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东贸易模式分析

中东贸易模式分析

时间:2023-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能源导向型中东国家凭借自然资源优势,将石油产业作为重要的国民经济部门。中东国家的石油战略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既有其不同的阶段性目标,也有适合该时段的中心任务、实施方式和手段。中东地区的原油产量虽然占世界原油总产量的比例很大,但是其炼油能力所占比例却低很多。中东国家油价战略目标的核心是“追求产量与价格的最佳配置,即收入最大化与市场配额的最大化”。

(一)能源导向型

中东国家凭借自然资源优势,将石油产业作为重要的国民经济部门。自从中东国家从西方石油公司手中夺回石油资源后,为发展本国石油工业,在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制订了石油开发计划,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关石油生产、出口和定价的政策,从而在一些国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石油战略,并开始进行开发新能源的战略。

1.石油战略

中东国家的石油战略总目标是,开发和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提高石油生产能力,扩大石油出口和增加石油收入,建立强大的石油工业,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推动全社会的进步。中东国家在实施石油战略的过程中,以经济的长期发展为目标,争取经济相对的稳定,把巨大的石油资源变为国家长久的财富,并不断增强自身的经济竞争力,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以获得持久的发展。

中东国家的石油战略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既有其不同的阶段性目标,也有适合该时段的中心任务、实施方式和手段。中东国家石油战略包括:提高石油的产能、提升炼油能力以及价格战略等。

提高石油的产能。1974年中东石油产量为12.2亿吨,占同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的44.8%。2006年的估算产量上升为13.4亿吨,占世界估算总产量的37.2%。虽然在世界的总产量中比重下降了,但经过多年大规模的开采以后,仍增长了10.2%。近些年由于世界石油需求增长强劲,曾经出现过的石油输出国之间竞相超产、国际石油市场供大于求、油价跌宕起伏的局面,为了维护石油环境的相对稳定,在高油价的环境下获取更多的石油收入,中东国家采取措施尽力提高石油产能,一方面挖掘老油田的潜力,另一方面大力开发新油田。2006年石油估算产量居前五位的分别是沙特(4.495亿吨)、伊朗(1.925亿吨)、阿联酋(1.295亿吨)、科威特(1.1亿吨)、伊拉克(9575万吨)。伊朗政府的目标是到2020年石油日产量达700万桶,以维持伊朗在欧佩克石油产量中13%的份额。

提升炼油能力。中东地区的原油产量虽然占世界原油总产量的比例很大,但是其炼油能力所占比例却低很多。2005年中东地区炼油能力总共有3.59亿吨,仅占世界炼油总能力的7.1%。但对中东来说,其炼油能力的增幅是很大的。除少数国家外,中东石油输出国以前大都以原油生产为主,在很长时期内,所需的成品油甚至还需要进口。在1974年西亚北非地区原油加工能力只有1.6亿吨,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0年仅西亚国家的原油加工能力翻了一番,2005年西亚的原油加工能力达6.5亿吨,其中,沙特和伊朗分别为1.1亿吨与0.7亿吨;北非地区为0.9亿吨,同1974年相比,增长了3.6倍以上。[48]近年来,中东主要石油输出国都大力发展炼油业,以满足国内对成品油的需求,沙特在2004年中有8家炼油企业的日生产能力为190.7万桶。[49]加上建设新的地下储油设施,沙特增强了满足国内外对成品油需求的能力,继续发展炼油业,仍具有很大的内在推动力。截至2015年,沙特新增一家炼油厂,日产量为291桶。该国还将于2017年启动日产40万桶原油的大型吉赞炼油联合体的一些装置。伊朗炼油业有久远的历史,1909年建立了阿巴丹炼油厂,但在两伊战争期间受到严重破坏,虽经修复和重建,仍不能满足需要。2005年初,伊朗日炼油能力为147万桶,汽油生产能力不足需要量的2/3。[50]据欧佩克2005年《统计年报》统计,伊朗2005年成品油的日需求量为151.2万桶,成品油的日产量只有144万桶。至2012年,受美国和欧洲经济制裁之前,伊朗的原油日产量迅速发展至260万桶,成为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原油出口国。原油制裁“解禁”之后,2015年,伊朗的原油产量再度回升,超出了被制裁前的水平。

价格战略是中东地区石油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石油的产量与出口、石油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国际石油供应都有很大影响。中东国家为了建立本国的石油工业,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和效益,制定了价格战略,以控制石油标价和阻止国际石油垄断集团及西方石油进口大国的能源战略对他们的损害和影响。欧佩克成员国多数是中东国家,他们在价格战略上也存在利益分歧,主要是以伊朗、利比亚为首的“鹰派”和以沙特为首的“鸽派”这两派的意见分歧,但在执行时,基本上都按欧佩克既定的石油战略目标和价格政策,采取统一行动。中东国家油价战略目标的核心是“追求产量与价格的最佳配置,即收入最大化与市场配额的最大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佩克采取了“减产提价”“限产保价”“低价扩额”“增产压价”等不同的价格政策和手段,对国际市场石油供需平衡和国际油价的变动影响很大,同时也影响和制约了中东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石油收入,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这些价格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市场石油供需结构在失衡和平衡间的变换,同样也影响国际油价的涨跌和波动,进而促使各国调整能源战略和政策。

20世纪90年代末,鉴于国际石油市场供大于求、库存增多的石油形势对油价形成的压力,欧佩克考虑实施“以库存量而不是以价格来决定产量”的油价战略,寻求一种新的价格机制,使油价保持在预定的目标水平之上。为保证国际石油价格的相对稳定,欧佩克在2000年提出了一个新的价格调节机制——油价自动平衡机制,即国际油价连续10天或20天低于或超出每桶22~28美元,欧佩克相应削减或增加其原油日产量50万桶。中东国家实施欧佩克的新价格战略目标旨在保证石油的持续供应,使油价稳定在产油国和消费国均能接受的价格范围内,维护产油国的长远利益。中东国家在实施其价格战略的过程中,促进了石油工业的发展,加快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进度,增加了石油、天然气的探明可采储量,提高了石油工业生产能力,并在逐步扩大石油的出口和增加石油收入的前提下,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14年,在国际油价低迷之际,欧佩克坚持原产量不变的市场策略,以期打压美国的页岩油生产。

2.新能源战略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国际油价的飙升以及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开发新的替代能源,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越来越重视的问题。而中东地区的很多产油国也开始走上了替代能源的开发之路,除了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外,中东地区同样也拥有巨大的可再生能源。由于受地理环境影响,中东地区的阳光十分强烈,这给他们利用太阳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像沙特、阿联酋等国都已经开始将太阳能作为新能源,并加以开发和利用。同时,中东地区的风沙比较大,因此风能也是可以被广泛地利用。目前,迪拜已经投资10亿美元开建了一项风力发电工程,该工程可以满足迪拜10%的电力需求。与此同时,卡塔尔和巴林也在考虑建设风能发电项目。

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沙特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出口国之一,对于太阳能的发展也十分重视。2009年6月,沙特与日本签署了建立太阳能发电试点工厂的协议,计划建立一个装机容量1万千瓦的太阳能发电厂,并在2011年投入运行。沙特还与美国合作实施了“索雷拉”太阳能开发计划,主要是研究和解决太阳能应用中的技术问题。该项计划规定双方均出资5000万美元作为太阳能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经费。沙特政府还在阿卜杜拉国王大学建立了一个容量达两万千瓦的太阳能发电厂。阿曼相应的太阳能发电项目有:装备太阳能照明装置的阿曼太阳能发电系统、阿曼的微波通信系统、电视转播系统等。卡塔尔对太阳能的发展也十分重视,近年来,卡塔尔连续公布了3个太阳能项目,其中包括一个至少10万千瓦以上的太阳能发电项目。[51]从2007年开始,阿联酋就已经投资5亿美元研究建设具有500兆瓦发电能力的太阳能发电站。此外,阿联酋还计划投资50亿美元,在沿海地区建设一批太阳能电站。沙特则斥巨资建立了一个世界级的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储存和控制系统。[52]阿联酋也在积极地利用太阳能,计划建造全世界第一座零排放的“太阳城”,它将依靠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它将利用太阳能蓄电池将电能储存起来,24小时供电,并将太阳能应用于交通系统,如,交通信号灯、路灯等。据迪拜政府近期公布的2021年迪拜能源战略,到2030年,迪拜15%的发电将来自太阳能。阿曼也建立了相应的太阳能发电项目,如,装备太阳能照明装置的阿曼太阳能发电系统、微波通信系统、电视转播系统等。

对风能的开发和利用。中东地区受自然、地理和气候的影响,风力比较大,因此风能在该地区可以广泛地被利用。埃及濒临红海沿岸、苏伊士湾,在发展风电项目上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再加上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兴趣,埃及政府近几年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在苏伊士海湾建立风电场。目前,埃及的风力发电能力达到370兆瓦,不仅在中东国家中位列第一,也是阿拉伯国家和非洲风能最大的国家。[53]埃及提出的“2020年20%风电计划”,并争取通过电网向欧洲出口清洁能源的目标,在未来10年内,埃及的风能开发蕴含着巨大的潜力。阿联酋目前已投资10亿美元建设一项风力发电工程,该工程可满足迪拜10%的电力需求。2009年,阿联酋和英国签订了在伦敦修建风力发电场的协议,阿联酋在塞舍尔岛的风力发电计划也已进入建设前期阶段。巴林在世贸中心共安装了3台风力涡轮发电机,可以提供660千瓦的电力,是风力发电应用的成功案例。

发展核能。利用核能发电解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是缓解能源危机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因此,越来越多的中东国家开始民用核技术的研发。2007年,海合会拨出100亿美元预算,用于设计、建造核电站试点项目。[54]阿联酋政府计划在2017年前建设第一座核电站,在2008年4—5月,分别与美国、英国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合作谅解备忘录;2008年底,阿联酋与日本进行磋商发展核能;2009年6月,与韩国签署核合作协议,韩国将在未来20年里通过转让技术、设备和知识交流等方式,帮助阿联酋发展民用核计划;阿联酋政府计划投入55亿美元启动一项核电站项目,并在2020年实现核电产量达到用电量1/3的目标。约旦的能源极其匮乏,90%以上都要依赖进口,在2006年,约旦政府进口能源的开支约占其GDP 的1/4,因此,约旦拟通过核能开发,打破经济建设中日益局促的能源瓶颈,约旦能源部门建成的核电厂并正式投入运营,根据约旦核战略委员会规划,至2030年或2040年,核电厂可提供约旦需电量的30%,并能提供出口。沙特近几年开始着手购买核设施,支持建立“海湾国家核反应堆联合体”,2007年2月,沙特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了核电厂和海水淡化计划的可行性研究。科威特正在考虑建立自己的核电力发展计划,法国非常热衷与科威特建立能源关系。卡塔尔在2007年5月和日本开始进行第一次核合作,2008年1月和法国签署核合作协议。巴林2008 年3月与美国达成核能谅解备忘录。2009年7月,阿曼与俄罗斯联邦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了一项旨在加强核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沙特与阿联酋等富裕的海湾国家采用财政援助等形式为其他中东国家提供部分资金,加强其核发展能力。

(二)劳动力导向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石油输出国依靠巨额石油出口,获得了大量外汇资金,这些资金成为支持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这一时期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中东国家利用出口石油的资金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此间投资了几千亿美元,修建了大量的港口、机场、公路等基础设施,改善经济和社会环境。随着国内经济迅速发展,中东石油输出国的劳动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其经济建设的需求,因此,这些国家要在国际劳务市场上寻找劳动力以满足其需要。其次,依靠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出口,中东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可以轻松地、迅速地赚取资金,而石油输出国的当地居民不愿意去做危险、劳累的体力活,也不愿意去做复杂的脑力劳动,因此,那些脏、累的体力活和复杂的脑力活都需要外来的劳动力去完成。另外,中东国家地广人稀,劳动力相对较为短缺,受宗教的影响,早期的妇女一般不能外出参加工作,这些国家的居民生活富裕,许多复杂的脑力和体力工作多是依赖外来劳动力。

2008年世界银行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中东地区的资源富集、劳动力供给短缺的国家[55]增速最慢,平均实际GDP增长率为2.9%,比资源缺乏、劳动力供给充分的国家低两个百分点,比资源富集、劳动力供给充分的国家低2.4个百分点。

【注释】

[1]关于中东地区的工业化问题详见冯璐璐:《中东经济现代化的历史与理论探讨》,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7~231页;王铭、王薇:《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载于《辽宁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3]冯璐璐:《中东工业化起源探析》,载于《西亚非洲》2008年第12期。

[4]本迪克斯:《工业化思想观念和社会结构》,载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637页。

[5]何炼成:《中国发展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9页。

[6]程极明:《浅议现代化》,载于《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第4期。

[7][美]威廉·麦克高希:《世界文明史》,董建中、王大庆译,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271页。

[8]马秀卿:《石油·发展·挑战: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东经济》,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第145页。

[9]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44th Edition,London,Europa Publications limited,1998, p477.

[10]刘伟:《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2页。

[11]Charles Issawi,An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Middle Eastand North Africa,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2,p162.

[12]Middle East Economic Handbook,London,Euromonitor Publications Limited,1986,p15.

[13]Charles Issawi,An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Middle Eastand North Africa,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2,p165.

[14]陈建民:《当代中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9页。

[15]Middle East Economic Handbook,London,Euromonitor Publications Limited,1986,p28.

[16]Roger Owen&Sevket Pamuk,A History of Middle East Economi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ndon,I.B.Tauris Publishers,1998,p99.

[17]上述数据分别见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44th Edition,London,Europa Publications limited,1998,p333,686,414.

[18]Paul Rivlin,Economic Policy and Performance in the ARABWorld,London,Lynne Rienner Publishers,2001,p91.

[19]黄运发:《浅议阿拉伯国家的工业》,载于《中东研究》1999年。

[20]佘莉:《走向阿拉伯市场》,地震出版社1998年版,第33~34页。

[21]Paul Rivlin,Economic Policy and Performance in the ARABWorld,London,Lynne Rienner Publishers,2001,p90.

[22]Jean-Eric Aubert&Jean-Louis Reiffers,Knowledge Economie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Washington,theWorld Bank,2003,p44.

[23]Aubert&Reiffers,Knowledge Economie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Washington, theWorld Bank,2003,p42~44.

[24]黄运发:《浅议阿拉伯国家的工业》,载于《中东研究》1999年。

[25]Free Trade Areas in the Arab Region:Where do we go from here,New York,United Nations, 2001,p54.

[26]《中东地区石化工业未来3年将占世界50%》,商务部网站,http://kw.mofcom.gov.cn/aarticle/jmxw/201104/20110407490479.htm l。

[27]《欧佩克调高明年世界石油需求预测》,载于《华西都市报》2009年12月17日。

[28][日]大野健一、樱井宏二郎:《东亚发展经济学》,史念译,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第302页。

[29]田春荣:《2005年中国石油进口状况分析》,载于《国际石油经济》2006年第3期。

[30]杨光:《高油价与中东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发展——新世纪中东经济发展问题之二》,载于《西亚非洲》2007年第12期。

[31]刘明:《新形势下沙特阿拉伯石油战略》,载于《亚非纵横》2005年第4期。

[32]钱伯章:《充满活力的中东石化产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网站,http:www.cnpc.com.cn/ CNPC/hiysh/syzs/sysh。

[33]安维华:《中东石油的新时代与新时代的中东》,载于《西亚非洲》2007年第10期。

[34]阿拉伯国家农业发展组织:《2008年阿拉伯国家食品安全年度报告》,http://www.aoad.org/ publications.htm。

[35]王京烈:《论海湾六国移民与人口结构安全》,载于《西亚非洲》1999年第2期。

[36]王铁铮、林松业:《中东国家通史·沙特阿拉伯卷》,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31页。

[37]Tom Pierre Najem and Martin Hetherington,Good Governance in the Middle East Oil Monarchies,p55.

[38]钱学文:《全球化对阿拉伯国家政治的挑战与机遇》,载于《阿拉伯世界》2001年第4期。

[39]《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chn/wjb/zzjg/gjs/gjzzyhy/1140/t4564.htm。

[40]安维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经济的影响》,载于《西亚非洲》2009年第4期。

[41]WTO,国际贸易统计,2008年。WTO的西亚国家是指沙特、阿联酋、伊朗、科威特、以色列、卡塔尔、阿曼、巴林、也门、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和伊拉克。

[42]经凯:《2008年海湾地区经济呈温和增长》,载于《经济日报》2008年12月16日。

[43]《展望中东形势:三大热点充满变数》,载于新华网2008年12月16日。

[44]《金融危机导致今年上半年以色列公共债务上升》,商务部网站,http://il.mofcom.gov.cn/aar ticle/jmxw/200908/20090806439631.html。

[45]《全球经济危机导致以色列钻石业形势进一步恶化》,商务部网站,http://il.mofcom.gov.cn/ aarticle/jmxw/200903/20090306100626.htm l。

[46]《国际金融危机拖累埃及经济》,新华网,http://news.xhby.net/system/2009/03/23/010466781. shtm l。

[47]商务部网站,http://eg.mofcom.gov.cn/aarticle/jmxw/201002/20100206782368.htm l。

[48][美]《油气杂志》,2005年12月19日,转引自《国际石油经济》2006年第5期。

[49]安维华:《中东石油的新时代与新石油时代的中东》,载于《西亚非洲》2007年第10期。

[50]刘明:《伊朗实行全方位的能源战略调整》,载于《亚非纵横》2006年第6期。

[51]王晓苏:《海合会国家发展太阳能潜力大》,载于《中国能源报》2010年2月22日。

[52]申旭:《中东产油国同样重视开发新能源》,载于《中国煤炭报》2009年11月16日。

[53]王薇、余忠稳:《埃及风电潜力居非洲和拉美之首》,新华网,http://news.qq.com/a/20090308/ 001431.htm,2009年3月8日。

[54]葛怀宇:《海湾富油国看好新能源》,载于《世界新闻报》2007年11月14日。

[55]世界银行根据中东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将劳动力分为三类。第一类:资源匮乏,劳动力供给充分的国家包括:埃及、约旦、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第二类:资源富集,劳动力供给充分的国家包括: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和也门;第三类:资源富集,劳动力供给短缺的国家包括: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和阿联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