳动力匮乏,直至今日,大部分人口仍满足于悠闲的生活和高福利的供养而不愿意从事生产。原始积累方面无论是对农民的剥削还是对外扩张都远不如英国那么彻底和成功,直到工业化启动以后仍然在进行着原始积累。一些石油生产国国内虽然有富足的石油美元,但这已是现代以来的事情,而且这些石油美元并没有完全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流入私人腰包或流入海外。除上述几个前提条件不具备以外,中东的工业化还明显缺乏内外两个动力要素。[3]

内部要素即为自觉发展工业文明的意识,而这种意识除了传统的积淀和民族本身的特质以外,同个人的自我意识和政府的开明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英国在工业化刚刚开始的时候,也被穷人对富人所谓的“依赖”意识所困扰,随着自由主义观念的上升,人们越来越推崇个人的奋斗。美国亦复如此。“从黄金时代到20世纪20年代,在求生存的奋斗中,工人和管理者都显而易见会失败或者成功,在此过程中他们或者是管理指令的不服从者,或者是被激怒的创业者。今天,他们都成为集体中的个人,其技能肯定得到提高并进行了系统的配置,他们的生产能力也肯定因通过对其心理因素的适当关注而得到提高。”[4]对个人奋斗的推崇可以说是自觉发展工业文明意识的精神机制。中东历史上长期奉行的是高度集权的专制制度,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与普通百姓之间难以形成相对平等的协作关系,使民众的自觉性难以发挥,另外,统治者本身也沉醉于对政治权益的追逐之中,并没有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发展工业之中。

从外部要素来看,中东工业化缺乏发达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力这一物质动力。马克思将科学技术和教育看作是工业化的动力和基础,因为工业化正是要以自然力来代替人力,用科学来武装劳动者的头脑,使普通劳动者转变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将科学技术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生产力。早在20世纪40年代,留学美国的张培刚教授则直接把工业化定义为“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而“基要生产函数”的变化就是指生产要素技术排列组合方式的变化,即技术进步。[5]另有学者认为,经济增长因素中的科技含量在60%以上才能称之为是现代化的工业。[6]这些观点都说明了科技在工业化中的重要地位,或者说它是工业化最重要的启动和促进力量。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前,首先完成了技术革命,使生产力获得极大的提高,成功解决了工业化的动力问题。西方的教育则更早,其根源一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7]而技术缺失恰巧是中东工业化发展中的软肋,该地区既无重大的技术创新,在教育方面,特别是世俗教育和技术教育方面也明显滞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东地区接受大学教育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是卡塔尔,但仅为21.7%,其余国家都不足20%,比例最低的南北也门尚不足5%。[8]而且各国的教育明显偏重文科。即便是出国接受西方教育的人员回国之后,也没有充分将其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中东技术的匮乏必然导致发展的恶性循环,因为技术既是工业化的动力,也是工业化的结果,工业的滞后反过来会对技术以及整个教育都形成阻滞。

由于存在着上述原因,加上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东在工业化的实践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首先,由于技术得不到改进等原因,传统的手工业在外部的冲击下几乎走向终结,现代工业对手工业的替代是以大量手工业的被摧残和消灭为前提的,没能实现类似英国那样的由原工业经济即手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换,致使手工业和民族工业不能在工业化过程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工业严重依赖于进口,其中,包括机器、关键性零部件和技术人员等,这也是长期以来中东工业难以摆脱对西方依附性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国内设备难以获得及时更新,工业生产率难以提高。例如,据伊朗高级官员估计,由于原有的工业设备陈旧,新引进的技术人员无法与之相适应,伊朗从1979年3月至1980年3月工业及其相关产出以34%甚至更高的速度下滑,80年代后期伊朗许多工厂仅以30%的生产能力在运转。[9]其次,从发达国家的工业结构来看,50年代以来机械(电子)工业比重始终占据首位,1955—1974年机器制造业的比例一直保持在30%以上,且呈增加的趋势。[10]但是在中东,除以色列以外,食品加工、纺织业、电力、石化在工业中占据突出地位,而机器制造业比重较小,1976年中东地区在机器制造业方面的总增长额只有150亿美元,大致与西班牙相当而低于巴西,[11]至1981年机器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最高的几个中东国家:埃及、约旦、伊拉克,其比例也仅分别为17%、15%和13%。[12]此外,中东工业中的矿业比例更小。另外,由于各国工业品技术含量相当,工业结构雷同,在工业领域难以形成地区一体化,地区内部的出口量十分有限,1965—1973年,中东工业产品面向阿拉伯国家的出口量平均只有5%。[13]加之由于在大城市中长期定居的外国人以及地主、商人、专业人员和政府官员在工业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主要的作用,并且是制造品市场的主要构成者,致使中东国家的工业地理分布不均衡,多集中在开罗、巴格达、德黑兰等首都城市和亚历山大等主要港口城市,社会经济呈现二元化的结构。

除上述问题以外,由于国家的高度垄断、干预甚至专制以及决策的过于集中,一些工业决策往往不切合实际,或者决策和管理上出现失误,工业生产效率低下。如,伊朗在巴列维王朝时期,工业所取得的成就完全是在政府的高压下形成的,而这种高压最终导致原本可以成为其支持力量的社会各阶层的抵触;而埃及在纳赛尔时期制订的工业发展计划又过于宏伟,1957年计划5年内工业总投资为2.5亿埃磅,1960年重新制订的计划更加庞大,[14]但这些计划受国内经济基础、财务能力以及管理、技术、监督等方面的限制没能实现,而且还加重了财政赤字。20世纪60—80年代,随着石油收入的急剧增长,中东地区建立起越来越多的资本密集型工厂,尤其在产油国更是如此,相反,劳动密集型工厂的数量呈零增长甚至减少,使工业就业率大大降低;同时,还存在一个问题,即大量的石油美元流失严重,没有充分用于工业生产和其他经济部门。而且,农业等其他经济部门滞后或得不到政府部门的重视,进一步对工业发展造成牵制。

但是总体而言,近年来,中东工业的发展还是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就。中东国家经过历史上不断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尝试以及独立后各届政府的努力,各国经济缓慢地但也是毫无疑义地向前推进,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对于工业化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直观的衡量尺度就是工业产值。根据相关数据,进入80年代,中东国家的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明显提升,例如,埃及在1982年该比例为61%,约旦为41%,科威特为68%,而沙特竟高达81%。[15]工业比重升高,相应农业比重就会下降。二战以后,农业曾是中东最重要的经济部门,拥有近75%的劳动力,到了1990年已经下降为不到40%,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由二战后的50%下降为不足20%。[16]如果单从这些量化的指标来衡量的话,中东许多国家工业化水平似乎不低,只可惜由于存在前面所说的种种问题,其中有些问题甚至是致命的,从而大大抵消了工业化所取得的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